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腰包鼓怎样才能鼓起来?

2010年02月23日 08:51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财经报道》,欢迎收看。7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在介绍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首先提到的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那么,农民增收的难度究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记者日前走访了山东、河南、广西等地的一些欠发达县,在那里记者了解到了什么?一起来看一看。

  

    山东省嘉祥县记者听到的家家织机响,看到的是户户忙纺织,纺织鲁锦是嘉祥农村的习俗和传统,随着现代人追求天然和时尚的消费心理,这让嘉祥看到了机遇。

  

    山东省嘉祥县委书记贺永红说:“你比如说鲁锦,就是原来,就是穿的那种土布,经过这几年一些现代技术的开发,成为一个市场前景比较好的产业,那么我们就通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棉花基地的建设,带动千家万户参与。”

  

    为了使这种分散的传统工艺成为一种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走向市场,嘉祥县委县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

  

    山东省嘉祥县委书记贺永红说:“在这方面,县里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重点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在资金、项目用地,税收这些方面都明确着重点的扶持政策,所以这些龙头企业这些年来有比较大的发展,你像我们鲁锦的纺织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基地的建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这成为嘉祥县农民增收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山东嘉祥京鲁益久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呈瑞说:“我们把农民组织起来,把棉花以订单的形式让农民开始种棉花,种了棉花以后我们收购过来,把散的棉花统一混合以后,让农民再纺纱,纺纱以后回来我们再染色,拿出图样来农民再去织,这样通过往返深入形成一个龙头式的一个管理集体。”

  

    目前他们已经带动了差不多将近一万户农民给他们进行合作。在当地采访时,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靠纺棉致富的农户。

  

    山东嘉祥县村民说:“一个月也就是百十块钱,一百七八十块钱。”

  

    山东嘉祥县另一村民说:“没事了我就纺点,不需要用就不纺了。厂子里收就纺点,也是改善家庭生活,也是点收入。”

  

    如今鲁锦服饰不但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而且也已成为一种时尚,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县委书记贺介绍说,嘉祥在发展鲁锦的同时,还重点扶持了鲁西黄牛的屠宰企业,小尾寒羊的一系列加工企业,利用嘉祥的有效资源,逐步形成有代表性的主导产业,

  

    山东省嘉祥县委书记贺永红说:“几个大的主导产业逐渐形成,一是煤化工,就是结合县里的煤炭资源进行煤的深加工,形成煤化工的产业链;二是能源电子,在煤的基础上,用于发电,形成工业能源;第三就是建材石材,特别是结合建材资源,这儿山石资源比较丰富,终年地发展石雕、石材这些产业,带动农民从业,现在将近有五万多农民从事这些产业。”

  

    县委贺书记介绍,这几年嘉祥农村的劳动力有这样几个流向:一部分是能力比较强,通过经商办企业率先致富;第二部分有将近50%的青壮年劳力,通过各种形式外出经商打工;再一部分是留在家里的留守部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增收。

  

    山东省嘉祥县委书记贺永红说:“这几年,我们县在农民收入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2002年的时候,我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645元,那么今年达到了3792元,这中间1000多元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对几个主导产业的开发,带动农民增收、农民致富。”

  

    贺书记告诉记者,嘉祥县是山东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现在她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以更好地反哺到农业中,步入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快速通道。

  

    主持人:山东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土布”,使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接下来我们再去农业大省河南看一看,那里的新农村建设也有高招。

  

    记者日前在河南开封市采访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大蒜了,无论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装满大蒜的车辆,小到几百斤的三轮车大到几吨重的货车,仅在开封市的杞县目前种植面积就已经超过了40万亩。

  

    河南省开封市副市长孙君社说:“大蒜种植面积形成了,那么怎么样使得农民最终受益,还是必须要走入市场,同时要保证农民一个平均受益的逐年提高,就是说农民不仅要丰收,并且还要获得这个效益。”

  

    副市长孙君社介绍说,开封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资源稀少,这里的农民都有种植大蒜的传统,针对这一状况,开封市则在大蒜上面做文章。

  

    河南省开封市副市长孙君社说:“一方面在改良品种,提高这个大蒜的质量上面做文章,再一个,就是做信息、摸市场,然后引进企业。中国农大和杞县共建的这个大蒜加工厂,一方面做一些大蒜的初级加工,包括大蒜的市场配送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在探索大蒜的深加工,创造更高的,更大的价值。”

  

    为此开封市还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链促进中心,把分散的、无序的种植户通过促进中心吸纳到农业产业链上来。

  

    河南省开封市副市长孙君社说:“我们这个农业产业链指的就是,一个从培养优良品种,推进种植技术,到采收,到加工流通,整个一个产业链条。”

  

    开封中农大朝来农产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开民说:“种植整个过程,一律不准使用剧毒的农药,完全就是按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供应学院提供的整个这一套的种植过程去操作,公司派了技术员,全程跟踪服务。”

  

    在杞县村民党平然告诉记者,他已经种了近20年的大蒜了,以前在自己的田地是想怎么种就怎么种,而现在则不行了,必须符合农业产业链里的标准。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村民说:“过去没有技术,乱种,谁想种谁种,过去那个蒜都这么大,就是10公分,12公分,现在都是18,16公分以上。”

  

    现在他的大蒜品种是两年一更新,并由农业产业链的公司提供技术、品种及收购。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村民说:“过去收入就是一千多块,现在每亩就有四千多。”

  

    在杞县凡是种植大蒜的农民都和这位种植户一样,种的踏实,收入稳定。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县委书记崔中州说:“大蒜的生产是我们县的一个支柱产业,截止到目前,我们全县大蒜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万亩,总产量已经达到50万吨,产值达到18个亿,仅此一项,我们全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一千元。”

  

    全县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蒜生产格局。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县委书记崔中州说:“现在我们杞县大蒜深加工的工厂,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有40多家,规模比较大的现在有6家。经过我们的深加工,每年可以加工20万吨,另外的30万吨,主要是原蒜的出口,出口到世界很多的国家和地区。”

  

    为了确保大蒜保鲜质量,现已建成大蒜保鲜冷库300多座,年储藏能力达11万吨。

  

    主持人:开封的农民通过政府提供农业产业化链条使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而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在广西贺州市他们就依靠蓬勃发展的小水电,给农民带来了滚滚的金子。

  

    唐旺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的一名农户,前两年他把目光瞄准了种蛋鸭市场,他养的鸭子下的都是能孵出小鸭子的种蛋,唐旺旗说,这些种蛋里“孵”出来的都是金子。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村民说:“ 我现在养了两千多只这个种蛋鸭。一块三毛八销售这个种蛋鸭。每一年种蛋销售收入,就是二十多万。”

  

    唐旺旗说,养种蛋鸭让他一年的收入不下20万,这在以前是从来都不敢想的,但是在高兴之余,他也有着自己的担心。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村民说:“现在为了保证这个种蛋的质量。所以我晚上一直把这个灯开着。因为停电一次,就要损失一千多块钱。”

  

    唐旺旗说,他最担心的就是停电,而现在随着一个个小水电的建成和发电,他这种担心越来越小了。

  

    广西贺州市市委书记李书记说:“现在我们整体的小水电的装机容量,大概达到一百万千瓦。直接的投资大概在二十多个亿。这二十多个亿,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还直接为财政带来一定的这个回报,就是说,提交税收。它拉动了我们地方工业的发展,这个电站建成之后,每年的发电量,大概在五十亿度左右。”

  

    贺州地处广西东部,资源丰富,全市水电蕴藏量72万千瓦,可发电量50万千瓦。 “十五”期间,贺州市加强水能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开发引导;规范农村水电建设程序,实行项目分级管理,推进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积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多元化、多渠道筹资办电,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水电大市。

  

    广西贺州市市委书记李达球说:“电站建成之后,在一些政策上,主要是鼓励上网,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来加强电力的调度,发挥电力的效益这方面,还有一些措施,我们的小水电价格,一般比大电网大概都低10%左右。直接给农户使用的。”

  

    2005年12月28日,贺州市顺利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达标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市。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对贺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直接拉动了相关工业产业的发展,水电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广西贺州市市委书记李书记:“小水电建成之后,包括建设期间,首先给农民收入增加一个渠道;第二个,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个,对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起到了一个保障作用。同时,它对我们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有关专家表示,贺州市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达到了国家水利部提出的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主持人:在采访中,很多农村的干部们都对我们说,眼下在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财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在困扰着他们,就是人才的紧缺,他们急需有人帮他们出主意、搞规划、开拓市场,而在北京市平谷区,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似乎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北京市平谷区河北村村支部书记助理韦丹丹:“我的论文的题目是《平谷区马坊镇河北村粮食作物施肥情况调查与分析》。”

  

    正在做毕业论文答辩的韦丹丹,是中国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几个月前,她和她的几个同学选择了在北京平谷区马坊镇做一名村官,而学校也把他们的毕业论文答辩搬到镇政府。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选择做村官呢?

  

    北京市平谷区河北村村支部书记助理韦丹丹说:“首先,从我们学校这个大背景来说,咱们都是作为农大的学生,就更应该用自己的知识来扶持农村;第二个是我家本来就是在农村,我也是农村长大的,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在这边有所发展,能更好地服务这边的农村。”

  

    那么是什么吸引着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去呢?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说:“我觉得北京市所出台的政策导向是能够吸引人才的,他们出台的具体政策是:作为北京户口,留下来以后,第一年的工资两千一个月,第二年两千五,第三年三千,这样一个物质的利益,对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吸引力,为了新农村建设这个事业能够有良好的开端,有更好的干部,更多的科技人才,我觉得这个投资是值得的。”

  

    已经试用了三个月的韦丹丹,带领我们和平谷区组织部部长尚延华一起来到了她的办公室,向我们介绍她眼下正在为村里设计宣传网页。

  

    北京市平谷区河北村村支部书记助理韦丹丹:“主要是介绍我们整个村的,比如支部生活,计生,还有那个新农村建设,农业信息,比如说我们村那边高效葡萄园。”

  

    作为组织部长的尚延华,已经连续两年负责辖区内的大学生村官面试,对于新村官给平谷273个行政村带来的变化,他深有感触。

  

    北京市平谷区组织部部长尚延华:“农村的基层,村一级的人才情况看,应该说,我们分析和实际情况看是不太理想的,比如说在全区273个行政村当中的村党支部书记,高中和中专以下的学历占到87%,村委会主任当中,高中和中专以下学历的,占到90%。”

  

    大学生,来当村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给当地的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北京市平谷区组织部部长尚延华说:“我们有一个村,从去年看,大学生没来之前,和来了以后相比,通过大学生网上的宣传,旅游的人数增加了50%,应该说为村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应该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无论是人才的引进,还是各种致富措施的出台,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们过上富裕的日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关注这个话题,如果您有什么好主意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下次节目再见!

  

    主编:任速雁

  

    责编:张 菁

  

    记者:寇宇红 胡旭萍 于溪(实习)

  

    周一至周四:22:05至22:25(首播)

  

    周五: 23:15至23:35(首播)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