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市场的“不倒翁”(2006.01.25)

2010年02月24日 09:16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2003年3月29日早八点,正处于事业巅峰期的朱黎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忽然,一则报道让他勃然大怒,他感觉好像瞬间被扔到了人生的最谷底。

  

    朱黎:“一整版的,你看那个报纸,我告诉你,就好像你炒了股票挣了100万,一下子没了就那个感觉。”

  

    在这一天,当地的报纸在显要的位置报道了朱黎企业生产的蜂蜜造假,报纸一出,密集的质询的电话立刻让他的办公室炸开了锅,紧接着,还没缓过神儿的朱黎再次遭到致命一击,质检部门根据举报查封了他的加工厂。而此时的朱黎在武汉市已经有15家蜂产品专卖店,10几万人的固定客源,为了这一切,他整整奋斗了17年,然而这连环而至的打击让他感到这17年的努力可能会瞬间化为乌有。那朱黎到底做了些什么?他的企业又是否能生存下去呢?

  

    


1989年,26岁的朱黎做了人生三个重要的决定,辞职,结婚,下海。在这个时期,一种叫做蜂王浆口服液的保健品正风行全国,朱黎正是看准这个全民喝王浆的商机,从武汉周围蜂农手里收取王浆和蜂蜜,开了武汉市第一家蜂产品专卖店,稍有不同的是主打项目他并没有运作只有3-4%左右王浆含量的口服液,而是经营纯王浆和纯蜂蜜。

  

    朱黎:“口服液在全国最高潮的时候,口服液卖了二十多元一盒,一盒里面的王浆是跟撒胡椒味精一样的,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我想的话,口服液甜水都卖得脱销,那我要是卖纯王浆,肯定这个是非常火暴的。”

  

    然而,赚钱只是朱黎的一厢情愿。

  

    


朱黎:“顾客就不知道纯王浆是什么东西,顾客一来看到你这个都说你这个是假的,因为我过去吃的王浆全部是甜的,你的王浆酸涩辣,不甜。”

  

    当时习惯了王浆口服液甜味儿的消费者并不接受纯王浆的酸涩,而四百元一公斤的价格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中国养蜂协会副理事长 颜志立:“我给他泼过冷水,市面上当时流行的是王浆蜜,他的比例不高,只有2%,纯的王浆,价位很高,一公斤在80年代末的话,它从生产者处收购过来,就比现在高三到五倍,那你要是和现在说,要10倍的差价了。”

  

    


妻子:“开业的时候是最惨的时候,他就是说,几天都不能卖一笔,咸菜吃一个星期,一个很阳光很朝气的人,后来胡子拉碴的,都完全变了一个形,我见了他都不敢认了。”

  

    在硬挺了几个月后,朱黎决定走街串巷上门推销,靠服用后的疗效对比让大家区分开纯王浆和王浆口服液。整整四年,朱黎跑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给每个顾客都建立一份贴心档案,并将这些客户组织在一起彼此进行交流。

  

    消费者:“有时我们还是交流一下,因为有时他会搞一些活动,把这些经常吃的人经常聚到一起开个会,谈谈感想。”

  

    


朱黎:“我们和顾客互动,顾客和顾客互动,你不是光我说,我说我是吹牛的,你让顾客跟顾客交流,他们顾客互相留电话,联系地址,他们成为朋友了。”

  

    记者:“这是什么呀?”

  

    朱黎:“找顾客的贴心档案,我们最原始的,从1989年开始,第一批,17年历史了,成了黄皮书了。”

  

    开业四年后,靠口碑,朱黎建立了近一万人的顾客档案资料,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十万元。然而,1993年,正当他想大展拳脚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客人越来越少了。那稳定的客源为什么会流失呢?

  

    


朱黎:“很多人认为王浆是蜂王生产的,这个是最大的错误,王浆其实是小蜜蜂分泌出的乳汁,专供蜂王享用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武汉市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有关蜂产品的科普宣传,而这些都是朱黎精心设计的,他用铺天盖地的科普文章、讲座灌输给武汉市民一个意识,蜂蜜和王浆是保健品,不是药,需要长期服用。

  

    朱黎:“顾客有一部分他带着治病的心理来服用你这个王浆,好了之后,他就停了,不用服用了,没有办法我就把我的积蓄投入到科普的宣传。目的就是让我们的顾客知道要长期服用的时候,那么他们会慢慢成为我们公司的终生的客户,这才是我们赚钱的时候。”

  

    


为了让武汉市民知道王浆要长期服用朱黎铺垫了整三年,然而,让他没料到的是,刚刚初见成效,就有无数人磨刀霍霍想和他一起吞下这块蛋糕。

  

    朱黎:“1999年,武汉市就发展到600多家店,全部是王浆专卖店,一些养蜂的,看到你红火,他进入市场,拿到相向,要切这个蛋糕,都来分了。”

  

    突然多出600个竞争对手,朱黎一下子有点儿蒙了,而紧接着他又被卷入降价的恶性竞争中。当时他的纯王浆是每公斤400元,而同行则压到98元一公斤,400元对98元,朱黎毫无还手之力,就在这时,贴心档案中的老顾客纷纷以退卡威胁要求降价,集体逼宫让朱黎感到毫无退路。

  

    


员工 曹德祥:“店里面人山人海,要求我们降价。”

  

    员工 毕波:“接近三分之一的顾客都流入到其他商家,当时其实营业员,包括管理人员,包括老总,心里其实都很紧张。”

  

    朱黎:“当时我想了,这个口开了,那我将全线崩溃,我整个的顾客全部都要跑,既然你能降,还可以降,所以我一直坚持着。”

  

    这时的朱黎已经完全无法发展新的客户,只能靠常年信任自己产品的部分老客户维持着正常开支。此时,武汉的蜂产品市场中很多商家因降价为了保住成本纷纷降低质量,而朱黎对自己的产品仍然坚持着一个纯字。

  

    


朱黎:“蜂蜜在蜂箱里必须像这样的情况才能取,怎么情况下?全部封盖。这个封盖蜜是怎么回事呢?把花上的甜质采回来后,至少要放一个星期以上,假如说它今天采回来,你今天把它打出来,浓度非常低,水分高了,那我就用机械来加工它,那就是机械化的蜜了。”

  

    蜂农:“跟其他人合作,他要求什么样的浓度,我就生产什么样的浓度。是这样的。要是他要求生产水蜜,浓度低的,我们就生产浓度低的。”

  

    朱黎:“我跟他们说了,他们想来现的呗,恨不得马上蜜蜂屁股挤一下马上变出钱来,他不是挤出蜜来,而是挤出钱。”

  

    


朱黎的蜂蜜和王浆全部是蜜蜂自酿而不经机械加工的纯天然产品,在成本上根本无法和市场上的最低价相抗衡,坚守价格使朱黎在一片降价声中完全处于死守的窘境,而这一守他就守了四年。

  

    2001年10月,朱黎突然发现他可以变守为攻了。

  

    朱黎:“天赐良机,有一个商家想独吞武汉的蜂蜜市场,那就找到一个卖点,说是茶水兑那个蜂蜜,要是变黑,那蜂蜜就遭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商家的炒作铺天盖地,所有媒体都有。我就等待时机,让他炒个够。”

  

    密极的广告轰炸让武汉市民纷纷端着茶叶水去买蜂蜜,朱黎主动在店里给顾客准备好茶叶。不经意间,员工发现朱黎情绪一天比一天好。

  

    妻子:“反正他就是一天比一天高兴了,我就纳闷儿了,我说你生意没见好,怎么这样子高兴,你什么意思啊。”

  

    朱黎:“我当时就对我老婆说,我就是一支黄雀。”

  

    


两个月后,朱黎企业在投入20万广告费后朱黎拿出两万元钱,又作了一条广告,专教消费者区分不变黑的蜂蜜中那种是纯天然蜜蜂酿造,那种是机械加工的。这下子,他的店面顾客盈门。

  

    朱黎:“我借东风啊,广告一宣传出去,12月份销售计划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从1989年到2000年11年的时间,我只有5家店,2001年,我一下子开了8家,你开一个店,你就爆一个店,那个时候你的情绪高涨,膨胀,不是高涨了。”

  

    到了2003年,朱黎一共开了15家店,年销售蜂蜜王浆达到3百多吨,一年就赚了1000多万,此时春风得意的他丝毫没有预料到一场阴谋正在他周围悄悄的酝酿。

  

    2003年4月,当地报纸突然报道朱黎的蜂蜜,以次充好,一项技术指标没有通过国家检测,于是,大量顾客堵在厂内要讨说法,朱黎觉得天塌了。

  

    


朱黎:“傻了,不知道啊,谁检测的,谁检测的?”

  

    员工 毕波:“一时间,店里、消费者,还有一些媒体都打电话到公司来,哎呀,那个情景真是乱的不得了。”

  

    心急如焚的朱黎找到报社,得知报道的依据竟然是武汉市农业部门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于是他马上给检测部门发了一张函。

  

    朱黎:“农业部门检测中心给我们回了一个函,回的函就是说本中心及中心领导不知道此事发生,并未出示检验报告。”

  

    于是朱黎知道自己被同行陷害了。

  

    


妻子:“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简直烙饼一样的,就是整晚整晚的睡不着,一早晨起来,看到床上这个头发都是一片一片的,他一不快乐,那我肯定就快了不起来了。”

  

    就在全家疲于应对的时候,技术监督局根据举报又查封了加工厂。并要求对所有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然而,正是这个要求,朱黎的心里一下子有底了,于是,他对当时来查封的技术监督局万局长提出了一个要求。

  

    朱黎:“我也希望技术监督局将检验的结果无论是好还是坏,我希望他登报。”

  

    随后朱黎又主动封了自己15家专卖店,这在武汉引起了轩然大波

  

    


员工 毕波:“当时不管是顾客、媒体,甚至其他的一些商家,同行们,他们都不理解,都不知道我们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

  

    朱黎:“我希望他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15天后,朱黎接到万局长的电话

  

    武汉市汉阳区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万启江:“得到结果后我马上就给朱总通知。”

  

    朱黎:“这个局长把结果一拿到手,第一个打个电话的是我。他说朱总……”

  

    武汉市汉阳区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万启江:“别人举报你这个是不实的,检测还有有说服力的,数据最有说服力,说你这个质量都很好。这件事对你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果然,朱黎因祸得福,武汉几家有影响的报纸上,朱黎大肆炒作律师的严正声明,并公示了技监部门检测合格的报告,在查封后的第20天,15家专卖店同时开门营业,为了让消费者更放心,他索性将加工厂定期开放,到2005年,朱黎共在武汉开了18 家专卖店,产品被评为省名牌,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000多个联合蜂场,年产王浆和蜂蜜500多吨,自己也从当年的穷小子变成了千万富翁。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