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经 首页
>>本期节目视频
>>进入《致富经——携手》专题
这是万里长江流经重庆市涪陵区的一段,滔滔江水一路奔腾向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它旁边不到100米远,有个叫大桥村的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日子过得平静而单调,多少年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
梅尚勇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大桥村村民:这个是我家。
记者:哦,这个是你家,房子很矮。
梅尚勇:房子是原来那种土房子,有点岁月的痕迹了。
记者:什么时候盖的?
梅尚勇:好多年了,起码三四十年了。
梅尚勇今年30多岁,这几间低矮的瓦房就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曾经,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早日告别这几间旧房,盖上新房,但却始终没能实现。不过,今年他的这个愿望很快就将变成现实。
梅尚勇:现成的房子给我们盖起来了,搬进去就可以做饭吃,为什么我们还要到这儿盖房子,是吧?搬到那边相当于搬到城里面去了,过的城里面人的生活。
几十年都没能拆掉重建的房子,几十年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即将成为记忆,梅尚勇为此感到欣喜。至于为什么这两年的变化,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的变化还要大,梅尚勇很少去考虑这些。因为,当地政府正在实施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浩大工程,他只是众多受益者中间的其中一个。
王红重庆美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十年,一共投入是75亿元,那么这75个亿里边,首先第一步我们是工业先行,为什么,因为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才行。
重庆美心集团是一家以门业为主的企业,位列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2007年8月,美心集团与涪陵区政府合作共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不仅建设工业厂房,解决当地农户就业,增加收入,而且通过打造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等改变乡村面貌。到目前为止,美心集团已经投资3亿多元,完成安置房建设450多套,两年时间,做了过去三十多年都没做的事情。
刘康中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利用集中居住这种条件,解决了供水,供电,通讯,公共设施共用,就是提高生活质量,过去是想做,但是没有这个条件,现在谁来做这个事?城市工商资本下乡以后,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条件。
梅尚勇在美心的工厂上班有了稳定的收入,参加了重庆市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而且即将搬进新居;企业把村民安置好了,就能将他们的旧房屋拆掉进行开发。这种双赢的局面正是重庆积极引导城市资源下乡所带来的结果。
2008年,重庆市确定了美心、金科等首批10个城市资源下乡示范项目,鼓励和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发挥城市和农村各自的资源优势,确保农民在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缩小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而这仅仅是重庆市推动城乡统筹所作的探索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依靠广大农民的奉献,工业建设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回报农民、反哺农村成为历史的必然。2007年6月7日,成都、重庆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的全面战斗首先在这两个地方打响。
马晓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在经济不太发达地区搞统筹,如果它能试验成功对全国推广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样板和典范,所以在西部地区那么实现统筹,找一个试点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重庆、成都搞一个统筹试点,就变成了一个必然性。
重庆,中国最年轻,也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200万人口中农村户籍居民将近80%,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超过4∶1。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近800万农民进城务工寻找机会。
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农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儿童,他们往往因为没有劳动能力而生活困难。从2007年开始,国家确定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这在过去是不敢想像的。
魏中宽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万缘村村民:过去生活很苦,生病也只有拖,生病只有拖,我想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才给我们的生活保障。
今年66岁的魏中宽老人因为长期患病不能劳动,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苦,甚至连盐都买不起。几个子女出外打工,同样生活艰难,无力赡养他。
魏中宽:我没有什么出路,只有在屋里呆着,一天很是愁闷,那段时间生活很困难,我走路就是像这样,腰杆撑不起,那段时间一想到生活困难,又没有收入,思想包袱很重,一天在屋里很苦恼。
2007年,魏中宽向当地政府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他每个月可以领到200多元的低保款,钱虽然不多,却解决了他的难题。老人的脸上又重新绽放出了笑容。
魏中宽:现在我享受了国家的生活保障金我很高兴,这个对我很好,政府对我们的关怀,让我们享受到了国家,我们政府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享受到了低保生活,由于社会的形势好转,让我们大家得到了实惠,给我们大家解决了经济困难家庭的难题,我是感谢党啊,党对我的关怀照顾。我以前的生活,想起心中难过。
2008年10月,重庆市出台了城乡低保条例,实现了全市城乡低保全覆盖,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的联动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差距缩小到2:1。全国各地也都出台了相应政策,到今年6月底,全国已经有4470多万农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平均给每个纳入低保的农村人口每个月补贴60元钱。
农村低保制度的出台,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到贫困农民身上。不过,享受低保的农民数量毕竟有限,更多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还是要“养儿防老”,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传统。如果子女的经济状况很差,自己又不能从事生产,这些老人的生活就不得不令人担忧。
陈仁权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村民:这个农村这个情况是千变万化的,那个家庭也是相当复杂的,确实有一些子女也不人道的,确实有这种现象,这个也有这种情况,你如果到那个时候的话,那些后人不拿钱给你,你怎么做?你个人没有钱,你做又做不动,后人又不支持你,恼火。
陈仁权老人今年已经73岁,曾长时间困扰他的养老生活保障问题已经得到解决,2007年2月,他开始每月领取156元养老金,虽然钱不多,但老人还是非常满意。毕竟农民也能领取养老金,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农民养老依靠土地、依靠子女的传统方式。
陈仁权:我们这个国家,它是人多,农业人口是最多,但是这笔钱的费用也相当大的,不是说国家没有,不是国家想不到,国家也想得到,就是我们从这个方向来看的话国家也有它的困难。
早在1992年,我国曾经在农村试点过养老保险,但因为没有政府资金的投入,基本就是个人缴费,缴费标准也很低,所以老人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很少,难以保障养老需求。这种被称为“老农保”的模式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农村养老保险,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
2007年6月,九龙坡区成为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示范区之一,其中的一个重大改革措施就是实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陶家镇的李跃余一次性补缴了15年的养老保险费,过几年满60岁他也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了,所领取的养老金中,大部分是区里的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
李跃余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白果村:一个是养老保险,4320元好像是,4320元交完过后,交15年了,交完过后到时候管156元一个月基本保险,如果今后转征地那个性质又变了,要涨钱,可能是500多元,可能多交点钱。
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重庆市将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补助的每月55元提高到80元,而且60岁以上的老人不用缴费就能领取基础养老金。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因为广大农民的加入而变得完整起来。
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在农村已经有了这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了,那么现在看起来很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现在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差不多在一个亿左右了,那么老年人今后的养老到底怎么办?这个在改革开放中也应当和其他的公民一样能有平等的权利。
“新农保”的试点,意味着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城乡差距不是短时期就能完全消除的,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杨庆育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主任:我们在探索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形成一套制度体系,而使这个制度体系形成过后,它逐渐完善的过程当中,形成一套有利于逐渐缩小城乡差距的一套机制。
李跃余今年52岁,虽然还没开始享受养老金,但是他成了重庆市第一批“农民转市民”户籍制度改革的受益者。2007年10月28日,717名陶家镇农民拿到了城市居民户口簿,享受和城市居民完全一样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而且土地承包权实际上仍然属于自己,仍然享有农民的权利。
李跃余:现在我们农民变市民了,这个是一个最优惠的条件,哪个优惠条件,脚踏两只船,也可以当市民看,也可以当农民看。
事实上,户籍制度只是人口管理的一个工具,附加在它之上的福利待遇才是造成城乡差距的关键。早在建国初期,国家就发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详细规定了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项劳保待遇和社会保障,而农村社会基本停留在低福利、无国家养老的状态。所以,包括重庆市在内的全国各地积极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功能覆盖到农民,使得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杨安荣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双溪村村民:这个有保障了,这个根本就不怕了,说个实在话,每个月持续保险金,它按时拿给你,这个怕什么。
杨安荣所在的双溪村以前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07年,他的农村户口转成了城市居民户口,不仅有了养老保险,而且他还在村里的居民新区看门,所以虽然子女都在外打工,但他和老伴俩人的生活比过去还是好了很多。
杨安荣:每人每月195元,我们两个基本上得到400元钱,加上村领导也照顾我,在小区里头当物管又给了我800元,将近有1200元。
户籍制度本来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起因,不过,仅仅取消城乡两种户口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城乡差距的消除。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户籍制度的改革呢,并不是说给农民一个城市户口,更不能理解成是让农民拿着他的土地去换一个城镇户口。
陈锡文:跟农民不写农业户口了,他也没多得到什么东西,最后有很多事情你要到城里去办,打开你户口薄一看,发现你还是某个县某个镇某个村的农民,所以你还是该没有的还是没有,所以呢,光改变户口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
逐渐破除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让所有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成为建国60年的新中国最迫切的任务。这不仅仅是简单地依靠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就能解决,更重要的是要改革一些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而这显然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智慧。
这是重庆市万州区的一个工业园区,这里每年的经济总量占到了整个万州工业总产值的80%,但就是这么一个在当地举足轻重的工业园区,却有很大一部分的厂房不是自己修建的。
谭胜重庆市万州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在我们工业园区,北部新区对口支援集团,投资了90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了8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进了十几个企业,整个引进的企业的投资已经达到3个多亿,形成了10多个亿的产值,解决就业3000多人。
北部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是重庆市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距离重庆市区两百多公里。将这两个地方能够联系得如此紧密,就是重庆市实施的“一圈两翼”发展战略。
杨庆育:我们确立了一个“一圈两翼”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实际这想法就是说,能够把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和不发达的地区我们通过统筹城乡这么一种方式,使这个区域能够协调发展。
“一圈”就是以重庆的主城区为核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范围。“两翼”则是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一个是三峡库区,另一个是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庆,缩小城乡差距,非常直观地表现为缩小“两翼”与“一圈”之间的差距。
杨庆育:每年我们的财政都给我们“两翼”的区县,每年每个区县都有2500万元专门用于我们区县城的社会事业的建设,公共设施的建设,那么第二点呢,就是把我们“一圈”里边相对比较发达的区县,对口支援“两翼”,在各个方面都给它进行定量化,第三个就是我们鼓励一小时经济圈的企业能够结合我们“两翼”的一些特点,就到“两翼”去,帮助我们“两翼”共同的发展。
“一圈两翼”不仅是“一圈”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帮扶“两翼”,而且通过产业转移,给工业化程度较低的“两翼”地区,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增强统筹城乡的能力。距离重庆主城120公里的垫江县就是其中一例。
罗德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心地带都没有制造业了,所以在周边这些地方,刚好是工业布局的很好的地方,所以从重庆市本身的需求来讲,垫江适合工业布局。如果没有工业的影响力和城市的带动力,这个要做好城乡统筹是比较难的。对垫江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我们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的时候,很重要一个是要增强城市的带动力,增强工业的带动力。
“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以及对口帮扶机制建立以后,重庆市多年来圈翼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开始减缓,2007年“两翼”人均GDP增速十年来首次超过“一圈”,各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有所增强。
杨庆育:在2006年的时候,“一圈两翼”就是相对比较发达和相对不发达的这个区域,就是我们最早的是2.65:1这么一个人均GDP,那么经过两年到2008年我们这个比例降到2.5:1,就是先进地区和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我们的圈翼互动战略的过程当中,它这个差距在逐渐地缩小。
作为统筹城乡的试验区,重庆还在行政体制改革上做出了一定的突破。2008年8月,新组建的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成立。
黄深政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首先把涉农的重庆市农业办公室,农业局,农机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几家主要的涉农部门整合起来,组成了新的农业委员会。
在重庆市梁平县,改革的力度更大,新的农委还加入了扶贫办、移民局和水产部门,以前分散的资金和政策都集中到一个部门,机构的精简带来了行政的高效。
冉懋国重庆市梁平县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先要协调半天,还需要我们县里面的领导还要出面落实,决定了之后大家再一起干,现在就是我们一个县农委召集开个会,或者互相商量一下,这就完了。
实际上,无论是“一圈两翼”战略,还是行政体制改革,或者是金融创新,实施城乡总体规划等措施,都是重庆市针对目前城乡差距的现状进行的探索,而这其实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一种制度上的保障。
杨庆育:只要在宏观层面上制度设计好,我们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可以逐渐缩小的,它不可能按照以前那样就逐渐逐渐扩大,那么城乡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大,它不利于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们协调发展。
马晓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要实现均衡配置,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城乡经济要融合,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形成。
30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从农村开始。神州大地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同一片土地上却长期并存着城市和乡村两种表情,城乡之间的差距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家的强大。
30年后,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上再出发。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推进城乡融合提供了历史机遇。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高墙”正在拆除,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袤农村大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8亿农民曾经的梦想逐一变成现实。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城乡一体化,就此迈步。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数<<
>>返回 致富经 首页<<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