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09:24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无拘无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今年的5月2日这天,3000多北京市民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个叫山吧的农家庭院。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怀柔区的虹鳟鱼一条沟,这里距离北京市区大约有60公里,大家现在看到,马路上的车辆还是有些堵,堵车的原因是有些车想进入我身边的这个农家乐的经营点,很显然院里的车辆已经摆得很满了,那么他们即使在院里找到了合适的停车位,能不能在这吃上一顿饭,住上一个晚上都是个未知数,因为这的老板事先给我们说,他们现在所接待的游客,大多是五一节之前预定好的。”
旅游产品经营户:“这是不是比天安门的车还多呢。”
农家院共有三个停车场,中午12点钟以后到来的车已经无处可停,不得不被劝离到其他的地方。而此时有一个人正在山顶上密切注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刘彬就是这个农家乐山庄的大总管,900多个就餐位,200多百多个床位的接待能力明显不够用了,他只好跑上跑下尽快调剂周转。
刘斌:“那边呢,那边能不能给他拼一下?”
服务员:“一、 二 、三、 四、 五个,我看一下别处要没有呢?刘斌:“不行就在那边给拼一个。”
游客:“这很火,真火暴。
这条山沟里,大大小小的农家院485家,专门接待城里的游客,而常年生意火暴的就要数刘斌了,他的经营秘诀很多人想探个究竟。
刘斌原本住在城里,有着不错的生意,2000年他们家就拥有了汽车了。他们兄弟四个和大多数北京市民一样,喜欢到郊区休闲度假,就在这一年,他们不经意间闯进了这条山沟。
刘斌:“当时有一些小小的农家乐,我们当时就觉得这个地方居然还有农家乐,当时我们就想,这个地方会有什么人来呢?”
这条山沟因盛产虹鳟鱼而得名,山势陡峭,清水长流,几乎是所有城里人向往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刘斌哥几个意识到在这种环境办农家乐应该不错,而此时当地的农家乐还停留在简单的吃农家饭、睡农家炕阶段。红鳟鱼一条沟所在的怀柔区雁栖镇领导也看到了其中暗藏的危机。
记者:“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的农家乐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当地的农民利用自家的房屋稍加改造以后,就可以接待当时的游客,游客到这里以后还可以吃到地道的农家菜,如果不愿意走呢,还可以在这里睡上农家炕,当时的刘氏四兄弟,他们的山吧到底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他们确实是费了一番心思。”
比条件肯定拼不过豪华的度假村;走传统农家乐的老路将毫无竞争可言,几兄弟一合计,决定走一条中间路线。
刘斌:“我们觉得我们喜欢别人就能喜欢,就这么简单,想法简单并不一定做法简单,虽然你在农村,但是你的服务一定要城市化。”
是农家乐,又不能办成一铺大炕、几条花被褥的那种传统形式,懂得城里人的需求变化,成了刘氏兄弟最大的优势。他们用带来的300万资金,承包200亩山地,按照自己的理解于2001年正式开工建设,并起名为山吧。
游客:“大山,我来了……”
只有这样的自然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怎么给客人提供一种全新的感受呢?刘斌他们首先在这片石头山上动起了脑筋。
刘斌:“你要享受自然,贴近自然,在这自然当中要住在这房间里,你订的房间很高,必然要去爬山,还要花钱,哎!还要出汗。”
让来的人爬着山、流着汗,还心甘情愿地花着钱,他们想到了顺着山势修建一个个的小木屋,让客人晚上就睡在这半山腰上,上山下山变成了一种有氧运动。
现在,半山腰上的这些房子有40多间,小木屋一推出就引起城里人的兴趣,每到节假日,就被抢订一空,而且越高的地方越走俏,5月2号这天,最上面的两间被四个年轻人抢先占上了。
游客:“半山都是380元一天,只不过是按先来后到,如果我们来得早了,这个最高的房子就会属于我们了。”
游客:“太小了一点应该再稍微宽敞一点。”
游客:“干净,农家院有的也不太干净。”
游客:“这是属于贴饼子,棒子面做的,然后里面有带鱼啊。”
记者:“那道菜是什么?”
游客:“葱炒窝窝头,边是那个菜团子。”
游客:“五一放假出来第一是放松放松,第二心情好了吃什么东西也香。”
我们在转了几圈之后发现每桌点的饭菜大同小异。一顿农家饭怎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我们很快发现,同样是些粗粮野菜,但是做法上也有讲究。
刘斌:“一盘野菜需要人为的一种加工,让他感到是一种原始东西再细做,然后能让人感觉到这东西和人的胃口很好地衔接。”
贴饼子配海鲜,窝窝头炒大葱,做法怪异,吃着新鲜,加上特别的就餐环境,也是普通的农家院没法比的。
刘斌:“我就迎合城里人的这种感觉,我就把餐厅放在山上,我给他修建一个小棚子,像那个餐区,顾客吃饭在半山腰上,城里他永远找不到这种感觉,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大自然。”
其他经营户纷纷效仿山吧的成功做法,各显神通,提高了接待水准, 2005年这里的乡村旅游收入1.24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6亿元.
虹鳟鱼一条沟所在的怀柔区离北京市区较近,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乡村游,目前发展已比较成熟。像密云这样的远郊县,在人们的印象中,发展乡村游的一定会有很多困难,但是在密云县,一个人口只有200多人的偏僻村庄,一年就有360多万的乡村游收入。
民俗接待户:“小姑娘住宿吧?住宿吧?”
游客:“不用,谢谢。”
这个小车站,每天只停三趟过路车。火车到站的时候,最活跃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到这旅游的城里人,另一种是这些做民俗接待的农家大嫂们。
记者:“他一下火车你就认识?”
游客:“他是我叫他的名字?她在网上做的有网页。”
民俗接待户:“你们是干什么的?”
记者:“放心吗?”
游客:“应该没问题,因为以前到别的地方玩,都住过农家院的。”
把客人接到家里真正住下了,才算没白跑。客人被接到车站下面的这个村子。5月4号这天,我们来到王桂萍家的时候,她正在为客人忙呼中午饭,她告诉我们说这几天家里一直满员,现在客人都出去爬山了。
这个叫石塘路的村子既偏僻又小,但是像王桂萍这样搞民俗旅游接待就有112户,户均旅游收入3万多元,日子过得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前几年可不是这个样。
密云县石塘路村党支部书记 任克金:“那时候搬迁闹得乱哄哄的,就剩我们一个支委委员,那书记主任全都搬走了。”
2001年4月,这个叫孙兆峰的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已经外迁,没搬走的只是利用密云水库周边的景点进行简单的民俗接待。由于客源稀少,钱赚得很困难。
记者:“村委会班子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首先面临的就是客源的不足,然而让他们更加担心的就是这个小火车站,因为一些村里人为了自家的生意往往到这里拉客抢客,让那些城里人来了一次不想来第二次,即使走进村里面,他们走的也是泥洼路,看到的也是村民们搬走后留下的房茬子,那么他们的乡村旅游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呢?”
办家庭旅店,搞民俗接待似乎是村唯一的出路,客源不足的现实并没有因为孙兆峰的当选立刻好转,村民们为了生计,成群结队坐着火车前往北京市区火车站拉生意。
游客:“远瞅像要饭的,近瞅像逃难的,走进一看是接站的,就这么说的, 那逗乐。”
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是,2001年5月的一天,这些接站的妇女们被火车站派出所一股脑抓了起来。
民俗接待户:“以为我们是票贩子之类的。密云县石塘路村党支部委员 郭议全:扰乱这个车站秩序,把我们收容 10个小时。”
村里的家庭主妇们被抓了一大半,当天村委会出面连夜赶到城里说好话取人,村里的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了非自我整顿不可的时候了。村里迅速主动与火车站进行疏通,规定村民不再大队人马进城,而是以6人一组,轮流接站。
2002年,时逢密云县在密云水库两侧开发了30多个旅游景点。位于黑龙潭、桃源仙谷等景点附近的石塘路村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密云县旅游局副局长 宇兴评:“我们统计,大部分游客要住三五天的时间,我游览完后,我要吃、我要住,因为景区边不允许建宾馆饭店,那么我们当初的考虑开发景区,也是为了附带地把我们的乡村旅游这一块带动起来。”
随着景区的开发,城里人开始涌向密云,因为景点离城区较远,游客来了以后都多要住上两三天,住宿接待就落在了像石塘路村这样的民俗村上。可是单纯的依赖景区也不是办法,保证不了回头客,2005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把村子变成城里人外出旅游的目的地。
密云县旅游局副局长 宇兴评:“过去民俗旅游都是一家一户为主体的,他们没有形成一个村的整体合力,这种方式导致很多弊端,比如说不合理的竞争。”
像景点一样管理他们自己的村庄,没有能力做农家乐的老人们做起了卫生监督员,他们一边建设,一边进行传统的接待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改变,服务逐渐规范,现在来这的游客大多是回头客,现在,村里的妇女们不用进城拉生意了,每天小站的火车还没来,妇女早就等在站台上了。
民俗接待户:“现在穷的比过去富的都好过,明白不,这接站一般都能挣不少钱,这岁数都戴上金耳环了,真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女同志自己挣钱自己花钱就是仗义,不是向老爷儿们要来的钱,要他干啥就干啥,做饭的时候就做去,我们接不到游客就欠点就欠点。”
在密云像这样的民俗接待村有35个,他们与怀柔不同的是,虽然起步较晚,离城区较远,但是他们通过依托当地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
北京北部的怀柔、密云、延庆,西部的门头沟等区县大多依托当地的山水风光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但是像顺义、通州、大兴这样的近郊平原区县,他们缺少自然文化的景区、景点的带动,他们的乡村游是怎么开展呢?
5月8号,我们在大兴庞各庄镇见到了有名的西瓜种植户宋绍堂。刚一见面他就向我们炫耀起了他的南瓜。
瓜园经理 宋邵堂:“就这个南瓜,这个结两个,昨天摘了一个,你看, 在这儿摘了一个,昨天刚摘的。”
记者:“卖了多少钱?”
瓜园经理 宋邵堂:“卖万两万元钱 ,292斤。”
瓜园经理 宋邵堂:“这人没有透露他是什么地方的,我还问了他的。”
记者:“他是来干什么的,专门来买南瓜的?”
瓜园经理 宋邵堂:“不是, 他是头天观光来了,玩来了, 第二天开车过来了。”
记者:“这后面的南瓜就小了?”
宋绍堂园子里种的也都是些瓜果,不过种法卖法却是一般人没见过的,每年都吸引很多城里人来这看个新鲜,据宋绍堂说,今年五一节因为来这的人太多,还卖了门票,7天门票收入了5千多元。
瓜园经理 宋邵堂:“五一期间到我们这观光来的特别特别多,他就是想看你这西红柿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看这南瓜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他这种乐趣好像比那个什么爬长城啊那感觉不一样。”
宋绍堂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西瓜种植户,从2005年开始,与中国农科院合作进行新奇特农产品的开发。这种载在特制大盆里的树是西红柿树,是2005年9月培育出来的,别看只有这两棵,可是它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瓜园经理 宋邵堂:“30元一斤, 现在采摘摘一斤30元, 五一上午这一棵摘走了100多斤,我一看先别让摘了,那么五月二号再来人呢人家看什么呀。”
大兴区旅游局促进科 科长:“已经卖两万了?那你这一棵树最后的产值,连观光采摘连卖的最后整个综合价值有多少钱?”
瓜园经理 宋邵堂:“它的整个生长期能达到三年以上, 这是去年九月份种的,这三年里面,这一棵树保守一点说超过五万元。”
在宋绍堂的瓜园里,有10几个大棚,原来趴在地上的西瓜,现在都悬在半空。
瓜园经理 宋邵堂:“这小孩一进这棚就跟他妈妈说,我在家来的时候我问你,西瓜是从地里长的还是在树上长的,你说从地里长的,你看是我说对了还是你说对了,你看是不是从树上长的。”
瓜园经理 宋邵堂:“就由一个普通瓜农变成了一个旅游经营者。”
北京大兴旅游局局长 何立楼:“游客是购买了快乐,我们是出售了快乐,这个绿色农产品已经不是一个传统农产品的概念。”
萝卜要带泥的,黄瓜要带刺的,西瓜要带秧的,城里人在田间地头获得一种心情和体验。大兴区正是看到了里面巨大的消费需求,每年举办盛大的西瓜节、梨花节等活动,推动农产品的销售。
大兴区庞各庄镇旅游办公室主任 郭春英:“没有梨花节的时候,每公斤梨在六角到八角钱左右,但自从开展赏花节和采摘节之后,大概梨每公斤卖到2元钱左右,一般的农户如果把冬储的那些梨拿到梨花节期间来卖,应该是10元钱3斤的价格。”
梨花庄园经理 刘军:“周边这一万多亩全是梨园,我们这儿绝对是中心,我们称为万亩梨花园中的梨花园。”
这个来自湖北的小伙子,2005年带着300万的资金租下了梨园正中心的一块地开了一家智力游乐园。
梨花庄园经理 刘军:“光学生每天在1500人左右,我们四月份就挣了四五十万元钱,五一这几天差不多挣了10多万元钱。”
刘军的野外拓展生意,看上去和梨园没有直接关系,但利用这片梨园带来的人气,成为乡村旅游的有效延伸。在这里,即使没有名山大川的景点带动,同样走出了一条乡村游的发展道路。无论是田园风情、还是自然风光,正在成为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新的消费热点,给乡村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