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09:48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记者:“你炸的还要放佐料吗?”
寇红艳:“放,放点椒盐。”
记者:“就是炸完了放是吗?”
寇红艳:“对。因为它保持它的原味。”
屋里寇红艳忙得热火朝天,屋外几十号人正成群结队地往屋里赶。吸引他们的就是这用黄粉虫做的特色菜。现在寇红艳能用黄粉虫做出40几种菜,就是靠这种特色菜,寇红艳半年之内就收入了十几万元。是黄粉虫带火了她的农家院。
43岁的寇红艳以前开过饭店和美容院,2005年7月,她把已经经营得很好的美容院留给了丈夫,一个人跑到山沟里准备投资20万元开农家院。她看中的就是一个刚开发为旅游景点的村子。
门头沟区斋堂镇桑峪村是寇红艳的老家,她的表哥张德山在当地有200亩果园,而一条通往景点的必经之路就在果园前面,于是寇红艳和张德山合作在路边辟出3亩地,盖了房子,在院里种上菜,养了鸡。开了个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农家院。
寇红艳的表哥:“他提供这个果园和场地。一般让她自己独立经营,因为我们是表亲,她是表妹。”
寇红艳是想靠吃住一体的农家院吸引游客的同时,利用房前屋后现成的果园把采摘也带动起来。她觉得一旦景点火起来,肯定能赚到钱。
可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12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根本没什么游客了。只开了半年的农家院就这样一天天地闲了下来。更让寇红艳郁闷的是果园里还积压了上万斤的水果。这些水果有五六个品种,都是过了采摘季节之后剩下的落果。
寇红艳:“这些落果有的是虫蛀的,有的是雹子打的,再有的是采摘不到的地方。熟了以后自行落地。”
记者:“要高多少?”
寇红艳的表哥:“起码高一倍。”
既卖不出去又吃不完,寇红艳把水果储存在温度比较低的水井旁边或山洞里,但还是眼看着一天天地烂掉。
于是寇红艳琢磨着再找一个项目做,既可以消化积压的水果又可以在冬闲的时候弥补正常开销,2005年12月她偶然间从电视中看到了养殖黄粉虫的项目,并且了解到黄粉虫可以吃蔬菜和水果,就产生了兴趣,并且打算买点种虫,养起来。可是想法一经提出,与她合作的表哥却对这事产生了怀疑。
寇红艳的表哥:“原来我对这黄粉虫没什么意识,没什么认识,原来咱们这个地区,就没有养这玩意的。”
农民:“有销路你才能养,养着它能销出去才能变成钱,你窝到手里了,也白扯,没用。”
周围人的反应让寇红艳有些犹豫了。于是她给在媒体工作的姐姐打了电话,希望信息灵通的姐姐能给自己一个建议。
寇红艳的姐姐:“你一定要进行论证之后,不是随便一个项目拿过来就可以去做的。”
姐姐帮寇红艳多方面调查了这个项目之后,肯定了寇红艳的想法。这也让她坚定了信念。2006年1月,她自己花了12000元钱从河北进回了200斤种虫,和员工一起当宝贝似的养了起来。
刚开始养黄粉虫寇红艳还不熟悉虫子的习性,为了观察黄粉虫究竟是喜欢吃水果还是蔬菜,她分别把等量的水果和胡萝卜放在装有相同数量的粉虫盒里观察。
结果寇红艳发现,同样经过十分钟之后,在苹果上聚集的黄粉虫相对较多。这让寇红艳很欣慰,她那些没有销路的残次水果终于都能派上大用场了。
寇红艳把水果切成片,每天喂两次黄粉虫,而且水果的水分也可以防止北方的气候干燥。通过她的精心管理,3个多月的时间,黄粉虫就从原来的200斤繁殖到了4000斤。水果的消耗量也就大了。
寇红艳:“2/3的残次水果喂虫子,因为我们自己吃吃不了多少。”
看到原本废弃的残次水果有用了,起先不赞成寇红艳养黄粉虫的表哥态度也有所转变.
表哥:“该扔的东西变成宝了,变废为宝了,你要是买苹果,买梨也好,还是什么水果去喂它,这个造价就更高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寇红艳的姐姐寇红霞急匆匆地赶过来,而且还带来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姐姐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顺手拍下的。提起照片也让她想起了当时的所见所闻。
姐姐 寇红霞:“我的朋友说咱们上个高蛋白的,我说什么个高蛋白的,上来之后38元钱一盘,就是那个虫子,我说,这是我们家的虫子。”
证实了是黄粉虫之后,寇红霞立刻拿出随身带的相机给这道菜拍了张照片。
姐姐 寇红霞:“我们也是做这个文化新闻工作的,我随时都拿着数码相机,因为这种抓拍的机会,都是不可重来的。”
第二天寇红霞急忙拿着照片来找妹妹。并且建议农家院也可以把这道油炸黄粉虫作为特色菜。
都说黄粉虫有营养,那么,这普通的虫子到底有什么玄机呢?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宋振基博士那得到了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科学专业 博士 宋振基:“黄粉虫和其它的昆虫食品。不一样地方就在于,它的蛋白质含量是比较高的,它可以达到50%以上。”
记者:“其它的昆虫食品呢?”
宋振基:“其它的昆虫食品,可能是达到了百分之三四十。”
黄粉虫在国际上又叫面包虫,国外不仅把它做为面包添加剂,而且早在70年代就有轰烤黄粉虫这道菜了。
可是起先大部分客人从没见过、也根本就不了解黄粉虫,就更谈不上吃了。
记者:“不了解,也没有听说过这黄粉虫是个什么东西?”
顾客:“不了解,不就是虫子吗?”
于是为了让顾客对黄粉虫有个感性认识,寇红艳领着客人们参观黄粉虫的养殖房和饲养原料。并且向他们介绍了黄粉虫的生活习性。
寇红艳:“从种虫变成虫蛹,从虫蛹到成虫,从成虫再产卵,这几项过程我让他们看到了以后,包括喂养的这些原料,都是咱们自己种的,和咱们自己生产的这些东西。”
记者:“我真害怕。”
寇红艳:“没事,这虫子还咬你呀,真的好吃。”
记者:“我真害怕这个东西,从小到大,我也没吃过虫子呀。寇红艳:你尝一个,尝一个,没事,特别好吃,香不香。”
记者:“我想到了,为什么来吃虫子的顾客这么多,肯定是你非得让人家吃,最后让人家吃了一个之后,就想吃第二个。”
这着还挺管用,凡是吃过这道菜的顾客也都能记住这个农家院,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老顾客也会带着新顾客到这来吃个新鲜。
顾客 贾翠萍:“感觉是虾条,以为是虾条就吃了。他说那个绝对不可能是虫子吧。”
记者:“是虫子。”
有的顾客还建议她多用黄粉虫做几样菜。
寇红艳:“有的朋友见过这个虫子的,拿起就吃,而且他们还教我,用酒把虫子醉了以后,也可以吃,叫醉吃活虫。”
寇红艳:“这是粉虫酿豆腐。”
记者:“这是怎么做的?”
寇红艳:“这是用干的黄粉虫给它碾成粉以后,和肉馅一块和起来,和起来之后再夹在豆腐里边。”
来寇红艳的农家院吃黄粉虫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能用掉50斤。
寇红艳:“像餐饮这块,如果说要是没有一半的利润的话,我估计餐饮就要倒闭了吧,起码也得有一半的利润。”
记者:“也就是38元钱你能赚20元。”
现在寇红艳已经发动了周围的农民养黄粉虫,然后由她回收,这样的话自己不但省了雇工的成本,而且也可以滕出精力专门用在餐厅经营上了。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