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3日 08:48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11月8号,东风日产第30万辆车缓缓驶下生产线,完成前20万辆车生产,东风乘用车公司用了4年,但完成这最新的10万辆却只用了8个月。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充和增强,也让东风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裁任勇:“我们在为2007年的30万做准备,那么我们今年是15万,超越15万,那么到时候还要翻一倍,还要有100%的成长。”
生产能力增强是好事,然而,假如未来两年一下子产出40到50万辆车的话,这么多车能卖得出去吗?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裁任勇:“那么在这个里边我们怎么能够把我们的销售体系,把我们的销售队伍能够强化,这也是一非常重的课题。”
之所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因为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任勇告诉记者,尽管东风日产今年以来汽车销量增长了160%,但就在去年这个时候,工厂还因为卖不动车,而遭遇停产。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裁任勇:“在去年我们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半天班,员工一闲下来以后,就像一个忙惯的人突然闲下来,也是不自在的。曾经还有在库存过大以后,我们停产了20多天。”
停产给公司经营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说起当时的情形,在东风做了整整六年销售的叶磊记忆犹新。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叶磊:“我现在站在这个场地的斜对面,现在正在建一个新的工厂,当时实际上已经是变成我们成品车的库存仓库,我们的仓库都填不下,只能放在空地上,我的宿舍正对着整车库对面,每天推窗就是满院满院的库存车,感觉压力也是非常大。”
东风日产北京首汽专营店总经理桂鹏:“去年平均一个月可能不到一百台车,也就七、八十台。”
做了10年汽车销售的桂鹏告诉记者,一般像东风日产这种情况,要想在短时间内起死回生非常难。当时作为经销商,大家都在杀价甩卖,对消费心理破坏非常严重,而这个时候,已经度过磨合期的东风日产及时抛出了一个救市策略。
东风日产北京首汽专营店总经理桂鹏:“我们去年年底为了扭转客户因为降价降太多了,大家心理不平衡,持币待购心理非常严重,我们采取了一个叫降价补偿这种营销模式。”
所谓降价补偿,就是假如消费者买车以后发现车价继续下调,将由厂商补偿你这部分降价差额。而这一营销策略,也帮东风日产稳住了市场。
东风日产北京首汽专营店总经理桂鹏:“今年一个月是两千台车。东风日产通过好的营销策略、好的营销手段,给我们带来不仅仅是一百万的收入,可能是一千万,一个亿,或者十几个亿的能力的提升,对我们这个品牌来讲,我们专业店也会有收益,我们厂家这一块目标也有保障。”
稳定市场的过程,以及经销商们此后的良好反应,对任勇来说是一次宝贵的营销实战经验。眼下,摆在他面前最大的课题,就是未来两年,怎么把公司每年生产的30万辆车销售出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许诺年薪100万,在全球范围招聘营销高人,营销能人,也就成了东风最迫切的需求。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裁任勇:“100万说它高也好,说它低也好,是展示出我们企业的主张,那么这个招聘也是希望能够把最优秀的市场人员,能够吸纳到我们这个团队来,来为我们到2007年30万辆的计划,来提供一个支撑。”
主持人:在东风日产看来,有了营销人才,有了好的营销方法,就找到了打开市场的一把钥匙。而有着类似想法的,还不只是东风。最近一年,不少汽车企业,也对营销部门进行了人事大换血。
从去年开始,一些主要汽车厂商营销部门的下课和上任就一直在频频上演。先是上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和华晨金杯销售公司两家老总分别下课,后是东风悦达起亚主管销售工作仅仅36天的总经理郑达玉黯然退去,业界普遍认为,导致郑达玉下课的直接导火索,是今年上市的起亚远舰定价过高造成业绩不佳。
随后,曾为北京现代立下汗马功劳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谦也突然离职,其原因也被业界推测与销售业绩不佳有关。今年8月份,南京菲亚特现任总经理苏同昌离职,人事变动依然是源于经营业绩,据了解,去年南京菲亚特亏损了3个亿。这其中外方强调品牌战略,而中方强调价格战略,双方争执不下,也是换帅的重要原因。
《中国汽车报》副总编辑吴迎秋:“应该看到现在营销总经理、总监频繁的更替,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一些心态。我认为面对正当的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企业应该保持一个理性的判断,往往说可能板子打在营销这个角度上,可能更多还要从整个企业产业链或者业务链上考虑,你的产品是不是试销对路,你的品牌基础是不是打得扎实了,你是不是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核心来做的,所以这个不仅仅体现在一个营销上。”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南辰:“换人策略从足球界就证明是无效的,在营销界也不是非常有效的。我认为还是要把内功做好,包括最近很多厂家在着力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然后把整体服务质量让它升值,这可能是一个慢功细活,但是确实比你找厂家着急,动不动换营销主帅,起的作用要实际一点。”
主持人:就在一部分汽车厂商在营销人才上寻找突破点的时候,另一些厂商也不停地在营销手段上做文章,但这些做法真的能打动消费者吗?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营销模式,才使从去年开始就经历寒冬的中国车市显得不那么寂寞。如果总结一下,您就会发现,今年或许是汽车厂商、经销商使出营销招数最多的一年。在今年的车市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营销秀”。
营销方式一:降价补偿
今年初不少厂家都推出了“降价补偿”活动,尽管此举刚刚推出之机赢得了市场的一片好评,但由于后来跟进的一些厂家实力有限,开始抱怨数额过大,承受不起,目前市场上已经很少听到有厂家使用这种促销方式了。而对消费者来说,降价补偿虽好,但价格相对稳定更好,最好别今天买了明天降。
消费者:“对我来讲,我不太考虑这些问题。”
消费者:“有些车说是能够降价补偿,降价补偿闹的老百姓心里也不是特别踏实。也没给一个期限,3个月还是半年,降价了给一个补偿,应该给一个期限,这样客户心里也就比较明白了,买这东西。”
营销方式二:饥饿疗法
4、5月份开始,另一种典型的促销手段开始走俏车市。一些厂商将新车上市的宣传期拉长,控制产品上市的数量,制造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此时经销商会鼓励消费者提早订货,甚至加价出售。这种所谓的饥饿疗法在上半年,确实起到了抬高部分车价的效果。但消费者很快就不再买帐。
消费者:“实际上它有很多积压车在那里,它就说没货、没货、没货,这种也是一种手段,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好。”
《中国汽车报》副总编辑吴迎秋:“消费者选择范围不是特别宽泛的时候,搞这种所谓饥饿销售、短缺销售是有效果,现在所有企业都在不断推全新的产品,什么品牌都有,进口的、国内的、日本的、欧洲的、美国的都有,大家都在频繁推的时候,你的饥饿可能饿的是自己。”
营销方式三:价格联盟
最值得深思的是,一些汽车厂商今年把在彩电业屡试屡的价格联盟搬到了车市,他们和部分经销商成立“价格联盟”,维持价格稳定,希望借此阻止其他经销商降价促销。然而让这些厂家失望的是,经销商们虽然表面上都踊跃参加,但却盼着别人来执行规定,到了自己卖车的时候,依然我行我素。
《中国汽车报》副总编辑吴迎秋:“所谓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产业,它的根本东西是要双赢,企业也要赢,消费者也要赢,这是最根本的。”
那么,到底哪些营销方式才能打动消费者,哪些营销要素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呢,记者也对30位消费者进行了随机调查。
消费者:“各家营销方式都是大同小异,作为我们外行来讲,还是对价钱更感兴趣。”
消费者:“它的那一点小幅度的价格对我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消费者:“真正考虑到车的它的好的性能方面、售后服务方面,这方面考虑比较多。”
调查中,有70%的消费者认为价格是决定他们买车的第一要素。有30%的消费者认为他们更加看中汽车性能,以及商家的售后服务。
有关专家指出,对于车商来说,眼下销售不应该是唯一目的,应该思考动用那些营销要素,才能实现持续销售,因为这才是使车市回暖,使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的良方。
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记者张耀东:“降了价这个车未必就好卖,它可能会跌,但未必会有个很好的作用。在降价的同时,同时提高产品性价比,提升全程服务售后服务,明年降价肯定是销售经理们或者汽车企业会采取的一个办法,但绝对不会是最主要的办法。”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现在来看,我们有产品,好产品就能卖出去,后来就打价格战,现在来看,才开始真正抓一些营销上的东西,比如说营销的网络建设、营销的策略、营销整合,还有包括营销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才开始重视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今后要在营销上真正做一些努力,而不是说简单打广告,或者降价就能把营销搞好了。”
专家指出,营销决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情,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汽车企业的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技术部门都是各自为营,销售部门无法对研发、技术、生产等部门提出来自市场的建议和要求。
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以顾客为中心这种售后服务,营销突破,这些都应该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好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各种各样的方略,对于企业的考验仅仅在于你能够有多大的智慧,能找到适合自己来进行市场突破的最佳路径。”
主持人:到底什么样的营销方式能打动消费者,我们的调查结果已经非常清晰,其实什么方式都不重要,关键还是你的价格、你的产品性能,还有你的售后服务能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好,今天的中国财经报道就到这里,下期节目再见。(完)
主编:李 洋
文字统筹:张 菁
记者:胡旭萍 李敏 殷洪生 赵君胜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至22:25(首播)
周五: 23:15至23:35(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至09:58(重播)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