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财经调查:文化与资本的对接之路

2010年02月23日 08:40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欢迎收看中国财经报道,周五财经调查又和您见面了。进入正题之前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这是正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的精彩画面,而除了演出的精彩之外,这次艺术节在筹资方面的作法也很引人注目,到目前为止,社会筹资已超过2000万元,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一时间,资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追捧也成了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而几乎与此同时一场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讨论也正在山西太原举行,论坛的主题也是文化产业如何与资本市场更好地结合。先来看一下前方记者从太原发回的报道。

  

    来自中宣部、文化部、发改委以及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迪斯尼公司等的代表共200多人出席了这次论坛。论坛在加强对文化产业理论探讨的同时,着重搭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桥梁,以加大文化与资本的对接力度。

  

    多年来驰骋国际影坛的电影明星成龙也在论坛上接过主办方颁发的“中国文化产业论坛形象大使”的聘书。

  

    电影演员成龙说:“因为现在这么多年来,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我们中国文化在国外是受到一定肯定的。你看我所有的朋友,开始要来中国旅游要穿唐装,要问我定唐装,所以我想,我们的影响力将来是无法估计的。”

  

    主持人:不仅成龙一个人,与会的代表们一致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是一片璀璨。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产业指的就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传媒、印刷出版、旅游等。据了解,目前美国文化产业年收入4000亿美元,是美国第二大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产值2001年已经达到GDP的18.3%,仅次于制造业而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而我国2000年文化产业只占GDP的2.71%,2001年增加到2.96%,可以说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也做出了不少探索和努力,我们来看一些实例。

  

    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原来是北京市文化局下属事业单位,后来改制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赋予了儿艺新的活力,改制后推出的原创剧目《迷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深圳市最近进行了艺术表演团体转企改制的新探索,深圳歌舞团演艺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个由国有上市企业集团--深圳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世界之窗有限公司共同参股管理的文化企业,它拥有深圳歌舞团的注册品牌,转制后的深圳歌舞团实行了全新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有着多个少数民族的云南省,通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使民间文化生机盎然。2003年,云南省文化产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主持人:文化投资之所以能在各地热起来,说明这块蛋糕还是非常诱人的,那么文化在与资本的碰撞中又是否会遇到经济利益和文化高度的矛盾呢?究竟什么样的市场运作模式才是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呢?在这次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上我们对与会的业内人士进行了一次调查采访。

  

    调查问题一:您认为文化的社会性与资本的商业化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在被调查的业内人士中,有85%的人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说:“文化产业与资本的投入是不矛盾的,应该来讲资本的投入越多,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就越快,资本投入越多,文化产业的回报率就越高。如果说文化产业没有资本的投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文化产业与资本投入之间应该来说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电影导演吴天明说:“不矛盾。应该是可以很好地结合的,他得有个发展(过程)。我们中国刚刚开始,与先进国家相比的话,我们还有一个过程。”

  

    另外有1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仅要考虑投资的商业价值,更要关注其社会效益。

  

    调查问题二:目前什么样的资本运作模式适合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张西明说 :“这种资本运作的模式不是我们传统想的,实实在在拿来一笔资金投入进去,修一条路,搞一个项目,把哪个庙从新修葺一下 ,把哪个名山你来参与一下收一点门票,这是资本运作 ,但这已经是传统的形式了。”

  

    张西明认为,在今天以知识为核心和基础的新兴文化产业,其资本运作模式应该是一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有效的发展制度。此外,还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由于一些国家对于中国文化了解不够,中国的文化发展很难从国际上融到资金,因此中国文化产业应该走出去,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北京洋洋大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哈伟说:“我知道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资金,但是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背景并不了解,所以也不敢轻易投资。你知道,了解是合作的前提。”

  

    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说:“因为我们中国文化还没有全面的、大规模的向国外推介、宣传,也是有关系的,这个责任还不在国外,而是在我们自己。”

  

    主持人: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调料,也不仅仅是愉悦人生的奢侈,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未来最具爆发力的朝阳产业,也是众多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文化与资本究竟如何相得益彰的发展呢?我们也对一些资深的财经记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问题一:文化的社会性与商业性运作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在被调查的20位财经记者中,70%的人认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这一结果与业内人士的看法基本相同。

  

    新华社记者邱红杰认为:社会性应当说和商业化运作之间没有什么矛盾,而商业化运作手段也正是现在的文化企业的欠缺之处,当多学习,多借鉴。好的文化产品要有好的商业运作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

  

    另外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与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认为:文化的发展就是在把握文化属性的前提下,与市场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目前情况来看,资本介入文化产业都是带有急功近利的性质,实际上是对文化的破坏。

  

     调查问题二:文化与资本如何形成相得益彰的发展关系?

  

    《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首映认为:要打造新型文化投融资体制,建立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以市场为基础的投融资主体。

  

    《财经时报》总编辑杨大明认为:要形成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在积极鼓励各方参与者进行改革尝试的同时,增强政策的透明度。

  

    《工人日报》主任编辑石述思认为文化承载着继承、弘扬、传播、发展中国和世界文明的道义责任,这是商业化的原则和底线。只要在这个前提下,资本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推动力量。

  

    《中国青年报》记者桂杰认为:文化与资本之间应互相尊重,而不是简单的互相利用。文化在资本面前可以保有尊严和本色,资本在文化面前可以增值和提升。

  

    主持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市场发展阶段、管理体制和民众的欣赏水平有关,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会随着文化产业的提高而有所改观。另外我们在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上对一些业内人士进行调查时还发现,对于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很乐观。

  

    美国阿里斯蒂娱乐公司执行主席阿迪娜.肖说说:“今后是中国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最好时机,潜力无限。”

  

    美国艾瑞斯汀娱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恩.若肯说:“中国文化市场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文化产品要想有好的出路,必须找中国人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张西明说:“还是那句话,大胆设计,小心求证。”

  

    主持人:五千年中华文化绵延不断,有着说不尽的巧夺天工,道不完的文采菁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华文化将进一步弘扬光大,并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好,我们一起来看每周出口预警。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