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考验中国经济

2010年02月23日 08:40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这里是《中国财经报道》。继上周,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接连刷新历史最高记录之后,当地时间16号查韦斯在委内瑞拉的罢免公投中获胜,市场对委内瑞拉原油供应问题的担忧缓解,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当天收于每桶45.69美元,下跌0.34美元,但国际油价仍在高位徘徊。面对当前国际油价频繁波动屡创新高,中国经济应该如何应对呢?为了更好地了解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我们勾画了一个简单的石油产业链,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梳理一下。

  

    石油的两大用途,就是能源和原料。可以说,从重工业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作为原料,石油可以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蜡、沥青等。石油化工产品是对原料油进行裂解,生成乙烯、丙烯等基本化工原料。进一步合成为塑料、纤维、橡胶等材料以及氨、尿素等农业肥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物资。

  

    国际商报的顾问何伟文表示,我们国家GDP平均每增长1%,石油消费要增加0.5%

  

    解说: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国家信息中心一份最新行业景气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按年均9.7%的速度增长,原油消费按年均5.77%的速度增加,预计最迟在2005年,我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就将突破一亿吨大关。如果按照未来15年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预计,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2%。

  

    亚太博宇分析员陈光远认为,中国现在原油需求缺口非常的大,而战略储备的需要也显得很迫切。

  

    面对原油进口的巨大需求,近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将是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一方面对国际贸易的定价却缺乏影响力,难以转嫁成本。另外,中国的国内经济比其他地区更活跃,原油的消耗巨大。如果2004年的平均油价达到每桶39美元,中国2005年初的通货膨胀率将达到7%,可以说,国际石油价格的每一次波动都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

  

    陈光远判断,9月、10月包括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进口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还有轻质油价格、柴油价格等等相关产品的价格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扬。

  

    实际上,国际油价上涨的浪潮,已经开始波及到中国经济。上半年我国工业用天然气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1.98元,同比上涨5.3%;烟煤平均价格达到每吨331元,同比上涨27.5%,使得下游石化产品成本上升,价格大幅上涨,根据对36个大中城市化工市场监测,今年上半年聚乙烯平均价格为每吨9059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2.6%;聚丙烯平均价格为每吨8187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8%;顺丁橡胶平均价格为每吨1.0956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6%。而对未来石油价格的预测,更多的声音不容乐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陈凤英认为,高油价预示着低油价的来临。

  

    


对此,陈光远则有不同的看法,长期来看应该在40美元以上的时间还会比较长。

  

    摩根士丹利认为,今年冬季原油价格可能达到每桶50美元。德意志银行表示,油价可能达到每桶60美元以上。

  

    对于明年油价预测,摩根士丹利则表示,2005年世界原油价格将会接近34美元。

  

    高盛公司与摩根士丹利的预测不谋而合,高盛公司也认为,2005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35美元。

  

    主持人:上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每桶46美元,不断刷新历史高点.虽然目前价格有所回落,但是这并没有撼动油价在高位运行的态势.如何应对当前石油价格的高位波动,国内专家们认为,开展石油期货,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陈凤英说,我国必须要开期货,当然管理是要加强,我国在管理制定法律以后 ,期货市场这样会对冲掉很多从现货市场购进的高油价问题。还有一个恐慌心理不会那么强,因为我国现在没有期货,所以我们经常出现高油价买油。

  

    实际上,作为国内最大的远洋油轮运输公司,中国海运集团,为了降低自己的燃料成本,在购买燃料油时,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采用了期货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海集团总裁助理茅士家表示,在世界各地油价相对市场比较低的时候,买些期货,就是说跟他们签一个合约,确定在某一个价位,确定一个具体的数量,这样锁定在一个价位上,这样如果把握得好,油价上涨不至于明显造成价格的上涨.

  

    正是考虑到利用期货手段来规避价格风险,中国证监会在4月份批复同意燃料油期货上市交易,而确切的消息是,燃料油期货将于8月25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许多业界人士都认为,即将上市的期货产品——燃料油,只是石油产品的一小部分,它重要用途是船用燃料和工业用燃料,这次上市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迈开了中国石油期货的第一步。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执行总裁马文胜表示,这个是我国今后系列石油期货品种的尝试和开拓性的一个品种.燃料油成功推出的经验也为今后系列石油期货品种推出起到了一个积极经验总结的作用.

  

    


马文胜介绍,中国燃料油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2%,但在国际燃料油定价机制中却连0.1%的权重都没有。目前,我国进口燃料油,通常以新加坡交易中心的价格作为定价基础,中国建立燃料油期货市场,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以此参与国际燃料油价格的形成过程,争取把燃料油的定价中心由新加坡转移到中国,规避因油价剧烈波动给国内企业带来的价格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今后成熟运作以后,我们定价权可以从以前新加坡普氏市场纸货市场的定价模式转向为以我们国内交易所定价模式为主的这种定价方式.

  

    但要将上海期货交易所,打造成国际定价中心,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交易量大,交投活跃,市场各个主体的踊跃参加外,规范化和国际化也是重要的环节。

  

    马文胜认为,首先就是它的交割规则应该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特别是符合在国际上燃料油产业现货流转过程中的惯例.第二应该有设备比较先进的交易平台,以利于大规模的交易量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运作.目前据我了解,上海期货交易所实际上正在准备切换系统,能够在更高一个平台上来运作整个期货产品.第三,需要交易所配套的期货公司,应该要非常了解这个产品,期货公司给客户研发的这个产品应该更加市场化客观化以及国际化.

  

    由于在上海已经由国内的石油巨头开展了现货交易中心,而即将开盘的燃料油期货究竟能否成为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价中心尚不明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是像中国海运集团这样的在国际市场颇具经验的燃料油用油大户,对即将在上海上市的期货交易,也是持谨慎的观望态度。

  

    中海集团总经理助理茅士家告诉我们,中海集团正在研究加入这个市场,应该说也是比较关注这个事.有这个考虑,但目前还没有马上做出具体的安排.

  

    主持人:利用期货工具,来规避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只是应对的方法之一。广告之后,我们继续关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对当前的石油战略还有哪些建议。

  

    中国的石油进口,90%以上是依靠海上运输,随着这几年进口两的增加,运力紧张的问题已经日显突出。按照国际惯例,进口国一般都自己租船以更有效地控制风险。我国的几大运输巨头中海、中远、外运、招商局,已经开始招兵买马,斥巨资扩充自己的油轮船队。

  

    茅士家说,中海集团成立了一个关于能源运输 油料产品发展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中海油轮船队能源运输发展的规划报告》.根据中海集团的规划,到2005年,也就是到明年末,油轮船队将达到450万载重吨.到今年年底,中海油轮船队大概在350万吨左右.到2010年目标发展到850万吨的船队规模.

  

    此外,中国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4/5左右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据测算,繁忙而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每天通过的船只近6成是中国船只。运输如此集中与一条航线,其风险程度也是令人堪忧。

  

    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表示,我们既要在马六甲海峡增强我们的输入实力,也要开辟新的通道。包括中缅最近所讨论的要修克拉底海峡,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还是比较迫切和重要的,还有中哈的石油管道、中国与俄罗斯的铁路石油运输,中国与里海国家的友好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认为中国应该主动地、积极地与日本、韩国包括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建立起石油合作组织。59:52因为原来是石油生产国与石油消费国的博弈会产生的价格波动,而现在是石油的消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博弈,产生的石油价格的波动,所以如果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应该是形成一种战略的以石油这种能源为主的合作组织。

  

    专家建议,在拓宽石油进口渠道的同时,参照西方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战略储备,降低能耗,都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方案。

  

    国际商报顾问何伟文称,现在美国经济增长大量依赖石油呢,依赖程度逐渐下降,过去20多年从1980年到2002年,美国GDP每增长1%,平均算下来它的石油消费只增长0.25%,因为它大量发展高科技企业,节能型还有电子商务等等,这个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相比之下同一个时期内咱们国家GDP平均每增长1%,石油消费要增加0.5%,这就是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了。第二个就是建立国家、各级以及商业的石油储备,他当时规定的是战略储备要相当87天的消费量,现在只有50几天消费量。另外就是各级地方像州、地方还有石油跨国公司,还有石油大户,自己都要有自己的商业库存,所以这个储备系统非常完善,也值得我们借鉴。第三个呢,就是开发替代能源,这方面美国做得不是太好,还不如欧洲国家,法国现在核能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占到70%,所以它对石油冲击觉得影响不是太大,像丹麦风能占到整个能源消费的21%,像美国呢,核能还有再生能源的来源占它整个能源消费加起来也就16%的样子,所以我们还不光要学习美国,还要学习欧洲国家的经验,但在这方面因为中国国家大,底子也比较穷一点,所以这方面还要结合中国的情况做,有创造性低去利用.

  

    主持人:国际油价的上涨,对中国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我们能在这一挑战中,完善石油管理体制,建立更开放的市场,建立更国际化的石油巨头企业,我想中国的经济就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欢迎您继续收看经济频道的其他节目。再见。

  

    (记者 张帆 贾祯 )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