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的豆丝生意(2007.7.12)

2010年02月24日 09:50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镇有一个名叫张远胜普通的农民,一直靠踩三轮车为生的他在2002年突然改了行,并在五年内拥有了年产值六十万元的工厂。与此同时,镇上原有的十几家做同类生意的店铺都消失了。

  

    吸引张远胜的面食就是豆丝,农户用大米和绿豆先打成浆,再烙成饼,冷却后先切细再晒干。作为过年时必备的食品,豆丝在湖北是家喻户晓。吃时将干豆丝放在开水中煮熟,并根据个人喜欢调味。

  

    2001年的一天,张远胜踩三轮车到汉口市中心的一家集贸市场,在这里,他发现有一家店卖豆丝,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外面卖的豆丝,他毫不犹豫的买了2包回家尝尝。

  

    张远胜:“一尝,味道不好,一煮,这个外面成稀泥,化了,里面还是生的。”

  

    买回来的豆丝不好吃,张远胜却有了一个主意,豆丝是这么有名的一个湖北特产,却没有人要作它的生意。我为何不试试呢?他和妻子陈翠珍算了一笔账,三轮车一天只能挣百来元钱,而豆丝若能卖到6,7元一斤,一天就能有数百元的收入。

  

    


不料话一说出来,就遭到了妻子的反对。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三个孩子也都还在念书,要是投资失败了怎么办?再说,即使生产出来了,市场在哪里呢?

  

    张远胜:“她开始没有思想准备,应该说是没有思想准备。”

  

    陈翠珍:“要说没有顾虑那是假的,因为我对这个豆丝还不怎么了解。”

  

    妻子的顾虑让急于创业的张远胜一下子清醒了很多,他决定先去做一番市场调查。2001年,张远胜自费到省外去考察市场。

  

    张远胜:“就是那个地方有那个豆丝,别的地方没有。”

  

    喜出望外的张远胜一回来就向妻子汇报了自己的考察结果。这一次,妻子再也说不出任何反对的理由。2002年底,他们在村里雇了2个会做豆丝的老乡,在自己家里开始生产。

  

    2003年初,张远胜夫妇俩带着两吨干豆丝来到了汉口。汉口是九省通衢武汉的商业中心。在这样一个外省人多的地方销售,肯定会卖得好。

  

    


张远胜:“在我心目当中,我自己这么想,这当中,一定有商机。”

  

    不料,豆丝在汉口根本卖不动。黄陂豆丝在本地是个特产,但外省人根本没有听说过。,失败的压力却像锁链一样压在张远胜的心头。迷茫的他和妻子又回到黄陂,夏天到了,湖北进入雨季,存放在家里的豆丝全都开始发霉,他只能无奈的全拿去喂鱼。

  

    张远胜只能又重新踩起了三轮车。正当他想到要放弃的,妻子却一反最初的态度,坚定的支持他做下去。

  

    张远胜:“她是一个事业型的人,不愿意失败,在她心目中,我们所做的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陈翠珍:“男人嘛,青年,要是没干成什么大事情,平平无为的走过了一生,我为他不值。”

  

    夫妻俩吸取了在武汉的经验教训,决定把豆丝拿到镇上去卖。黄陂人最喜欢吃豆丝, 在本地一定可以销的好。张远胜在集贸市场摆了一个摊位,每天早上先把妻子送去摆摊,自己再去跑运输。与面对生活困苦比起来,张远胜更在乎妻子的感受。

  

    


张远胜:“她,你说我对不起她,让她摆地摊,这个是生活所迫。生活所迫,很现实的呀。孩子要上学,这一家人要吃要喝。那当时回来还租房呢,那租房要不要钱,这都要钱的。她只要是跟我在一起做生意,她的情绪还比较好,她喜欢和我在一起。。”

  

    令张远胜想不到的是,在镇上销售也非常困难,黄陂的农户自己通常都会做豆丝,张远胜的做的也是普通豆丝。没有新鲜味儿,当然卖不出去。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张远胜开始开发豆丝的新口味。他尝试着把胡萝卜,核桃,人参等各种口味添加到豆丝中去。在考虑到来源和营养的双重因素后。重点还是转移到了当地盛产的一种植物,葛根身上。

  

    记者:“您这挖的什么呀?”

  

    张远胜:“这是野生葛根。”

  

    记者:“它生长在地表以下多少深的地方啊?”

  

    


张远胜:“这个不一定,像这个吧就是在表面。”

  

    记者:“这么大有多种啊?”

  

    张远胜:“这个吧,三公斤。”

  

    记者:“它加工成葛粉有多重呢?”

  

    张远胜:“纯粉是吧,一市斤,清洗干净,完了破碎。破碎之后呢,用水冲,通过好多,16道工序,完了把它,沉淀下去的最白的,也就是葛根粉。”

  

    加入了葛粉之后,生意仍然没有好转。葛粉豆丝成本高,一斤卖到了十块钱。与周围才2,3块的普通豆丝相比,简直是天价。一天下来卖不了几斤,家里的生活开销和孩子的学费都成了问题。家中的经济每况愈下,张远胜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判断了,豆丝里面到底没有商机呢?

  

    


张远胜:“压抑呗,这种压抑,比什么都刺激,它刺激你的神经,这么做下去,我的产品往哪儿销啊,在当地都销不出去,你走出去怎么销。”

  

    正当张远胜为销售发愁的时候,他听说有村民做豆丝挣到了钱。可这些人从来没有在市场上卖过东西。那么,他们的豆丝销到哪里去了呢?

  

    在村里打探了一番后他了解到,镇政府也在收购农户的豆丝,包装之后作为对外礼尚往来的物品。不久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他听说镇长胡庆华原来就是自己的战友,于是壮着胆子来到了镇政府,希望能借助这个关系拿到一些资助。

  

    张远胜:“他问我要这个钱做什么,我说这个钱我想做包装。但是我提到包装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领导就说了,我这里还有一些包装,没使完,你看你能不能先拿去用上。”

  

    副镇长 何木林:“政府当时用了一部分,没用完。我就建议他把我的包装拿去。”

  

    张远胜把包装拿回来一看,上面印着:木兰山特产字样。他一下收到了启发,自己的豆丝中含有黄陂盛产的葛粉,不就是木兰山的特产吗?政府的包装用完之后,张远胜又印制了自己的新包装,销售口号不再是湖北特产,而是黄陂木兰山特产。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木兰山风景区,而豆丝的价格则升到了一斤10元。

  

    


木兰山风景区大大小小的餐馆有几十家,张远胜把自己包装好的豆丝加上自己的名片一家一家的送。令他意外的是,虽然绝大部分餐馆都了解豆丝,也认可他的湖北特产,但很少有人答应进货。

  

    张远胜:“人家都是这么说,你这个产品好啊,可是我没有吃过。那人家都在工作,你怎么去给人家吃啊。又不是熟的。”

  

    原来,干豆丝本身是无法辨别其口味的。只有尝过了才知道质量如何。而且煮豆丝的功力也影响豆丝的口味。送到餐厅经理室的豆丝往往被人遗忘在了角落。眼看推销了好几个月都没有什么进展,妻子陈翠珍是有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她主动提出到餐馆里去教人煮豆丝。

  

    陈翠珍:“开水开了之后再下豆丝,我一般是这样做的这样做的豆丝出来。它的味道非常鲜,又好吃。煮到一定的时候,这个豆丝里熟外熟,它也不糊汤。”

  

    湖北游客:“感觉到了嘴里就头就感觉化了似的。”

  

    湖北游客:“我们家的那个豆丝一般都是粘乎乎的,它看起来还一根根的,不像豆丝。”

  

    


湖北游客:“感觉它这个比我们那的好吃。”

  

    记者:“怎么个好吃法呢?”

  

    湖北游客:“就是说,它那个味道,我也说不清楚,我们那儿没那么稠嘛。”

  

    湖北游客:“我觉得到黄陂来,一定要吃吃这边的豆丝。”

  

    亲眼见到了顾客的反应之后,餐馆都渐渐开始信任张远胜的豆丝。有的餐馆甚至用它取代米饭作为主食供应。

  

    2005年,张远胜成立了食品厂。除了原有的葛粉豆丝之外,他还开发了其他口味的系列食品。正当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一项好端端大生意飞了。

  

    


2006年夏,一位武汉的大客户找到张远胜,一下子开出了6000件的订单。这下张远胜是又喜又愁,喜的是按每斤10元计算,6000件就是一百万的收入。愁的是,上哪儿弄这么多豆丝去?湖北省夏秋时节潮湿多雨,用大米和绿豆做出来的豆丝很容易发霉,加上夏天炎热不利于保存,所以一直以来,豆丝都只是在冬天生产。

  

    记者:“豆丝一般什么季节吃啊?”

  

    长轩岭镇村民:“一般的时候,像我们这乡里都是下半年吃。”

  

    记者:“为什么下半年吃啊?”

  

    长轩岭镇村民:“因为是冬季,冬季就吃点煮点暖和暖和。”

  

    湖北游客:“平时,像这种夏天,超市里也没有卖嘛。超市也没有卖,我们自己家肯定也不会去做这个东西吃。”

  

    


张远胜:“夏天不生产,冬天就积累不了货源。大客户来了,你就没有招。眼睁睁的让这个大生意丢了,100多万。”

  

    这件事情之后,张远胜觉得自己必须找到豆丝在夏天生产的方法。而核心,就是解决豆丝容易霉变的问题。在反复的试验中,他意外的发现,葛粉居然帮了他一个大忙。

  

    在生产中他发现,调节米浆中水和葛粉的添加比例是控制霉变的关。他摸索着发明了一套配方,这下豆丝在夏天也可以生产了

  

    张远胜:“一进入春天,它就坏发霉,什么原因呢,就是配方不好。”

  

    张远胜的这个配方,在旁人眼里是一个及其神秘的东西。每晚上天气预报之后他会会拟定出第二天的配方,出门之前偷偷的交代给妻子,不让外人知道。

  

    副镇长 何木林:“那是他的商业秘密,我不好问。”

  

    


长轩岭镇村民:“他的做法啊,那我就不知道啦。”

  

    货源问题解决之后,张远胜迫切的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进超市。他立刻找到了武商量贩的采购,可商谈了一番后,他得知要收取十几万的进场费。再算上其他费用,就很难有利可图了。怎么办呢?出于双赢的考虑,采购向他推荐了一个人,说他可以帮他实现进超市的梦想。

  

    这个人就是武汉市原味食品有限公司的经理,吴家水。他是武商量贩及多家大型超市的供货商。张远胜带着两包葛粉豆丝找他合作。令吴家水想不到的是,这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就提了个霸道的要求。

  

    吴家水:“因为我帮别人销售都是要收进场费的。他说,我现在没有进场费,只有产品。你尝一下,好不好,好,你就给我销售,不好,我们就不谈。”

  

    吴家水虽然惊讶于这个人的态度,但还是拒绝了合作。在此之前早就有很多豆丝厂商登门拜访。但产品都不令人满意。

  

    在张远胜正心灰意冷的回到黄陂之后,吴家水却突然来到他的工厂考察。其间,他道出了缘由。原来,是公司的一个会计无意中帮了张远胜。

  

    


吴家水:“那个会计,在家里吃饭很少很少的,结果就吃豆丝,她第一次吃了这么大一碗。接着又添了一次,说这个豆丝好吃。小女孩,在家吃饭从来不添的。”

  

    考察完毕之后,他对张远胜的产品非常满意,答应免除进场费。自己掏腰包帮他把豆丝送进超市。记者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他来运货了。

  

    吴家水:“因为我们是新开的店,我们要把货填满。整个长沙市我们都开店了。包括沃尔玛呀,当地这个大福源,新一佳。这马上全都进店啦。”

  

    目前,张远胜的豆丝顺利的在湖北各地销售。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把生意做到外省去。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