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集资建房能走多远?

2010年02月23日 08:43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欢迎收看中国财经报道。在今年1月份播出的系列节目“2005经济风向楼市篇”中,我们曾经报道了北京一个叫于凌罡的工程师和他的几百个拥护者一起集资建房的新鲜事。尽管于凌罡的房子还没盖起来,但眼下全国许多地方都传出了个人集资建房的消息。自己盖房自己住,到底能省多少钱?风险究竟大不大?这事能做成吗?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各大城市正在上演的个人集资建房的不同版本。

  

    中国有句老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谓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就是指一群人联合起来注册公司、共同出资买地、建房子,并用来自己居住使用的一种建房模式。在最先开始个人集资建房的北京,据组织者测算,这一模式至少能降低20%的购房成本。也正是因为如此,近来我国不少地方,特别是房价较高的地方,这一模式也越来越被老百姓所关注。

  

    

上海:抛家舍业为圆梦

  

    最近在上海就有三名年轻人开始了他们个人集资建房的梦想,他们为这项“共同的事业”取名为“家园”。三人中有两人放弃了正式工作,成了“家园”的全职工作人员。27岁的应荣军和28岁的朱剑辞职前是IT从业人员。目前,上海家圆已经组建了“建设规划组”,“融资财务组等四个小组。按照三人的既定计划,先是成立一家由20人组成的投资咨询公司,接着通过发行信托,注册成立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今后的业务都将由这家房地产公司运作。

  

    上海个人集资建房者朱剑:“我们这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仅仅起着什么作用呢,就是说,理清资金链,收集土地信息,找到意向的土地,打造团队,人,钱,地,反正这三个方面畅通,并且保证法律上面没有任何障碍的时候,就可以发行信托了。”

  

    

南京:集资建房俱乐部开张

  

    在古城南京也有一群市民正在尝试“集资建房”,与上海不同的是,他们的第一步并不是注册成立公司,而是筹建了一家“集资建房俱乐部”。目前,俱乐部已经吸引了数百位南京市民,按照他们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5月集资建房就将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南京个人集资建房者邵角:“我个人理解集资建房呢,就是一帮志同者,包括大家筹一笔资金,进行去买地,然后买地后进行建房,在这里面,大家的资金不够,可能要到外面去融一部分资金过来,说靠银行抵押(贷款),拿一部分钱过来就是建房,应该简单的理解就是这样。”

  

    

沈阳:合作建房门槛高

  

    27岁的沈阳人吴卓也借起了个人集资建房的东风,1月底,他连续在沈阳几家房产网站论坛上发布帖子,构想组建沈阳“买地建房DIY”社团,他的想法是,社团内部集资,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使大家能像组装电脑一样组装自己的家。

  

    吴卓:“基于我在网上查到的一些资讯,包括我在国外的一些生活经验,我认为这是一个可行性的行为,完全符合国家的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情况下的一种可行性的操作。”

  

    与其它城市的个人集资建房不同,吴卓给参与合作者制定了较高的门槛,要求成员必须是35岁以下,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白领阶层,而且是全日制工程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士。

  

    吴卓:“刚开始定的进入这个论坛的资格要求很多人提出说门槛太高,我们放宽了一些限制,我们现在改成了白领、骨干、精英买地建房团。”

  

    

重庆:合作建房新概念——“代建”

  

    在重庆,最近一个叫邱朝礼的房地产商人,也注册成立了一家号称专为个人集资建房者加工住房的房地产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重庆模式给个人集资建房引入了一个新概念——第三方代建。

  

    邱朝礼:“该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集资建房者委托专门“生产加工”的房地产公司进行,而房地产公司的运行是有国家建设职能部门进行严格管理的,其操作当然也就符合房屋建设的国家相关规定并全过程受到政策和法规的约束,从而为整个集资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邱朝礼的说法,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的个人集资建房模式,重在“集资”,而不注重“建房”。而建房才是真正的目的和关键。房子在哪里建、怎么建、怎么定价格、怎么确保质量,这些问题都是分散的集资人不能有效解决的,而他成立的公司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邱朝礼涉足个人集资建房的事也引起了一些开发商的关注。

  

    沈阳开发商许志强:“这种合资建房我觉得它的最大的好处是能把我们一部分人的闲散资金,和实际购买缺陷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也能够丰富我们房地产开发市场,让它增加一个开发渠道和开发品种,但是它的弊病呢,可能有些合资建房会受到房地产商的排挤,因为它必然的要争夺房地产商在市场当中的利益。”

  

    

北京:个人集资建房金融服务中心启动

  

    


如果说邱朝礼的公司给集资建房提供了建筑解决方案的话,那么北京一家银行新成立的个人集资建房金融服务中心则为“圆梦者”提供了资金支持。他们的具体的做法是:合作建房者在缴纳集资款时,把钱直接存在自己名下,每个集资建房者都将有一个自己掌握密码的银行卡,银行将遵循个人集资建房的协议监管这笔资金的运用。此外,如果合作建房施工时出现资金不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提供贷款。

  

    主持人:采访中我们发现,各地个人集资建房的这些发起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年轻人,有着强烈的购房需求,而且几乎都是通过网络形式来进行宣传的,而参与者、支持者也大多是年轻人。那么,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个人集资建房的前景他们有看不看好呢?

  

    记者对于北京、上海、重庆三地的城市居民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

  

    调查问题一:您会参加个人集资建房吗?

  

    北京消费者甲:“我支持。我为什么,现在买房这个房地产(价格)吧,炒得这么高。”

  

    北京消费者乙:“如果有这个条件的话我也会选择这个方式。”

  

    上海消费者丙:“因为自己搞的东西,因为风险很大嘛。”

  

    上海消费者丁:“对这个方面不太了解也不敢做,现在炒作的也有。”

  

    尽管有8成的被调查者认为集资建房是可行的,但只有2成的百姓选择了个人集资建房,他们认为个人集资建房最大的问题还是操作问题,合作中的诚信、以及大家能否团结一致是他们最关心的,另外诸如土地、资金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也令人担心。

  

    调查问题二:个人集资建房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上海消费者:“因为肯定中间要省了很多道(手续)嘛。”

  

    记者问:“价格会降下来,您感觉对您有没有诱惑呀?”

  

    上海消费者:“诱惑是有,但是你不是专业的搞这个东西的,还是心里没到底一般很少有人干涉足这个。”

  

    调查中,7成以上的人认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房价,2成人认为物业管理自己说了算对他们最

  

    有吸引力,另有1成人表示自己盖房自己住质量上更放心,交房的时候不会和心目中的房子产生太大的偏

  

    差。

  

    调查问题三:个人集资建房是否会实现?

  

    北京消费者甲:“就是花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还是挺上心的。”

  

    北京消费者乙:“反正现在合伙做买卖都不成。”

  

    上海消费者丙:“因为房地产开发这一块儿还是挺专业的,外行一般还是不容易做的。”

  

    调查显示,有5成被调查者认为个人集资建房会成功,并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在制度上获得认可。另外

  

    5成人则认为,个人集资建房专业性非常强,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

  

    主持人:看来,对于个人集资建房的前景,老百姓的看法还是一半对一半。而多数人被吸引是因为可以降低房价,或许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百姓对当前房价过高的不满。那么对于这一建房新模式的发展前景,财经记者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调查问题一:个人集资建房是否可行?

  

    调查中,7成财经记者表示个人集资建房会行不通,2成人认为理论上可行的,但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认为会成功的只有1成。

  

    调查问题二:如果个人集资建房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搜狐财经频道王子恢:“个人集资建房最大的意义是,个人可以与一个不太透明的行业打交道,自己成为一个知情者,但是它背离了社会分工的大前提,降低了社会效率,因此不会成功。”

  

    《中华工商时报》张立栋:“个人集资建房容易造成法律纠纷,在目前房地产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会增加成本,实际上个人集资建房的成本并不低。”

  

    《金融时报》首席记者卓夫:“个人集资建房模式很可能会受到其先天的组织模式局限,资金实力不够强大、专业化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及筹融资困难等因素都会制约其发展。”

  

    调查问题三: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

  

    《经济日报》谢然浩认为:“从实质上讲,目前出现的个人集资建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建房,而是变相的商品房,纯粹的合资建房是有制度做保护的。”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朱剑虹表示:“这一模式不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未来房地产市场将越来越市场化和专业化,想通过集资建房来平抑较高的房价是不现实的。”

  

    《金融时报》首席记者卓夫指出:“个人合作建房在今后一段时期可能会多起来,但不会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流。个人建房毕竟无法与综合实力强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相提并论。”

  

    尽管调查中,9成以上的财经记者都认为个人集资建房不会成为一种趋势,但大家普遍指出,这一模式的创新意义远远超出它给房地产市场本身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它提醒政府管理部门警惕房价上涨过快、房屋质量缺陷、物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向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提出了挑战,从这个角度看,它的出现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发展。

  

    对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前景,房地产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调查中8成专家认为个人集资建房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同时也蕴含着不少风险。

  

    问题一:个人集资建房能否成功?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我不太看好这种未来的这种,比如说税收怎么解决,你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项目以谁作为主体去立这个项目,去申请这个土地。这些都是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张永岳:“个人也好、家庭也好集资建房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土地、资金、建造、分配,这个过程又涉及到土地如何来获得,资金如何来该管,他需要综合地加以研究,一定要在政府支持下才能够做成功。”

  

    在我国,过去也出现过由单位组织的合作建房,那么,现在出现的个人集资建房究竟是创新还是倒退呢?

  

    问题二:个人集资建房是一种创新还是倒退?

  

    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就是我投资建房的人基本上是房地产开发商负责,跟金融部分打交道,买房的人是用户,用户是自己掏包里的钱,这是两个主体两套游戏规则,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把这个主体放开,市场里面有买方卖方,市场经济有买方卖方,他这种做法使买方卖方合一了,所以从整个体制来讲它是一种大倒退。”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我认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应该是商品化市场化的趋向,应该是专业化的运作,这是我们行业市场发展的运作,即使有的国家,或者我们在有的问题当中鼓励或者同意可以搞合作建房,也是一种补充。”

  

    专家指出,过去单位组织的合作建房与现在的个人集资建房最本质的区别是土地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单位合作建房是进行住房改革的有效措施,单位拥有自己的土地,就省去了购买土地的成本,而眼下个人集资建房不仅需要购买土地,而且在集资方式上与过去相比也没有太大突破,但它对市场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忽视。

  

    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这里呼唤着一种新的负责任的一种解决普通住宅的这个机制能出现,新的规则能够出现。从政府来讲呢,也是要解决这个有钱的人和群众之间的差别,是吧,解决现在这个房价,同时对房价的评定问题,和谐社会的问题本身都是一个促进。”

  

    主持人:不管怎么说,各地的个人集资建房目前都还在进行当中,到底它能不能成功,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您也对合作建房感兴趣或者希望参与的话,也希望这期节目能为您提供参考的依据。好,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您继续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其他节目,再见!

  

    周五财经调查主要结论:

  

    1、个人集资建房能否成功?

  

    可能成功:八成百姓和一成财经记者

  

    不可能成功:七成财经记者和所有专家

  

    反差原因:

  

    百姓对高房价和房地产垄断性开发不满,感性因素占主导。

  

    财经记者和专家更关注相关风险,理性因素占主导。

  

    2、个人集资建房将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七成的财经记者:将对未来房地产政策法规产生一定影响。

  

    八成的专家: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将更加被重视。

  

    记者:胡旭萍 殷洪生 杨泽 刘志强 李晓明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