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炭卖给有车族(2006.3.1)

2010年02月24日 09:20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眼前这位小伙子名叫林清,福州市仓山区人,今年25岁,1999年中专毕业后,先后在一些广告公司打过工。2001年,在福州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赚到了一些钱,2004年8月份,他狠下心花了十万元买了一辆轿车,终于圆了自己的汽车梦,过上有车一族的生活,每天上下班都能驾着新车奔驰在都市街头是他很满足的时刻。然而随着爱车进入他的生活,烦恼也就如约而至。

  

    林清:“正常很多车上是皮革,皮革还有一些里面的一些饰品,还有桃木等等有一些味道,可能还有一些甲醇的那些。”

  

    新车里的异味让他非常难受,一次偶然机会,听一位朋友介绍,竹炭产品可以去味,他就到专卖店买了三小包。

  

    林清:“店主当时还给我承诺,如果没有效果,可以拿回来原价退货,就第二天车开进去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的味道了。”

  

    为何一个小小的竹炭能去除这些呛鼻的异味?这次独特的经历让他格外关注。一打听这些产品就是用普通的竹子烧成竹炭加工而成,生产过程不复杂,成本也很低,一小包能买到10元钱,而且大多数老百姓都开始认同竹炭产品的功能。凭着做生意的敏感,他觉得这种生意可以做。再想想福建的竹资源非常丰富,自己还有一定经济条件,于是他决定投资竹炭生产。

  

    


林清:“应该计算是五六十万的投资应该够。”

  

    2004年10月份,林清花了半个月时间到发展比较早的浙江竹炭企业参观,回来后他先拿出10万元买下福州郊区的一个废旧炭窑厂并进行技术改造。

  

    记者:“这要多久出一次窑?”

  

    林清:“大概15天左右。”

  

    记者:“这口窑里面这么多的竹炭用多少竹子烧成的?”

  

    烧窑工人:“一般是5吨。”

  

    


记者:“5吨竹子烧成1吨的竹炭?”

  

    烧窑工人:“是。”

  

    半个月后,第一批竹炭烧好,总共8口窑整整烧出8吨的竹炭,这时林清在福州租了个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购买了机器设备,就这样,村里烧窑城里建厂,他的竹炭公司正式成立了。

  

    林清:“一个原料,原料在这边比较方便,还有一个人工,还有地比较便宜。”

  

    烧好的半成品竹炭,林清半个月拉回福州一次,他从浙江请来三十个工人,把这些竹炭击碎成颗粒状,切割成块状,学着其他企业的做法,加工生产鞋垫、坐垫、空气净化包等各种简易产品。当时,福州的竹炭市场起步比较晚,外地品牌纷纷进驻福建市场,林清在同行业中属于后来者,但是他还是吸引不少经营者代理他的产品。可是产品代理出去还不到两个月,就有人发现产品在款式的设计、原材料的质量和做工的精细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代理商 刘孝端:“顾客买回去的时候,发现里面会露粉。”

  

    


代理商 邢艳茹:“我们当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粉就是有点受潮了。”

  

    因为刚刚涉足竹炭行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款式大部分都是效仿别人,要学会容易,学地精就难。慢慢地,他自己也发现不少问题。

  

    林清:“这一种枕头,我们当时从工人的角度考虑比较多,因为含碳量比较高,然后有添加小麦壳这些东西,就夏季用比较好,但是它整个重量上太重。”

  

    代理商 刘孝端:“反正就基本上每个产品都会碰到一点问题就是。”

  

    林清:“像这个,我们是护膝,就是绑在脚上的,对这种关节炎有这种辅助疗效作用的,那像这种的话,一个就是它比较紧,那可能比较适合男方这边,像北方那边呢,他们可能人在体型,个子上会比较大一点,一个是戴不上,第二个比较臃肿。”

  

    单单护膝,因为不实用就退回来2000副,加上其他退回来的产品价值超过30万元。吴娟,林清的女朋友,当初专门负责退货工作。

  

    


林清女朋友 吴娟:“一开始他们大概三天就会来退一次货回来。”

  

    林清:“就是从心理上对我们所有管理人员都是一种打击。”

  

    林清女朋友 吴娟:“我说要不咱们不做这个行业吧,现在也算船小好掉头。”

  

    这时他进退两难,不做,前后已经投资了100多万,继续做,原本预算的投资费用早已超标。接下来的钱从哪里来?技术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林清:“当时公司加上工厂人员大概有六七十人,这个时候的开支每个月非常大。”

  

    林清女朋友 吴娟:“只能向朋友借、亲戚借。”

  

    


东挪西借筹了50万元用于最后一搏。接下来时间,他买来一堆别人的竹炭产品进行琢磨,对方的哪一款好卖?为什么好卖?对方的封口不漏粉,为什么不漏粉?一一对比,最终,他终于找到产品漏粉的原因。

  

    记者:“这一台多少钱?”

  

    林清:“这一台不到1000元,那用这一种做出来以后,挤压之后它这个边缘上就有一些黑色的炭粉,渗透出来了。”

  

    就是这台普通的脚踏封口机加工的产品不密封,而对方的产品是用超声波热合机热合封口,几乎密不透风,于是他花了3万元从江苏引进了这种新设备,彻底解决了封口问题。同时在款式上下功夫,不再简单的效仿别人,而是专门请了设计人员自己设计各种款式。

  

    林清友朋友 吴娟:“那时候特别有限,就是一个款式一种,那现在呢,每个品种都有好几种款式,好几种面料。 ”

  

    随着款式的逐渐新颖,产品质量的逐步稳定,代销商的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消费者:“因为我们那个办公室也是因为刚装修不是很久,里面装修的异味挺重的,放这个以后很好,很不错。”

  

    消费者:“听说竹炭枕头比软枕头好,我试试看。”

  

    生意好了不到半年时间,代理商们又面临新的问题。2005年7月份,外地打进来的竹炭专卖店越来越多,省内刚创办的小企业也纷纷挤进来。有时一条街上就有两个品牌的竹炭店,而且产品的同质化相当严重。款式差不多,质量差不多,只有靠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代理商开始低价格销售导致经营不善倒闭了几家。这让林清也非常苦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打出特色,一次,他去一家汽车专卖店给汽车做美容时,突然有了一个新点子。

  

    林清:“在4S店里看到了一些人买完车以后,又买了汽车坐垫,等于是差不多一整套车上装饰用的东西吧,那这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们把这个竹炭这些功能,跟普通的这些汽车里面用的这些,美容装饰产品给它结合起来,那这个时候,应该是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现在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当初自己想做竹炭生意就是被汽车里的竹炭空气净化包吸引,而汽车里的头枕、抱枕、坐垫、装饰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是都能竹炭生产,既美观,又有净化保健功能,岂不是两全其美。同时最关键的是避开竞争找到新卖点。

  

    林清女朋友 吴娟:“整个这个竹炭的这个行业,基本上趋向于做家具用品类的,还有保健用品类的,但是他们现在在汽车行业这一块,还没有涉入进去。”

  

    


同时,有汽车的都是高收入的人群,经济条件大多不错。于是,林清专门设计、生产各种汽车竹炭类产品。从头枕、脊椎枕、腰靠到坐垫套装,总共有十多个品种。

  

    林清女朋友 吴娟:“现在如果是冬季的话,他们比较喜欢这种毛绒类的,毛绒类的这种感觉比较温暖,那到夏天我们一般是以亚麻类的和亚草类的为主,比较冰凉,而且也比较透气。”

  

    在产品上有了突破口,代理商就慢慢吸引一部分有车一族。同时,林清开始直接寻找汽车美容店、销售店代理产品。但是第一次上门推销时,大部分都被对方拒绝了。

  

    汽车服务公司总经理 吴楚禹:“因为我们的产品,首选的就是要一些国际国内比较知名的品牌,就是知名度不是很高,我们就拒绝了,没有跟他洽谈。”

  

    林清的产品因为没有知名度,又比普通的棉絮类汽车产品贵,被大部分的汽车店拒绝了。有时,对方拒绝他的理由让他万般苦恼。

  

    林清:“请一个客户吃饭,当时我聘请了三个副总,年纪大概都是30多40多,还有50岁左右的,介绍完之后就觉得比较诧异,觉得老板怎么会是一个小伙子。”

  

    


尽管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四五年,但是他毕竟是个25岁的小伙子,对方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不仅不接受他,就连他的产品也不接受。

  

    林清:“这个可能在年龄上,会造成他们对我有一些想法。”

  

    从此以后,他开始在外表上格外注意,还专门留了八字胡,就是能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成熟些。

  

    林清女朋友 吴娟:“他以前是没有胡子的,感觉像,可能像22、23岁吧,特别小,后来他就是希望把自己弄成熟些,其实他的心里的年龄并不小。”

  

    留了胡子,穿得老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方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自己的产品没有知名度,同时产品价位相对较高,消费者不一定会买账。为了打消对方的顾虑他提出免费试销半个月。这下,才有不少汽车店勉强接受。

  

    林清:“试销一段时间,如果市场反馈还可以,那就签订长期合作的合同,如果不行,那还得撤下柜台。”

  

    


汽车专卖店部门经理 郝桃园:“第一次我们订购了2000元钱的,卖了半个月就没有了,还是不错的。”

  

    试销的半个月时间里,没想到销售不错。

  

    记者:“今天总共买了多少东西?”

  

    顾客:“总共买了两个抱枕,两个头枕,还有一包活性用炭。”

  

    记者:“我看你的车并不是新车,这是第一次买吗?”

  

    顾客:“抱枕原来是有,但是原来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记者在购车现场看到,消费者在买好新车后,一般都直接在专卖店里选购装饰产品。

  

    记者:“这新车买了多少钱?”

  

    顾客 张中妮:“买了12.28万。这个是坐垫,然后还买了一些靠枕,还有竹炭去除车内的一些异味这些东西。”

  

    记者:“会不会比普通的坐垫稍微价格高一点点。”

  

    顾客 张中妮:“会稍微贵一些。”

  

    


尽管比普通的棉絮类汽车装饰产品套装贵几十元,但是驾驶员除了看中舒适、造型美观外,最关键的被竹炭的去味、防潮功效吸引。

  

    汽车美容店老板:“回头客也挺多,客人一个传一个介绍,驾驶员和驾驶员之间会介绍。”

  

    半个月后,林清的汽车竹炭系列产品正式打进福建的各大小汽车美容店、销售店,同时开始销往全国各地。新的产品不仅找到新的卖点,同时避开了专卖店的竞争,原来专卖店经营不善,倒闭的几位代理商有的重新加入做汽车网点的销售。2005年底,他在全国委托代卖的地方已经超过700家,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元。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就在竹炭产品上积累上百万元的财富。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