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蔬菜当作礼品卖(2008.1.22)

2010年02月24日 10:07  往期《闯天下》文稿 我要评论

  

    


2008年元旦前夕,辽宁省海城市一片冰天雪地。然而,对于做蔬菜生意的李世鸿来说,这正是赚钱的好时机。

  

    李世鸿:“很多人都提前预定,怕到时候买不到,像这个老哥早早地来取来了。”

  

    客 户 满铁伟:“这还是批发给我的100元一箱。”

  

    李世鸿:“对。”

  

    客 户 满铁伟:“我这次要80箱,80箱还不够,过两天快到年底前,还得……”

  

    李世鸿:“头春节了还得用。”

  

    客 户 满铁伟:“ 又订100箱。”

  

    记 者:“你今天买多少?”

  

    


客 户:“刘青永:我今天六七十箱吧,前天就给定做了,他出不来。”

  

    李世鸿正在销售的这种用纸箱装起来的蔬菜,一箱装6—8个品种,重7.5公斤,每箱要卖100块钱。2007年,李世鸿卖这种菜销售收入800万元,然而,两年前他还是一个与种菜沾不上边的门外汉。

  

    李世鸿是海城市中小镇人 ,经营六个小企业,在当地小有名气。2005年冬,李世鸿到北京出差时,在一家超市里看到,司空见惯的蔬菜,有的居然能卖30块钱。

  

    李世鸿:“当时心里非常纳闷,菜怎么还能卖这么贵呢,这怎么种出来的菜,带金的吗?”

  

    李世鸿突然意识到种菜同样也能赚大钱。当时,海城市中小镇政府也正在寻求一个有资金实力的人,牵头搞一个蔬菜园区。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李世鸿承包了2000亩土地,投资1600万,建了136栋大棚,每栋长185米、宽7米。对于他的举动,做了20年蔬菜生意的李祖宽非常不解。

  

    李祖宽:“他缺啥?他啥也不缺,他现在缺的就是,我认为缺的就是休息,为什么还搞这个,咱就不知道。”

  

    大棚虽然建起来了,但到底种什么菜、怎么种,李世鸿心里纯粹没底,他急需一个内行来帮着他干。2006年正月,他在一次镇里组织的农技培训课上看中了一个人。

  

    李世鸿:“老百姓既没有打电话的,也没有大声喧哗的,也没有里出外进的,一个老师能把这么多的老百姓吸引在那儿听她讲课,这个人肯定有独到之处。”

  

    


那节课的老师叫张青,是辽宁省农科院的一位从事蔬菜种植研究的副研究员。课后,李世鸿找张青谈了自己的想法。

  

    李世鸿:“见到面了,但是当时很瞧不起我。”

  

    张 青:“我是给他泼了一头冷水,我说这个事情你做不了,这不是你想象的,你有钱就做得了的事情。”

  

    半个月后的一天,张青在沈阳农业大学参加一个活动,想不到,李世鸿也到了活动现场。不同的是,李世鸿是作为企业家去资助贫困学子的,他打算拿出1万元钱资助5名优秀贫困大学生。结果,热烈的现场气氛又让他改变了主意。

  

    李世鸿:“结果一进礼堂,五六百个学生,全站起来鼓掌,欢迎我。拿一万元钱来,你说这些学生这么些人给我这么高的礼遇,受不了呀,后来院长非请我讲几句话,我说今儿个钱带少了,别着急,明年以后,每年都拿出5万元钱,做奖学金。”

  

    这件事情之后,张青成了李世鸿的技术顾问。考虑到精力有限,李世鸿把其中的96栋大棚租给农户,自己留了40栋。张青跟李世鸿说,要种出高价蔬菜,第一要选择优良品种,第二要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同时在灌溉、施肥、以及温度控制等各个环节上都必须科学管理。

  

    张青:“其实呢,菜是这样,如果你要用特殊的手段栽培出来,那么它自然有特殊的品质,你也当然可以卖到特殊的价格。”

  

    有了技术保障,李世鸿种下了一批从国外引进的优质品种。这种其貌不扬的黄瓜是从荷兰引进的品种,因为它个头小,曾经在这个棚里闹过一个笑话。2006年8月,大棚里的第一批黄瓜到了采摘季节,李世鸿高兴的请来几位村民帮着采摘,结果,这位大姐在大棚里转了一圈,一根也不摘。

  

    


李世鸿:“一棵黄瓜没给我摘,我说你怎么不摘黄瓜呢。”

  

    村民 刘伟:“我一瞅这黄瓜太小了,完了我一摘怪可惜的了,后来我说得了,别摘了。”

  

    李世鸿:“我说,这黄瓜就是吃它小。”

  

    记 者:“这么小摘了是不是确实可惜?”

  

    李世鸿:“不可惜,口感好,去年春节10块钱一斤,是普通黄瓜的将近10倍。”

  

    这种当水果吃的小西红柿是李世鸿的主打品种之一。在张青的指导下,一年只种一茬,但采摘期能达到两到三季。这样一个两亩大的大棚,年产量能达到1.5万公斤,市场上每公斤能卖到8块左右。

  

    张青:“这些西红柿在欧洲非常流行,这是成串采收的,拿回家如果不吃,可以当装饰物,能存放40天。”

  

    这个大棚里种的大辣椒,也是张青给李世鸿极力推荐的品种,一棵苗一年可以摘10到12斤。

  

    


李世鸿:“摘一下咱们哥俩尝尝。你看看口感怎样。怎样,甜酸吧。”

  

    2006年秋天,李世鸿有六七种蔬菜陆陆续续到了该采摘的时候。最初,李世鸿想卖给超市,谁知一打听才知道,进大型超市需要连续供货,一旦断货,管理费白掏不说,还得按违约论处。于是,人们建议他到普通菜市场去卖。

  

    李世鸿:“跟老百姓同样去卖,咱们的成本高,挣不着钱。”

  

    有人建议他打品种牌,到市场上让人先尝后买。

  

    李世鸿:“有的品种,你像茄子或者是尖椒之类的,你跟普通的蔬菜,在口感上没有区别。”

  

    李世鸿当初建大棚时的想法是,种好菜、卖高价、赚大钱,而如今蔬菜种出来了,市场却是高不成低不就。就在大伙都替他着急得时候,有一天,李世鸿突然拉回来一堆纸箱。

  

    李世鸿:“我说你们装箱,一个箱给我装,一个品种装三斤二斤的,装上箱之后我去推销去。”

  

    他让人们把蔬菜装进漂亮的纸箱里,装的时候品种搭配,既有色彩好的茄子、彩椒,又有口感好的柿子、黄瓜,还有营养丰富的橄榄、菊苴,然后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以及有关质量认证的标示也放在里面。 然而,配好以后,他并没有去卖,而是要直接拉出去送人。

  

    


连续半个月,李世鸿每天都要拉一车配好的蔬菜,在海程市区,实施他的送菜行动。

  

    李世鸿:“拉几十箱菜,挨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走,不认识的说,你看你还跑咱机关来卖菜来了,谁要你这玩意儿呀,我说你别着急,你也别生气,这箱菜你可以先白吃,我不要钱还不行呀,你尝好了,您找我,你说不好吃,你就扔掉就得了。认识的人就说你这么大的企业老板,没啥事卖菜呢,这玩意儿能行吗,扯这个蛋干啥呀你,没啥事种菜?”

  

    中小镇党委书记王克济是李世鸿送菜的对象之一,他对李世鸿的做法大加赞赏。

  

    中小镇党委书记 王克济:“我认为这种宣传作用,比广告可能更直接,它因为对方感受到了。”

  

    一周后的一天晚上,李世鸿接到中小镇政府的一个电话。

  

    李世鸿:“给我打电话,世鸿你那菜有没有?我说有呀,你给我准备142箱, 142箱,明儿就给我送来,我说那妥,接完那个电话兴奋得手舞足蹈。”

  

    李世鸿送菜的举动同时也引起了一个人的密切关注,这个人就是蔬菜经纪人李祖宽。

  

    李祖宽:“我悄悄地注意了它,注意了它,到底它搞了什么蔬菜,我就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来到这个,几次来到他们这个园区观看,瞅,我就寻思买他这个蔬菜。”

  

    


当他确信李世鸿因为不好卖而白送人的时候,就决定低价买他的菜,乘机赚他一笔。2006年初冬的一天,他在蔬菜大棚里找到了李世鸿。

  

    李祖宽:“找到了他以后,我一张嘴我就朝他要了1000箱,把他很惊讶吓的。”

  

    李世鸿:“我一开始我没相信他,他跟我讲价钱,想让我便宜,我说,我就是卖不出去,也绝对不能贱卖,贱卖我不把自己卖贱了吗。”

  

    李祖宽:“后来谈谈谈,谈具体卖我多少钱,这个我不便在这里讲,就是说,后来呢,我就把这个蔬菜拉到哈尔滨, 因为哈尔滨比较时尚,这种蔬菜就是送礼的,礼品菜,送这个非常时尚。”

  

    原来,李祖宽在哈尔滨卖大宗蔬菜的同时,也经销着一种礼品蔬菜。李世鸿原本只是想通过送的办法让人了解他的菜,进而来买他的菜,想不到这种搭配打包的办法,居然适应了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为自己的蔬菜找到了出路。

  

    客户 满铁伟:“我买80箱,80箱8000元钱,但是呢,我送烟比这个还得贵,但是还没有面子,这个东西很好。”

  

    客户 刘青永:“我作为一个办公室主任,咱们说这个实话,去年客人经我手就几千箱,镇党委书记 王克济:“不瞒你说,我们机关,凡是来了贵重的客人,一些外商也好,还

  

    是学习的也好,都把它作为一个,一种礼品,向外进行赠送。”

  

    


2006年冬天,李世鸿一箱7.5公斤的礼品菜,共销售了1万多箱,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到2007年春节前后,居然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就在他合计着扩大规模,重组菜源的时候,一场灾难不期而至。

  

    2007年正月15,海城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李世鸿的蔬菜大棚几乎被大雪淹没,其中三栋大棚被当场压塌,一夜之间损失30多万。

  

    那场大雪让李世鸿的蔬菜产量减少了3成,但就在那个时候,一个韩国客户和俄罗斯客户相继前来和他商谈生意,但他的蔬菜产量无法满足对方的需求。为了扩大规模,2007年3月,李世鸿牵头成立了蔬菜合作社,他负责技术和销售,村民按照统一要求种植。他当初租出去的90多栋大棚,都开始种上了高档蔬菜,村民王世标逢人便说自己的茄子指定好吃。

  

    村民 王世标:“你在咱这儿吃饭,就给你整茄子,你是爱整说是酱茄子也行,说是糊茄也行,这个茄子咱指定给你做的还好吃。”

  

    2007年,李世鸿共销售蔬菜300万公斤,其中礼品菜的销售收入就达到800万元。2008年,李世鸿将在蔬菜大棚里投入更大的精力。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