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好吃全在“馅儿”上(2007.3.29)

2010年02月24日 09:38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每天早晨,这些其貌不扬的汤包会让绍兴人抢着购买,这种汤包,绍兴每天至少要消费15万个。

  

    陈夏兰:“像我们早上六点开始卖要卖到十二点,下午又开始做,下午两点要忙到六点,天天是这样的,一直忙啊忙的。”

  

    顾客:“我昨天晚上回来的,今天早饭我就想到他的包子。”

  

    像这样的汤包店在绍兴有一百多家,5毛钱一只的汤包带给这些店主的是外行人看不到的丰厚利润。这100多家包子铺都和一个今年只有29岁的小伙子分不开。这个开着轿车,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叫陈庆松,从2002年他初来绍兴开店到现在短短5年时间他就挣了500多万,靠的就是这小小汤包。

  

    陈庆松:“这个汤包是很有特点的,皮薄,有韧劲,汤水很足,我给你们看看,现在我们这个汤水不多不少,这样吃一口,正好把汤水吃完。”

  

    


2002年,学了十年手艺的陈庆松从安徽农村老家只身一人来到绍兴,在东街市场边开了第一家汤包店。

  

    陈庆松:“当时第一个店就是在这个位置,当时我记得生意非常非常的火,排队要排到三轮车那个位置,前边那个 转弯再转过去,这样沿人行道转到三轮车,下雨天他们都打着伞,他们说是东街马路口的一道风景线。”

  

    每天从凌晨一点忙到下午六点,那段时间陈庆松一天要用400多斤面粉,做7000多个包子,一天利润少说也是七八百元,当时店里请了两个小工,钱对于他来说是累死也挣不完的。

  

    陈庆松:“头几个月利润都有三万多,那时间做长了,人也做得疲惫了,有时候想想最好顾客你们不要来了吧,少来买一点,做得太累了”。

  

    一年的时间陈庆松就挣了30多万,当时他和两个小工一天只休息五个小时,挣三十万元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一个人做的汤包满足不了需求,陈庆松想到了老家的亲戚朋友。

  

    


陈庆松:“我当时的意思就是想把家里人带出来,多挣一点钱,因为我给他们搞店的时候,都有一个距离,第一对我自己的生意没有影响,第二对他的生意应该也是一个好的帮助。”

  

    第一批过来的就有陈庆松的妹妹陈庆红。

  

    记者:“记不记得第一年你来绍兴挣了多少钱?”

  

    陈庆红:“第一年什么都除掉了我们存折上有六位数了,我们开心得不得了,我们土话就是说咸鱼大翻身了一样的,突然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

  

    陈庆红靠包子一年挣了10几万,陈庆红的老公陈辉也坐不住了。

  

    陈庆红:“他的三四十们亲戚有做缝纫店的,还有开汽车的,还有他们看我们这边好,全部都过来,等于改行了。”

  

    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从安徽安庆农村来了100多亲友来到绍兴,都跟着陈庆松做包子。

  

    


高昌明:“一天能卖2000元钱左右。”

  

    记者:“利润呢?”

  

    高昌明:“利润大概是百分之三十以上吧,什么东西都除去。”

  

    记者:“庆松,他说的有没有点保留?”

  

    陈庆松:“他是有点,这个我知道,因为他的馅料都是从我这里拿的,这个我知道,保留应该有一点吧,他很谦虚的。”

  

    记者:他一天用多少馅?”

  

    陈庆松:“一天大概150斤的肉。”

  

    记者:“150斤的肉能做多少包子?”

  

    陈庆松:“照我这样理论上推算一天最少是5000到6000个包子。”

  

    记者:“五六千个包子能挣多少钱?”

  

    


陈庆松:“1000左右吧,纯利润一天要八九百 一千左右。”

  

    记者:“他说得对不对?”

  

    高昌明:“差不多。”

  

    对于每一个从老家来的沾亲带故的人,他都会教给他们自己的汤包技艺, 但徒弟们还是不放心用自己做的馅。

  

    周明誉:“最起码在绍兴来讲吃他送的肉,基本上生意都是好的。”

  

    现在徒弟们仍然要从师父那里买馅料,虽然陈庆松已经把做馅的技艺都传给了徒弟,可徒弟们总是怀疑师父留了两招。

  

    


陈庆松:“我不是说硬性规定要配送,我教他们的时候就已经教给他们怎么拌,怎么搞,就已经教给他们了,他们只不过,有时候我感觉那些亲戚,我这样好心对他们,他们感觉好像世上应该没有这么好的人,再一个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不是很好。”

  

    徒弟无论怎么学,也觉得没有师父做的馅味道香,而且他们算了一笔账,自己做肉馅又要机器,又要多请小工,成本明显提高,100多个徒弟一商量,形成了一个决定:给师父加点钱干脆让师父请人来做。

  

    记者:“慢慢的你这些馅料的手艺也不必传了?”

  

    陈庆松:“哎,到了现在,慢慢的经过这么多年,说难听点,我也就不教给他们了。”

  

    100多家包子铺,每天需要的肉馅不是个小数目,陈庆松直接去肉联厂批发,做成肉馅后送到位于绍兴各个地方的汤包店,现在每天他要做1500多公斤肉馅,靠肉馅陈庆松一年能挣60多万。

  

    陈庆松没有想到,统一了肉馅的汤包口味统一,而且大家都用着自己统一的牌子,时间一久,陈庆松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自己的汤包做成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统一规范经营。而这时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卫生问题。

  

    


张道根:“上午真的没有时间,脏吧就是撒你搞不过来。”

  

    记者:“衣服还是有时间换的嘛?”

  

    张道根:“干活嘛 干过以后再换嘛。”

  

    陈庆松:“你家里要搞干净 你家里真的,大老表 你家里真的是 就怕人家故意找我们麻烦 就真的。”

  

    对于陈庆松的监管,老乡们表面上很客气,但有时也流露出不满。

  

    陈庆松:“他们最经典的可能就是 他说我的店证 卫生执照都有的,卫生局的都不来找我,你怎么就是经常这样,他的意思是我怎么有权利经常找他们呢,叫他们搞干净一点,何况他们说我这生意很好的,一天都不够卖,生意都很好的,每天货都不够。”

  

    


有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但时常又碍于面子,陈庆松对老乡的管理常处于这种两难境地。

  

    陈庆松:“他们的衣服都是先买了穿,穿旧了,脏了基本上也不再穿了。”

  

    记者:“也不洗也不再穿?”

  

    陈庆松:“洗可能洗,也就不穿了。”

  

    而对于100多家包子铺来说,这一回陈庆松的手仿佛伸得长了一些。

  

    陈庆松:“他们会算帐,比如说我给他们定做了一套很漂亮的服装,定过来是34元,我给他们也是34元,他们的意思我自己在市场上买也就20元一件,他们的意思好像我在赚他们钱。”

  

    


就在人们对于换服装,统一包装袋等意见纷纷之时,陈庆松又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一提出来首先在他妹妹和妹夫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陈庆红:“吵过 还打过呢,最严重的还打过呢,就是为这种事,打耳光。”

  

    记者:“谁打谁耳光?”

  

    陈庆红:“大概是我言语重了吧,他给我一个耳光,我也不服气嘛,我回了他一下,我们有好几天没说话。”

  

    原来陈庆松想把100多家“中国汤包王”集体更名,这一百多个老乡店老板中有30多个是妹夫的亲戚。

  

    陈庆红:“ 我就说话他让亲戚把牌子换掉嘛,他说不行 这个牌子挂了这么多年了,怎么怎么样,我说你去说服他们好了,加入老台门又不会让他们有什么亏吃的,以后发展很强的了,后来说着说着,说多了他就感觉很烦了。”

  

    


让做生意的人换牌子是件大事,更何况现在大家生意又这么火。那么陈庆松为什么这么做?原来,陈庆松和老乡们的汤包在绍兴做出名气后,一下子出现好多相仿的牌子,这让这个品牌开创者陈庆松非常气愤。

  

    陈庆松:“先看到有一家跟我们一模一样的汤包王,我非常气愤,我带了六个家里的老乡,找他的老板,跟他讲道理,我说你这个牌子,是我自己发明,独创的,你最好明天把这个牌子给我拆了,他也讲道理的,他说你这个中国汤包王,你有没有什么证件,有证件拿给我看看,我马上就把他拆了,我说证件只不过是媒体已经报道过我们了,那他说证件,当时可能是自己这方面欠缺吧,不懂吧。”

  

    原来根据商标法他的商标中有“中国”二字,不符合注册规范,根本注册不了。别人用了自己也无法维权,陈庆松这时想到注册一个新商标,本以为徒弟们都会支持他,然而他没有想到,多数都不同意。妹夫陈辉的亲戚对换牌都有意见,陈庆红坚决支持哥哥的决定,两人为此还闹了别扭,这让妹夫陈辉一肚子怨气,记者这次设法也找到了他,而他现在还在闹情绪。

  

    陈辉:“我们上午特意去你东湖那个店找你,其实我早就跟陈庆松说了,打电话给我讲的采访我没有必要,毕竟我不是老台门的一员了。”

  

    虽然陈庆松是师父,但徒弟们也有自己的算盘,自己的想法。

  

    高昌明:“不太情愿吧,好像他有这么个想法,我们这样搞,受你管理,受你约束没有用,我自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高飞:“中国汤包王当初打出来的时候也很响亮的,报纸上都登了出来,一时换掉有的时也没有舍不得。”

  

    不换牌子怕陈庆松把他们赖以生存的馅料停掉。换了牌子又担心陈庆松以后会提出什么附加要求。

  

    陈庆松:“他们说影响生意是次要的,他们就是打心里怕我们收他们什么钱嘛。”

  

    徒弟们其实主要担心的还是陈庆松收他们的加盟费,无奈之下,陈庆松给徒弟们开了个会,并且写下了一份保证书。

  

    陈庆松:“我现在感觉写这个保证给他们,有时候想想很郁闷的,应该不需要写这个保证的,带你们做这个包子我就从来没想到收这个钱那个钱,从来没有的,我感觉应该没有这个必要,你们又不是第一天跟我打交道。”

  

    保证书上,陈庆松承诺换牌后,不收老乡一分加盟费,馅料不涨价。2007年2月,陈庆松自掏腰包把100多家店更换了招牌,这一改变几乎在一夜间完成。

  

    


高昌明:“有一个老头到我们汤包王店买东本,哟 ,怎么汤包王店哪去了?”

  

    顾客:“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整齐了 气派比较大一点。”

  

    


顾客:“应该这个气派一点,我个名字要气派一些 ,感觉有一点我们这边老街的味道。”

  

    对于陈庆松而言,把包子做成一个产业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他的财富梦想又迎来了一个新开端。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