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融资困局

2010年02月23日 09:21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首播时间:2009年1月17日    点击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2008年12月23日, 央行继11月27日降息1.08个百分点,创下11年来最大降幅之后,再次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一百天以内五次降息。之前不久,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这意味民间借贷有望通过国家立法形式获得规范,今后,在不非法吸收存款、借贷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前提下,个人和企业经过批准,就能合法从事放贷业务。一时间,关于“地下钱庄”阳光化、允许个人注册从事放贷业务、中小企业融资等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话题。这个消息,无疑让准备“过冬”的企业,提前感受到了春风。其实在市场上民间借贷虽然遮遮掩掩,但却非常活跃,我们来看记者的调查:

一、融资困局

自己经营着一个小饭馆的刘先生经常收到这样的短信:“**集团在本市长期为企业、个人提供无担保无抵押借贷,当天放贷,有意电137*******。”

一直想再开一家分店正寻求资金的刘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信息上的电话。“我从手机上收到你们的信息,想问一下怎么贷款的事儿。”“我们月息3%,从1—20万为小额贷款,免担保无抵押。”“您慢点说,我没听清楚。”“我说1万—20万是属于小额的,不需要任何的抵押跟担保,超过20万就拿固定资产做抵押。”“这个利率是多少呢?”“利息是3%一个月。”“手续怎么办?”“你要是需要的话带上你的身份证、户口本,带上一个月的利息,到我们公司来签合同就可以了。”

不仅是手机短信,其实像这样的广告,一些报纸上这样的广告比比皆是。刘先生说:“我们这种小型企业到银行贷款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只能通过这种地下的贷款方式才能获取资金,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也是这么做的。”

虽然对方在电话里表示放贷的手续和过程非常简单,但刘先生还是流露出了自己的担心:“我觉得还是不太靠谱,关键是担心不太合法。不过从新闻上看到以后相关的这个法律将会出台,是不是这个条款出来以后就能合法呢。”

刘先生提到的法律草案,就是《放贷人条例》,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院了解到,目前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到国务院,等待审批。作为小额信贷的研究专家和实际操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在10多年前就与同事一起创建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开始小额贷款研究与实践。他告诉记者两年前就在讨论《放贷人条例》,目前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更具有现实意义。“金融危机的问题,那么对我们国家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也就是中小企业包括农村金融的供给服务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所以这样的背景下,那么,重提甚至是更多的强调这个小额贷款公司作用或者说民间借贷正面作用的发挥,抑制它的可能的负作用或者它已存的负作用,这是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放贷人条例》即将推出的消息正在市场嗅觉灵敏的“浙商圈”中广泛传播,在浙江,这些异常活跃的民间融资被称作经济的“灰色助推器”。根据浙江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浙江省民间投资数额为13251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全社会增长率,达到32%,占全社会增长投资的55%,这意味每投资100元,其中55元是由民间投资提供的。

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告诉记者,最近浙江民间的借贷交易也开始转冷,民间借贷者是对金融形势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在这轮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最早有所反应的就是他们。陈俊说:“拥有民间资本的人来说他需要保证他自己资金的安全,这是肯定的,没有资金的安全,你给他再高的利息,本都回不来,那肯定不会(放贷),那么在这种大气候之下呢,企业被逼着内外交困。”

陈俊说,条例推出等于为民间借贷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其实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台州、义乌等地,民间借贷的窗户早就打开了,只是遮上了隐蔽的窗帘。

据央行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民间资本沉淀金额达数十万亿元,而浙江是最多的,民间资本沉淀达8300亿元。但另一个事实是,浙江许多的中小企业却为缺乏发展资金而发愁。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调查,81%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这一调查显示:有20%的中小企业的倒闭或者停产和其资金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浙江盛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军说:“现在贷款收回,有它的厂房盖到一半走啦,包括它设备现在很多都还没有投资,那么它这个现在有可能就会做到一半就停置在那边。”

一些有银行贷款的企业,眼看贷款就要到期,一方面没有资金来还款,另外,即使是还了款,要想得到银行的后续贷款也非常困难。浙江盛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军告诉记者,

银行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贷出去的钱回收回来,至于贷款回收回来,再贷不贷给他,那是领导的事情。

中国发展基金研究会副秘书长汤敏最近一段时间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专门进行了研究,汤敏告诉记者,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共有的问题,只是中国更突出而已。汤敏说:“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因为我国的大银行太多、小银行太少,目前整个金融体制和机制都是为大企业设计的,一是成本高,二是风险大,10个亿贷给一个大企业,和10个亿贷给十几个小企业,信息收集等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小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差,生命力也差,就像美国,小企业5年的存活率不到30%,10年只有11%,中国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就成了很多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在需求急剧放大下,浙江的民间贷款利率一般为银行利率的4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0倍以上。据了解,大部分企业借高利贷,主要用于短期的资金拆借;如果把高利贷投入生产领域,这无疑等同于 “服毒自杀”。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说,正常的企业若长期的接受这种比较高的利息,它肯定是承受不了的。高利贷主要是用来救急的,而不是用来做长期投资的。目前有很多企业都是打算短期拆借高利贷先归还银行以前的贷款,等拿到银行的后续贷款后再把高利贷还掉,这样企业又可以正常运转。浙江盛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军说:“今天我向银行借了钱,我还不了贷的话,银行马上起诉我,我现在工厂马上就关闭,那么如果担保公司存在的话,那么最起码我能把银行的钱还掉,我企业还能再继续经营下去。应该说最起码给企业一点的希望吧。”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这样的希望,贷款还给了银行,而银根紧缩后,后续的贷款却没有拿不到,短期的高利贷变成了长期贷款,高利率使企业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深渊。吴建军的企业位于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由于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企业的正常经营没有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没有盲目投资扩张,才能生存下来。而他周边的一些企业由于盲目扩张陷入了资金危机之中。吴建军说:“这里很多企业去山西投资开矿,甚至去炒房子的也有,其实企业如果正常经营的话,其实不会出现这么大的一个资金链的断裂问题,这是最大的原因。”

可以说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也是产生融资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前一阶段企业的盲目扩张也是得到了银行的支持。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说:“像两年以前,我印象比较深的,几家银行都在做营销贷款,因为它银行的钱多想把它放出去,争取老百姓,争取企业向他们借款,很多企业要扩大再生产,就把房产、把工厂、把土地了都给银行抵押贷款。那企业有的就盲目扩张了,没有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

很多企业盲目扩张后,买土地,建厂房,摊子越铺越大,各种经营成本也快速增加,可一年以后,银根突然紧缩,只还不贷,对于这些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导致一些企业陷入了绝境。陈俊认为,虽然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但民间借贷也存在交易隐蔽、监管缺位、法律地位不确定、风险不易监控等诸多问题,极易滋生非法融资、洗钱犯罪。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表示,不完全统计,浙江的民间资本有1万个亿之多,占全国之首,浙江的民间资本特别丰厚,民营经济特别发达,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产生民众的投资意识十分强烈,它可以大大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它也有负面的效应,假如说这个团队有一个人不诚信,就可能导致借贷的整个团队或者整个链条的断裂,可能会引起很多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是急等钱过冬的中小企业被拦在银行高门槛外,另一方面是民间借贷尽管资金充足却步履维艰,问题丛生。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着力推出《放贷人条例》,对于民间资本浮出水面,发挥积极效应有着不比以往的力度。新提交的《放贷人条例》草案中规定,个人放贷,利率基本市场化,只要遵循“最高利率不能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的原则即可。业内人士均认为,相对于地下钱庄动辄10%的月息 ,个人信贷不到其1/4,一旦普及化、规模化,游离于灰色地带的民间高利贷,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告诉记者:“比如我有放贷人条例,在(基准利率)4倍以内我能到钱,我凭什么跑到你那借7倍的钱啊。我不会跑到你去借,因为这有4倍的钱在这儿。而且大家如果竞争多了,我就不是放4倍了,我可能变成,只要基准利率的3倍我就借你钱,甚至两倍我就借你钱,就是有竞争嘛,有竞争就会压低你借款人的成本,起到这个好的作用,起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

以血缘、亲缘和朋友圈为纽带一直是浙商的商业文化传统。这同样也能在担保借贷链条中体现出来,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环担保圈盘根错节,把众多企业的环环相扣地拴在一起。这就好比我的引爆导火线装在你身上,你的导火线装在我身上,大家的导火线绑在一起。2008年下半年以来,这些导火线就被不断地被引爆。朱吉光是浙江温州的一位老板,因为陷入连环担保套中,2008年7月底,他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家人和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记者在温州进行了调查。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