记者刘畅:看完这个纸张PK,您是不是还在纳闷: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张纸可以恢复得完好如初,另外一张纸就没有那本事做到了?那张本事大的纸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纸呢?难不成它是那特殊材料打造?看完接下来的这个小片,您或许就会至少知道它原来也是大名鼎鼎。
解说: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宣纸进行重新定义:宣纸,是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在安徽省泾县内以传统工艺生产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1宣纸只能说是泾县,其它地方不能说,这个是国家地理原产地保护里明确规定的。
解说:宣纸的历史可以考究到唐代,当时的泾县因为隶属于宣州府管辖,生产的纸张也主要经水路集中于宣州府集散,因此,泾县的纸张就被称作“宣纸”传承到了现在。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2、宣纸一开始主要是用于皇上发榜,画画还是后起的用途。
刘畅:因为宣纸保存时间长、润墨性好、质地稳定这些优点,用现在的话来说,打它问世以来,就逐渐扮演了纸业中“大哥大”式的角色,受到了古今消费者的追捧,可谓畅销千年,片纸难求。我想,要是来个论功行赏,这头功当然是给我们聪明的祖先。不过,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没有泾县一带出产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质量上乘的宣纸肯定是造不出来的。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一年的宣纸大概需要500吨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大概400~700吨左右。
解说:沙田稻草也就是长在含沙量较高的地里的水稻秸秆,它和取自青檀树上的青檀皮一样都是来自泾县一带土生土长的原材料,那么这其中,会有什么讲究吗?
采访安徽省某宣纸集团公司原料车间负责人蒋德喜:这个青檀皮是在下半年,树枝落叶的时候,砍的青檀皮,我们青檀树生长在海拔130多米,石灰质岩的地方,那么它骨质就比较疏松,利于我们处理。沙田稻草纤维厚,秆子粗 ,适合我们加工。
解说:原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都因为具有纤维粗大的特点而在长期反复的选材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了稳定的发展。对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长期需求,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采访安徽省泾县榔桥镇乌溪村村民张有槐:七八千棵青檀树,将近20亩,因为青檀皮的生长周期得两三年才能砍一次,每年砍三分之一,将近两万元钱。19、10亩田,大概是三四千元钱的样子。
采访安徽省泾县榔桥镇乌溪村村民徐来志:青檀皮的价格,运到,今年是400元钱1担,稻草加工后是42元钱1担。
采访安徽省某宣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邢春荣:每年我公司以订单农业向农户收购原料3000多万元钱,其中青檀皮1600多万元钱,沙田稻草1400多万元钱。带动农户两万多户,户均增收1500元钱。
刘畅:读水浒,我们知道梁山好汉108位,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个个都很了不起;哎,巧了,我了解了,这制造宣纸,不多不少,大大小小工序刚好也是108道,虽然工序较多,但是个个都很重要,而且还有很多被列为了国家机密,像我身后的这个,您别担心,镜头对准的,您可以和我一起来了解。
解说:原来,这是将收购上来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进行浸泡、蒸煮。
采访安徽省某宣纸集团公司原料车间负责人蒋德喜:刚才我们看到的工序是断料、装锅、蒸煮。蒸煮之后使它的纤维软化。
解说:经过蒸煮后,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就会被运到山坡上摊晒。
采访安徽省某宣纸集团公司原料车间负责人蒋德喜:皮要经过3次蒸煮,3次上山,然后自然漂白。草要两次蒸煮,两次上山,大概要8个多月才能自然漂白。皮要经过1年多的时间才能下山,通过雨水和太阳的阳光将它软化,使纤维慢慢纯化。如果摊晒完了,稻草就叫燎草,青檀皮就叫燎皮。
刘畅:听评书,看章回小说,我们最熟悉的字眼莫过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燎皮经过长达一年的日晒雨淋,再经过选拣房剔除不合格的老皮后,还得承受另一番煎熬,说得学术点,叫碓皮,我把它叫千锤百炼。
采访安徽省某宣纸集团公司原料车间负责人蒋德喜:每个工人每一分钟要打四十几下,整个一张皮下来,要打1000多下。皮的纤维在打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它打匀。打完了进入到下一道工序,用刀子切成一块一块的,再到下一个工序,在一个缸里面,用人工,脚踩,把它揉烂,揉匀,最后切皮就是把碾皮,碾好的皮一块块切下来,然后把它搅拌均匀,用人工把它踩均匀。切皮主要是把长纤维切成短的,踩皮,目的还是把纤维搞均匀。袋料就是把原料通过清水把杂质清洗掉。
刘畅: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燎草自从摊晒完后与燎皮分开,也是吃了一番苦头,先是经过臼草,就是在那石槽里把它砸得粉碎,然后也通过袋料去除杂质成为浆状,这时,它终于要和也成为浆状的燎皮会合,这就是制浆,这下,它们就再也无法被分开了。至于制浆是怎么完成的,机密!
解说:制完浆后,记者发现,工人会在捞纸槽中倒入一种液体,这会是一种什么液体呢?这种液体倒进去会起什么作用呢?呵呵,这该不会涉嫌机密吧?
采访安徽省某宣纸集团公司车间主任汪小平:猕猴桃汁,把它放进捞纸槽里,搅均与,起什么作用呢?主要起三个作用,一个是浮浆,第二个是控制纸张的厚薄,第三个是分张。怎么控制?它主要是根据捞纸师傅的经验,一般都是通过肉眼观察来控制它的厚薄。在成品的时候,这个原料一定要去掉,不去掉对纸有影响,在晒纸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把它去掉了。
解说:浮浆,就是说通过猕猴桃汁的作用,使得纸浆尽量浮在捞纸槽的上层。分张即是通过猕猴桃汁起一个隔离作用,使得纸张之间不至于粘连在一起。
刘畅:外行人看花样,内行人看门道。我还真看出了捞纸的门道了,讲究一深二浅,第一下深点,第二下浅点,这样一张纸的雏形就出来了。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捞纸就是一道关键的工序了,两个工人,一个掌帘的,一个抬帘的,要掌握好,一个入水的深度,一个抬帘的深度,很讲究,操作得好,配合很默契,那么一张纸捞出来很均匀,纤维在帘子上铺得相当均匀。1小时能捞100张纸左右,1天能捞1000~1500张左右。
解说:在捞纸车间,记者发现不仅捞纸槽的大小不等,而且捞纸用的竹帘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看来,成型的宣纸的尺寸大小应该就在这儿完成了。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有4尺的纸槽,有6尺的纸槽,有丈二的纸槽。帘子也是的,根据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帘子。
刘畅:我发现这里的工人都有两把刷子,我也有,其实,两把刷子指的是有一定本事的人,我的一把是硬刷子,纸厚的用它,纸薄用这把软点的刷子。
解说:晒纸,一方面是通过90摄氏度左右高温的火墙将宣纸迅速晒干,另外一方面就是把在捞纸过程中放进去的猕猴桃汁蒸发掉,以免纸张日后发黄。
刘畅:看我手上这把大剪刀,一剪能剪100张宣纸,因此100张又叫一刀。剪的时候用力,这把剪纸又号称天下第一剪。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这个剪刀在市场上都是买不到的,是铁匠师傅特制的,是专用剪刀。这个剪刀依据它的重量、厚度,剪纸不是通过手来剪,它完全是通过一种技巧,是用手推过去的,推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技巧,剪刀要放平整,手要放平整,再就是剪的过程中力量要控制好,力量控制不好,会造成剪的纸不平整。
解说:经过裁剪后,宣纸的制造就算大功告成了。这就是我们通常了解的生宣纸,如果再使用骨胶、明矾等进行加工就成了熟宣纸。
刘畅:来到这宣纸之乡,当然得留点墨宝什么的,关键是他们请我写,说是等我主持节目有了名气,这个就值钱了。您瞧瞧,我这听了能不乐吗?那是打心底里佩服他们有如此长远的眼光。说到长远,我那信心是呈几何式地成倍成倍增长!为什么?因为这宣纸保存得长远。经过科学计算,就我这墨宝,从现在开始算起,能保存至少1050年,哎哟,那都到3059年了,岂不是价值连城?!我还得自己留着当传家宝。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宣纸抗老化比较强,能保存1千多年不变颜色,我们现在的宣纸能保存1050年,这是最低年限。最高年限能达到1500多年。
解说:宣纸之所以为历代文人墨客喜欢,除了它耐保存的特性外,它还有墨润万变、吸附力强的特点。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宣纸的润墨性和别的纸不同。一旦墨点上去以后,墨分五色,浓、淡、色、润不同地表现出来。书画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效果,能够在宣纸上得到充分表现。有深层的,有浅层的,那么画家画上去,就有 立体感,层次感出来了。它的吸附力强,一张宣纸拿出来不管是浓墨、淡墨、墨和水掺和了以后,宣纸都能大量地把它吸收下来。一般的纸张吸收不下来,要么就是跑掉了,要么就流淌起来。形成不了规律。
解说:此外,宣纸还具有不容易变形的特点,百折无损。5、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我们的宣纸你把它揉起来,再摊开作画,一点都不受影响。挂到墙上,裱画起来,1千多年不变色,不走形,也不受虫蛀。
解说:无论是生宣纸还是熟宣纸,发展到现在,记者了解到,它们都一直是市场的宠儿。
采访消费者:送朋友,五百多元钱,还可以接受。
采访安徽省某宣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邢春荣:产品一直供不应求,近年来,产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解说:尽管如此,宣纸产品仍然在推陈出新,开拓新的市场。
采访安徽省某宣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邢春荣:宣纸本身就是千年寿纸,它保存的时间很长。积极开发宣纸的纪念宣纸,如建国60周年、建国50周年,纪念宣纸很大程度上就是用于收藏,准备生产世博会、大的运动会等大的有纪念意义的产品,
采访中国宣纸协会秘书长吴世新:目前我们泾县生产宣纸的企业有45家,全县的宣纸产量在800~1000吨,每年还生产5000~6000吨的书画纸,对宣纸做补充。
解说:看来,从古到今,宣纸就没有为卖不出去犯过愁,而且是一纸难求,不愧是畅销千年。这畅销的背后,不仅是尽量满足了消费者对宣纸的各种需求,而且,畅销的宣纸也给当地卖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农民维持着一项长期而稳定的收入。
安徽泾县:13905634887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