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能否让中国软件业突围?

2010年02月23日 08:51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主持人:大家好,我手里拿的是一个路由器,现在许多家庭都会用到它,假如家里有两台电脑,通过这个路由器可以同时上网。像这样的设备很多都是在国外设计开发出来的,然后拿到中国来测试,或者双方来合作开发,软件行业内把这种形式叫做软件外包,如今软件外包已经成为许多大型软件公司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这就给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为什么大家都看中软件外包市场呢?

  

    在北京的大展公司,我们看到的这种路由器不是家庭用的,主要是用在居民小区和大型企业,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对这些仪器进行测试。

  

    美国大展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李锦成:“我们现在这个实验室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早期我们有一部分先做测试,以后还有一部分我们介入开发。”

  

    李锦成说这是他们和美国网件公司共同创建中国创新研发中心工作的一部分,美国网件公司把他们生产的产品拿到中国来测试,下一步研发中心将扩大业务范围并聘用更多的本地研发工程师,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的本地化,同时开发配套的软件。

  

    李锦成说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的就是给别人提供技术服务,这也是软件外包的一种形式,给别人测试仪器就可以赚钱,看起来钱非常好赚。他们为什么要从事软件外包呢?是利润高还是风险小呢?

  

    美国大展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李锦成:“软件外包相对来讲,风险比较小,再一个前期投入比较少,因为我是一种帮人服务的过程,我服务完了以后,不管你的产品是卖出去,卖不出去,我都会收这个服务费,所以就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收入。”

  

    李锦成告诉记者,大展集团是一家全球离岸软件和信息技术外包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德国、中国、日本都有分支机构。是华人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之一。成立短短5年时间里,现年产值已达到5亿元人民币,公司从2002年进入中国,李经理说他们到中国来设立公司主要就是看中中国的人才和成本。

  

    美国大展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李锦成:“当时主要看重国内两个,一个就是,中国人才比较多,尤其是做科技的人才,像软件方面,这是一个,当然第二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说在国内和成本上跟美国比较起来还是相差比较大。”

  

    不只是大展集团,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惠普公司也在大连建立了一个面向亚太地区的全球运营中心,主要提供软件研发,呼叫中心以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惠普全球副总裁莫大伟:“因为商家认识到现在中国拥有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出色的教育体系和能力很强的软件工程师队伍,同时中国正在掀起一波技术革新的浪潮。”

  

    而全球最大的软件企业甲骨文公司在进入中国17年之后,也将在中国大连设立全球技术支持中心。

  

    甲骨文APAC全球副总裁汤姆。舒尔兹:“我们进入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这是甲骨文公司第一次在中国设立技术支持中心,这对我们的顾客和公司的市场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国际数据公司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电信行业和消费科技市场咨询、顾问和活动服务专业提供商。90年代初进入中国,十几年来,一直观察中国信息市场的演变。这家公司主管业务的韩经理给我们看了他们2005年在美国做的一个调查。

  

    国际数据公司软件与服务研究部经理韩国华:“这就是我刚才讲到的IDC,美国做的一个研究,就是问美国的发包企业,你最会优先考虑到发包到哪些过程,其中中国排到第四,仅次于印度、加拿大、爱尔兰。然后问到他们在选择这些承包商的时候,他们主要会考虑哪些因素,包括第一个是说低的成本,低的工资,第二个是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这是他们在选择时候的一些标准。”

  

    除了成本的因素之外,这些国际巨头还看中中国庞大的软件消费市场。

  

    国际数据公司软件与服务研究部经理韩国华:“它更看重的是中国一个庞大的市场内需,它可以把软件发包到中国来,然后凭借中国企业,对中国的这个信息化这种行业、流程、文化的了解,使它的软件能够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这为它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这样一个空间。”

  

    2005年全球软件的销售额为2217亿美元,而其中软件外包的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左右。

  

    主持人:全球软件外包的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其中美国占40%,日本占10%。外包接包市场主要是印度、爱尔兰等国家。印度目前是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其中,美国市场被印度垄断,但是近来越来越多的欧美软件巨头把他们的软件业务外包给中国的企业。

  

    邵凯,在用友工作了15年,现在担任用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这家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外包,邵凯说,目前他们的业务非常多,最近一家美国公司找到他们合作一个项目。

  

    用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邵凯:“美国客户,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我们来帮他们进行管理,把开发一部分包给我们,他们在做给银行网的一个系统,美国公司开发一个系统,然后把开发工作搬到这边来。”

  

    邵凯说,目前用友的外包业务50%收入来自日本,30%来自中国,20%来自欧美。除了北京公司外,他们在西安和上海还有两个开发中心。邵凯说他们把欧美市场作为潜在市场,在这个市场将会和印度发生正面冲突,但是他认为他们不会走印度走过的路。

  

    用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邵凯:“假如中国企业包括用友从低端大门起步,那么我们和20年前的印度是一样的。如果中国仍然在2000年以后,还以低端起步,很难讲我们这种业务模式这种架构仍然符合今后20年全球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真正客户需求已经不是代码编写,低端测试这样的一些低成本工作。”

  

    邵凯说,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把重点放在为客户提供全面IT服务,从IT咨询,项目管理,系统设计,项目开发,通过这些服务像美国一样获得高端企业利润。那么除了用友之外,目前国内其他做软件外包的企业有多少?各个国内厂家在软件外包市场上的份额是多少呢?

  

    国际数据公司软件与服务研究部经理韩国华:“到2005年,我们中国的软件外包,就是离岸软件外包的市场容量是9.3亿美金,比2004年,增幅达到55.6%。”

  

    但是韩经理说目前国内软件外包市场也存在着分散,规模小的情况。

  

    国际数据公司软件与服务研究部经理韩国华:“这个市场可能说是一个非常分散的一个市场,有各种类型的大、中、小型的厂商在这个领域里面做,那么也是根据我们最新的统计,在2005年的市场的前十名厂商,只占了份额的23.8%。”

  

    韩经理说目前前十名的厂家,一类是对日本做软件外包为主的,对日软件出口业务占了整个市场的60%。还有一类是以对美国出口为主。从整个全球来看,美国是一个最大的一个发包商,它在整个全球的外包市场上,它的发包率应该能占到70%。而美国市场这块主要被印度占据。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软件外包企业需要是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概念。

  

    美国大展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李锦成:“中国就是怎么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使更多公司能够走在一起,本身这是很重要,因为你有一定的规模了以后,你才能跟他竞争,你小规模的话,有一些比较大的项目,比较重要,重要的项目他不会给你。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创造一个中国的概念,使欧美发包的时候,不会单单想就是印度,首先会想到中国。”

  

    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中国的整个软件产业实现了39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预计2006年中国软件出口额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45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单庆江:“要在金融服务领域给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扩大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主持人:软件产业可以说是无烟工业,而且耗费能源少,因此现在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但是到底应不应该发展软件外包近来也有很多的争论,有些人担心仅仅替别人生产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会影响中国的软件业发展。这样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呢?

  

    倪光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工作。他可以说是中国计算机的开拓者。曾经担任过联想总工程师,主持开发出联想汉字系统和联想电脑。他说在2002年的时候对于中国软件业发展有很多的争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2002年中国有一种说法,就是像印度学习,提出这个口号来,我们比较重视,因为以前有些公司已经在做,但是不成气候,也不成规模,到2002年,比较多的,相当普遍的有一个口号,就是中国学印度,向印度学习这个软件,因为我们看到印度做得不错,同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久前写得一篇叫做“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软件业”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因为我觉得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像印度那样,以外包为重点,另外一条呢,我们实际上像美国那样,就是发展自己的,自主的一个软件产业体系,我们中国应该选择自己的方式。”

  

    关于中国软件的发展方向,是不是要走印度的路,提到软件生产就不能不提到印度的班加罗尔,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经过l0年左右的发展,如今班加罗尔地区已发展成为印度软件之都,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在班加罗尔工作的技术工人数量达到16万,直逼美国硅谷所在的加州圣克拉拉县。 现在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提出这样的口号,上海,深圳等城市都提出要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中国是否可以向班加罗尔学习?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印度这个英语,是它的母语,我们英语第二外语,第三外语,所以相对来说,语言沟通差得多,这不是短期能够改变的。第二,因为印度已经做了20多年了,等于它已经确立在这个外包市场的地位。”

  

    印度的成功和政府全力支持分不开。90年代初,印度制定了《信息技术法》、《软件技术园区计划》并成立软件科技园以促进印度软件的出口。印度政府给予出口导向型软件公司五年的特别免税优惠,实施政府采购和促进消费政策,强制性购置国产IT产品。这些政策极大支持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但这条路适合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是制造业,我们不是说先变成制造业的大国,现在说要变成制造业的强国,就是通过这个引进,做大,然后我们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后争取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技术发展起来。但是软件有些不同,因为软件呢,它技术更新很快,就是它对原有的积累依赖比较小,就是现在软件它自主创新的空间更大,更适合自主创新。”

  

    但是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国绝对有条件做到像印度这么成功,发展软件外包可以给国内软件发展带来很多有利的条件。

  

    美国大展集团中国区总裁唐龙生:“外包做成功,你等于是培养很大一批的软件开发人才,对不对。而且呢,同时间到中国的市场也在成熟了,你的产品也就出来了OK。但是现在我们肯定两个都很差,外包我们做得不是很好,反正产品目前还是中国市场也不是很大。”

  

    倪光南说外包是属于我们说产业链的低端,它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能够有很多创造价值,但是相对来讲,软件产业的高端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果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就能创造几十倍的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我们举例子,就像我们知道微软公司的,它一年的产值,大概有400亿美元,微软只有6万人,但印度大概100万人在做,所以微软6个人要相当于两个印度,它贡献的这个利润,贡献的产值,相当于两个印度。所以你知道微软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知识产权的结果,所以微软一个人创造的价值,等于印度大概35个人,这并不是人的能力问题,因为微软公司有很多印度人和中国人,在微软公司打工。”

  

    主持人:中国的软件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印度,但中国的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印度的十大软件公司,人数都在四五万人以上,而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大概就三四千人。中国软件企业往往单纯依靠营销手法上的“创新”,而不是技术上的创新,为此专家呼吁我们的软件业不仅要“中国制造”,更要做到“中国创造”。感谢您的收看,如果您对中国软件自主创新展有什么建议,欢迎您发短信给我们。  

  

    主编:任速雁

  

    责编:李曼为

  

    记者:殷洪生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首播)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