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09:25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原果农报报社总编 邹光存:“老百姓来到,到果农报社来访问,来电话,简直把这个报社弄的乱糟糟。”
那些人都是因为看了果农报上的一篇文章才找上门来的,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果树种植方法,他们想通过报社找到这种种植方法的发明人刘全保,到刘全保的果园取取经,从此一群群参观的人们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
村民:“陕南虞城那边,远的山西、河南,还有河北的老百姓,都在这里免费参观。”
村民:“多,最多一天就是要好几辆车,就是几百号人。”
刘全保作了个统计,仅1996到1998年,3年当中到他果园参观的人数就达到了10万人。那时候,人们找到刘全保就不容易,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要见他一面更困难了,就连多年的老朋友胡天雄想向他学点技术都得提前预约。
河南省果树简化管理研究会会长 胡天雄:“我是提前,提前一个多周约好的,要不然我也见不到他。”
刘全保:“我这个人生下从小就比较懒,小时候生下就不爱干活,可不能干活你总得想个不爱干活的方法。就是你不干活,少干活还比别人收入的还多。”
虽然,刘全保爱说自己懒,但别人记住他却是因为他由懒生巧的本事,他原来是村子里的一个中医,家里还种着五亩苹果树,1992年由于作医生挣钱太少,把全部心思放到了种果树上,但是种果树还真是个累活,浇水、施肥、剪枝、锄草几乎天天有活干,干活的时候还得在果园里钻来钻去。
刘全保:“这是传统树型造成的恶果,想要过去你看,像狗一样在那儿爬的,你看,这是一个工作不便。”
农艺师李西侠:“密闭的问题,当时是全国一个焦点。从国家级研究所,到地方没有人解决。”
刘全保还真不信这个邪,想试试少出力就能种果树的办法。这首先就得解决果园密闭的问题,以前人们为了防止枝条过长,采取每年统一剪枝的方式,但第二年会有更多的枝条冒出,于是越剪枝果园密闭得越厉害。刘全保做过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他琢磨着管理果树是否也能来个辨证施治呢?观察久了还真让他按照长势把果树的枝条分成了几类。
刘全保:“它是叶片小你看,叶片小小的你看。这叫弱,这个就叫旺,你看,长长的,叶片大,你看,这个芽,这个叫芽子,芽体饱满。”
刘全保:“强弱交界处进行转枝。再在生长点去掉五片叶。”
用转枝和摘除叶子的方法去掉顶端优势之后枝条不再疯长,树型也随之改变,普通苹果树树冠直径会达到8米左右,而刘全保种出的果树直径只有2米左右,
刘全保:“这种主干型最大的优点,从型的方面看这个上下不足一米,你看,上面、中间、下面一模一样的。这个都布满了小枝,这个就非常,你看工作非常宽敞,你看到这中间过来的,打药工作都非常宽敞。这个行间你看,这么宽就过去,空空的。”
村民:“这是瞎整呢。”
后来到刘全保的果园里来看稀奇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发现刘全保种果树,竟然不锄草也不浇水!
村民:“就说他神经不对了,就是懒不干活。”
村民:“很多人要看他的笑话。”
人们一般认为果园里长草会与果树争水争肥,刘全保却觉得不锄草才能养好果树。
刘全保:“就是裸露的地把大量的水分就蒸发上了,你看有了草以后,密密麻麻的,它就蒸发就少了。”
刘全保:“再一个有了草以后,地下有根,根扎的深深的,死了以后你看地下一个窟窿一个窟窿,这个草小了,大了以后这么深,这就疏松土壤了,土壤里边不是硬邦邦的。”
草根对土壤的疏松有助于果树吸取更多营养,时间一长人们发现刘全保用懒办法管理出来的果园,跟别的果园相比渐渐有了区别。
果树站站长:“从园貌上讲,就是树体健壮,第二是通风透光条件好。”
经销商 赵海亮:“看到他的苹果,确实很好,果形正、果面光洁、着色均匀,当时他5亩苹果吧,有5万多斤产量,我一下全定了。”
站长:“不用他这个技术的,和他这个里边种地的,有明显差别。差别有是他们的树体大,结果少,质量差,大小也不均匀。”
当时的在运城市果农报报社任总编的邹光存听说了这件事,写下一篇文章,介绍了刘全保如何用一种简单方法的解决了当时普遍存在的果园密闭问题,并使果树高产;文章发表之后上门参观的人多的让刘全保几乎招架不住,
不只是刘全保家的果园被踩出了一条路,果农报社每天也要接待几十位来访者,这些人都是想找到刘全保,当面学习一下怎样才能使果树达到每亩5000公斤的高产量。邹光存无奈之下干脆把刘全保请到报社工作。
原果农报报社总编 邹光存:“就来了就专门叫刘全保成立一个技术咨询室,专门给他派了几个人,你们几个人就专门接待果农,你专门回答果农的问题,后来还是满足不了。”
到了报社以后,刘全保再也没有时间管理果树,将5亩果园交给亲戚管理,虽然收入减少了,但眼界却比以前开阔了
原果农报报社总编 邹光存:“当时全国的农业部的八大顾问之一王景彦,北农大的马宝昆教授, 还有我们这里当时的果树权威薛基忠,我前前后后都带了他们去了,他们看了以后一个是佩服,一个是赞赏,一个是肯定。”
专家们给刘全保算了一笔账,刘全保的管理方法不但省掉了剪枝锄草浇水的花费和人工,降低了成本,更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利润,跟普通种植方法比起来投入产出比大大增加。
灰衣男:“投入1元钱可以收回40元钱,他们那种就是1到5最高,投入1元收回5元或者10元钱。”
村民:“他说,现在社会上挣点钱都不太容易,但是你要是诚心去追求钱,恐怕也未必就能追求得来,但是你要做好了,人家自然会报答你的。”
2001年报社迁到北京,刘全保从报社辞职,那时他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几个省的果农中间有了不小的名气,
果树种植户:“他给我把这个技术传授了以后,我就从这个地方开始起家,发家,从这儿开始发家的 老乡6:我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1.7万多元钱。”
果树种植户:“大家对他很敬重。”
后来,随着刘全保名气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赚钱机会主动找上门来, 2003年,陕西省大荔县的赵兰山种了100多亩果园,用传统方法管理已经亏损了两年。听说了刘全保的技术,他专门跑到山西听了一次课,
赵兰山:“最后就给我了一份挂图,这个挂图的话,就是这个苹果主干型的管理方法,有一个挂图,图纸。”
赵兰山的妻子:“刘老师忙得很,定了合同就能把他抓住。”
她想的是用利润分成的方法抓住刘全保让他长期提供技术指导。但首先得把刘全保邀请到自己的果园再说,这个任务落到能说会道的朱恩言身上。
朱恩言:“他到哪儿开会去我都去,我到山西都跑了,我跑了两回,雇上车,路费就是500多块钱。”
终于在2003年8月赵妻的执著打动了刘全保,他来到了赵兰芝的果园,在闲谈当中,赵兰山提出与刘全保合作,并告诉刘全保,自己曾经作过多年的水果出口生意。
刘全保:“他对市场了解的清楚,把水果的上市时间,品质,品种,他基本上是接近了如指掌这个程度,所以他这个果绝对不会卖不掉。”
而对刘全保来说,只想专心钻研技术,和赵兰山合作也算双方互补。刘全保对赵兰山的果园作了个估计,经过改造,两年以内将产量由每亩提高到3千公斤并不难,于是双方协商后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刘全保定期提供技术指导,如果亩产达到2000公斤,超出部分的利润刘全宝拿百分之二十。现在刘全保手上有十多份这样的合同,预计今年这些合同就会开始兑现。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