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干“傻事”(2007.1.16)

2010年02月24日 09:35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都说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然而2007年元旦刚过,辽宁彰武县敖汉村的老百姓就遇见了一件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村里真的发生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吴凯:“老乡们,发化肥了,免费提供,过来过来,来车前来,来。”

  

    村民:“这哪儿来的化肥呀。”

  

    吴凯:“我们公司无偿提供的。”

  

    由于事情有些蹊跷,村里的老百姓围着这辆装满肥料的车子就是不敢动手,毕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好事,大家都有些觉得不对劲。

  

    村民:“我也不知道,我刚听别人说,说这里免费发化肥,我也不知道这个化肥是咋回事。”

  

    


村民:“就是说免费发放化肥这事,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以前就从来没遇上过这种事情。”

  

    这个让敖汉村免费领取化肥的人叫吴凯,是他自己掏钱买来肥料送给村民的,他不仅免费给村民送化肥,而且随后他还会免费向村民送来农药和种子,而象这样的免费派送2006年花掉了吴凯300多万元,那么吴凯为何要拿出这样多的钱来做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呢?

  

    吴凯:“我们这样免费给他提供化肥,我们是有条件的,就是他们必须要种南瓜,必须种到南瓜地里。”

  

    记者:“化肥是按照什么标准提供的?”

  

    农户:“他说一亩地给40公斤。”

  

    


原来只有承诺种植南瓜才可以领取吴凯的免费化肥,那么并不稀奇的南瓜为何引起吴凯这样大的兴趣呢?以至于要每年花费三百多万元来发动村民种植南瓜。

  

    1999年的春天,原来教书的吴凯结识了一个香港专门经营南瓜仁朋友,那位朋友说国外的南瓜籽的消费量大,但是都需要剥掉外壳才行。

  

    吴凯:“外国人没有磕的习惯,所以说它都把它做成,把皮剥掉以后,大伙儿零食那么食用,再一种呢,就把它撒在面包的表面,因为外国人非常喜欢面包,它撒在表面,就增加它的营养。”

  

    吴凯通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外国人对南瓜子是青睐有加,国际市场对南瓜籽的需求量较大,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吴凯于是决定下海和朋友一起经营南瓜籽。

  

    吴凯:“我们第一笔生意呢,就跟着是德国的CS公司做的,加工了3个货柜的南瓜籽,运往了国外,当时一个柜能挣1万多元钱,我们一共挣了4万多元钱,所以心里非常高兴。”

  

    


吴凯出口的南瓜籽都是籽用南瓜加工出来的南瓜籽,我国云南,内蒙,黑龙江等地都是籽用南瓜子的主产地,籽用南瓜和平时食用的肉用南瓜差别很大。

  

    吴凯:“这种瓜是肉用的瓜,它肉特别厚,也非常甜,但是含的籽特别少,我们这种瓜呢,就是籽用的,籽用的瓜呢,我们主要用的是籽,它这个皮特别薄,但是籽特别多,像这个瓜一个籽,就里头含籽就得二两左右,像籽用瓜呢亩产就籽在200斤左右,一亩地能产800左右元钱。”

  

    当时吴凯向有加工能力的厂家订好货后加上自己的包装,然后交给香港的朋友卖给国外的客户,而一次转手就赚了几万元钱,这让他有些喜出望外,生意就这样顺风顺水做了一年多,吴凯也因此结识了一些国外客户,2000年年底吴凯决定自己单干,开始由于出口较少,虽然客户有时对瓜子质量有些抱怨,但是都没有引起吴凯的重视。然而就在吴凯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把时,一件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吴凯:“韩国一个金先生是我们一个老客户,我们每个月都要给他发6个柜左右,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客户了,我们给他发货以后,他给我们发了一个Email,就说这个产品质量有问题,说这个霉变仁超过了2%。”

  

    按照正常的标准,霉变的南瓜仁不能超过百分之零点一,而超过百分之二对方可以退货,如果对方真的退货的话,本来就没有多少资金积累的吴凯则会把老本赔光。

  

    吴凯的朋友:“他也着急,我们也着急。”

  

    吴凯的朋友:“作为我们朋友来讲,特别担心。”

  

    如何应对这次投诉呢?吴凯无计可施,后来还是在香港朋友的协调下,双方采取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

  

    吴凯:“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能在第二次发货的时候,给它多发一些。”

  

    


事情就这样有惊无险的解决了,然而从此以后,吴凯都在提心吊胆中做着自己的买卖,因为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生意的生死命脉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吴凯:“有20几个工厂给我们供货,都是一些小作坊式的工厂,本身呢,它的产品质量就没法控制。”

  

    记者:“当时可以派人去监督?”

  

    吴凯:“我们派人呢,也只能是抽查的形式,今天可能看这家,明天看看那家,有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监督这家的时候,这家工厂它已经打包了,就是已经在装袋,我们再回去的时候,已经不赶趟了,就是说那种盲动性非常大。”

  

    以前国内没有专业的南瓜子脱壳机,一般工厂都是组织人力用手工给瓜子除去外壳。而这也是国外不愿意加工南瓜仁的原因所在。

  

    大妈:“刚开始的时候,就是用手工来剥这个瓜子的皮,把它先把这个瓜子泡了以后,捏开,用小棍把那个瓜子仁剥出来,这样每天一个人最多能剥两三斤,

  

    


工人在加工时往往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霉变仁,杂物稍有不慎就会超标,从而引起客户的投诉。”

  

    吴凯的朋友:“你质量把握不住,客户提出索赔,一点一点客户就是减少了,他也着急,我们也着急,自个儿没有自个儿的加工体系,全靠流通,就是将来怕路子越做越窄。”

  

    吴凯:“我们就下决心,要办自己的工厂,通过自己的加工厂来把住这个产品的质量,然后加工出口。”

  

    为了彻底解决后顾之忧,2001年吴凯决定自己办厂组织人员加工南瓜仁。由于几乎没有什么机械设施,所以很快加工厂就正式上马生产了。

  

    大妈:“当时公司组织了1万多人来剥这个瓜子,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要求。”

  

    


吴凯:“1万多人帮我们脱壳,这样呢,可能在10天左右才能出一柜,所以产量是非常低的。”

  

    自己组织生产虽然质量得到了保证,但是产量却上不来,就在吴凯为此感到苦恼时,没过多久他打听到黑龙江密山市一家机械生产厂家率先在国内研制出了南瓜子脱壳机,于是吴凯一刻也不停留就赶到了黑龙江的密山市。

  

    吴凯:“我们到这个加工厂看以后,这个设备非常好,就这个籽仁呀,剥的速度非常快,这一台机器呢,至少能顶200人到300人的这个加工量。”

  

    现在只卖七八千元的脱壳机当时卖到了十二万元,吴凯把这台机器看着是当时自己提高产量的惟一希望。然而等机器安装好后,等待的结果却使吴凯有些灰心丧气。

  

    工人:“打出来的产品,都是出来都是碎粒,所以咱们这个机器没法生产。”

  

    吴凯:“因为出来的几乎都是破碎的,都是碎粒,根本就没办法出口。”

  

    


厂家的演示很好,为何拉回家就不行了呢?吴凯百思不解,后来通过向厂家咨询才知道这机器的使用很有讲究。

  

    吴凯:“泡料时间不够,这个非常硬,非常干,这样机器一碾呢,就打碎了。”

  

    原来只知道南瓜子要用水浸泡后才能加工,但是浸泡多久却没有仔细了解,时间短了会会产生碎粒,时间长了又打不出南瓜仁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实验,在掌握正确的浸泡时间后,机器才开始投入正常生产。看见脱壳机能迅速提高产量,吴凯不惜血本又东拼西凑一大笔钱买进了五台脱壳机。

  

    吴凯:“全国到处都在订货,就是谁先订到货,谁可能就是迅速的提高能力了,谁可能就占大这个行业的老大了。”

  

    现在吴凯的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五千吨左右,每年出口量达三千多吨,而且还有不少客户找上门来要货。客户地增加按说应该是个好事,但这时吴凯却为原料供应时常中断而发愁,2004年冬天,一桩临时的订单摆在了吴凯面前。

  

    


吴凯:“有一次,马来西亚的客商马自兰先生,给我们定了6个柜的订单,我们按照我们的生产能力计算,按照我们的供货渠道,我们觉得呢,是能够完成的。”

  

    吴凯在向对方做出承诺之前,他已经动员所有的采购人员上黑龙江把原料组织好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吴凯觉得胜券在握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吴凯:“黑龙江呢,下了大雪,原料供应不上,整整的耽误了三天。”

  

    我们这个订单就没有完成,然后马自来先生也非常的生气,多次的跟我们投诉这个问题。

  

    虽然后来在延误三天时间的情况下把货发给了客户,但是象这样因原料短缺或供应不及时而耽误发货时间已经成了吴凯的心头之患。

  

    


朋友:“都得到东北和云南和甘肃去采购,这个采购呢,受局限性,时间性的非常强,就是当时他进不来货的时候他也愁,走不出去货,我们也跟他着急。”

  

    吴凯:“这个货供不上来,影响了我们很多的生意,也影响了很多的客户。”

  

    如何解决原料短缺和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呢?吴凯想到了在本地来发展南瓜种植。通过上外地考察,他发现种植南瓜每亩地的纯收入都在五百元以上,只要有钱赚他觉得发动老百姓种植南瓜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结果却出乎自己所料。

  

    吴凯:“刚开始我们推广南瓜的时候呢,老百姓有些抵触情绪,因为老百姓的观念上,他还认为种玉米是一个铁杆庄稼,比较稳定。”

  

    村民:“你种这玩意儿,你看粮食你贵贱它有人要,你种满地的南瓜,你没人要。”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自愿栽种南瓜呢?吴凯想到了一个最简单也许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免费向老百姓提供肥料,种子和农药。吴凯觉得只要免费提供这些生产资料,并签订回收瓜子合同,就应该有人愿意栽种南瓜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

  

    吴凯:“我们刚开始推广这个南瓜的时候,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想就无偿的为他提供农药、种子、化肥,农民应该是非常乐意接受的,可事实上不这样。”

  

    前期的投入和后期的回收,吴凯都为老百姓考虑到了,那么农民为何还是不愿意栽种吴凯推广的南瓜呢?

  

    吴凯:“比如说这个玩意儿,技术上是不是很难,管理上是不是挺复杂,再一个收入上,是不是能照玉米能多多少,他们主要的意见集中在这个里面。”

  

    老百姓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吴凯后来决定专门在厂里培训了一批技术员到农村帮助发展南瓜种植,并且保证老百姓每亩地最低收入不低于五百元,这样一些老百姓有些心动了。

  

    


村民:“真龙公司同志来的,就找我,连冬天带正月一吵吵,谁都不种,我说不种我种着试试。”

  

    2005年,一些老百姓抱着试一把的心态栽上了吴凯提供的籽用南瓜,在忐忑不安的期盼中,秋天南瓜获得了丰收。看见栽南瓜每亩地赚钱不少,于是来年很多老百姓都栽上了南瓜。2006年南瓜的栽种面积达到了四万亩,而吴凯却为此拿出了三百二十多万元来组织肥料,种子及农药免费发给老百姓。旁人觉得吴凯这种举动和傻子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吴凯的朋友:“一年拿出300多万,我感觉这个数目太大了,白发给农民,因为300万毕竟不是一个小数字。”

  

    吴凯的朋友:“这么大的数目,就是你投入以后,能不能收回这个成本,作为我们朋友来讲,特别担心这一块。”

  

    那么吴凯真的每年三百多万元就白扔了吗?其实在吴凯心里他自有一本帐。

  

    吴凯:“阜新市一旦形成了这样南瓜一个产业,我们收购上有很大的便利条件,首先从质量上我们保证了,我们会收到最好的原料,再一个我们节省了大量的运费,其实这笔钱算起来,要远远的高于320万元的。”

  

    


以前吴凯上外地组织原料每年光花的运费都在三百万元以上,再加上因瓜子质量达不到标准而带来的损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吴凯的三百多万元一分不少,甚至超额从其它方面赚了回来。2006年发展的四万多亩南瓜如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吴凯原料不足的后顾之忧。

  

    吴凯:“现在我们原料库都已经装满了,现在这一部分就放在外面,我们每年呢,大致的收购总量在五六千吨这样,出的瓜子仁也在三四千吨这样。”

  

    编导:杨健 摄像:丛永玮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