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经 首页
>>本期节目视频
>>更多节目
在广西钦州市这片海滩上,有两位老人每天都在里活动,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每天他们要疾步行走十几公里,他们手里拿着竹竿,非常神气,在当地,他们有个响亮的称呼。
村民:“全大队人都叫他鸭司令。”
记者:“就是养得多养得好。”
村民:“养得多还养得好,鸭蛋也好吃。”
原来,两位老人是在给儿子看鸭子呢,这千军万马的真正主人是他们这个儿子—--冼利才,在父母放鸭的时候,冼利才经常跟在后面捡蛋,因为这样可以损失小点儿。
冼利才:“有一些鸭子在鸭舍里面不产蛋,它就跑出来,跑出来产蛋。”
记者:“在哪里捡到的?”
村民:“在海里。”
冼利才:“在海边这里,那里那里,有时候一两百个蛋,有时几十个。”
记者:“经常能捡到吗?”
村民:“差不多天天都有,10斤8斤都有。”
海里能捡到鸭蛋,这很稀奇,还有更稀奇的,这些鸭子非常会抓活的小海鲜。这些跑得很快的沙蟹,只要被它们发现,就算是钻到沙子里,他们也不放过。
冼利才的父亲冼康华:“用嘴挖,吃。”
记者:“它就吃这个螃蟹?”
冼康华:“是。”
冼利才:“吃那个螺的话,吃海螺,指甲螺还有车螺,它就把嘴这样钻进去再拔出来,吞吞吞,就吞到肚子里面去了。”
这些鸭子是普通的麻鸭品种,但是它们下的蛋比普通麻鸭一斤要贵2元钱左右。这些鸭子一天能让冼利才收入七八千元。
虽然是在海边长大的,但是冼利才曾经立志坚决不靠大海生活,他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自己竟然也靠海吃海。是什么让他经历了如此大的转变呢,一切还要从七年前他回到这个小渔村说起。
2002年春节,在外打工十年的冼利才回到联民村,这次回来他觉得很没面子。
冼利才:“回来的时候,人家说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吧,看见村里面的,有一些在外面工作的,风风光光地回来,自己,哎呀,酸溜溜的。”
无颜见江东父老,不仅因为他没有挣到钱,没有娶到老婆,最重要的是他在打工之前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过坚决不作渔民。
冼利才:“我就是晕船,坐不了船,而且我觉得做船很危险,就是没有活干我也不会干这个,真的受不了,在船里面又热,在海边你看多难受啊,太阳大的话,海水蒸起来,而且晒得人又黑,黑得发亮,我真的受不了。”
然而,10年间,工厂里面的微薄收入,粉碎了他“打工皇帝”的梦想,回家时,冼利才身上只有4000元钱,因为晕船,做渔民不行,那能干点什么呢?就在这个时候,冼利才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联民村是紧挨着海边的一个小渔村,2002年之前,洗利才的父亲带着冼利才的两个哥哥经营着一条渔船,全家人的生活全靠这条小船,而2002年春节,小儿子洗利才回村了,在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之后,就动员家里把渔船卖掉,这一石激起千层浪。
冼利才的二嫂邓珍:“我说你们有几个孩子读书,我们把小船卖了就会困难的。”
那个同学电话里究竟说了什么?冼利才为什么要卖了家里赖以谋生的渔船?原来这个同学在电话里给他指了一条可能会挣钱的路。
冼利才的同学李钊强:“我说这样吧,你试试海鸭蛋,这方面怎么样,毕竟你家开门就是大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鸭蛋”,冼利才从没有听说过,他一打听才知道海鸭蛋并不是什么稀奇东西。
村民:“海鸭在海边吃东西,整天吃这个,整天吃海鲜的。”
村民:“外面的鸭蛋不好吃,海边的海鸭蛋好吃。”
记者:“您家里有吗?”
村民:“我家里有。”
海鸭蛋就是吃了海鲜的鸭子下的蛋,当地人都觉得这种蛋比普通的鸭蛋好吃,很多城里人都喜欢到乡下买这种蛋,但是当时渔民家里养的鸭子少,海鸭蛋一时供不应求,冼利才决定卖船养鸭。
对于冼利才的决定,家里一开始都不同意,但当时有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长期出海的老父亲已经患上了严重胃病,再也经不起出海漂泊,而小船需要三个人才能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勉强接受了冼利才的意见,把船卖了,凑了6万元钱开始养鸭,冼利才养鸭一开始就显得与众不同,他在当地制造出了很大声势。
冼利才:“好像比较急,快点成功这个样子,有一种冲动,想一想3000个鸭子养出来,自己的收入能有多少。”
当地人养鸭子,养得多的也只是个百八十只,而冼利才一出手就是3000只鸭苗,这在十里八村产生了轰动,有人怀疑他是不是拿养鸭当儿戏,是不是在逞能,那么,冼利才为什么敢这么做呢?因为他家挨着一块黄金宝地。
“螺鱼,这里有跳鱼,还有跳鱼呢。”
这里就是冼利才心目中的那块黄金宝地,从洗利才鸭场出来,走30米就到了海边。我们来的这一天是11月16号,冼利才说,这一周海水涨得会比较高,当潮水退下去,赶海都会满载而归。一大早,我们就跟着他一起来赶海。渔民们在潮水退去之前,拉起一个网帐,里面全部是他们的战利品。一到网边,冼利才就兴奋起来。
冼利才:“还抓一条,我抓不到这条。”
记者:“那个网里面太重了。”
冼利才:“哦这条鱼,这条,这条大。”
记者:“这个有多重?”
冼利才:“这里也有。”
记者:“这么大的是什么鱼?”
冼利才:“也是鲈鱼,这条差不多10斤,这有10斤,你看它很肥的,这个比较纯天然,很好吃跟养殖的不一样,这是大海赐给我们的礼物比较天然的。”
这个早晨,网帐里面逮到了4000多斤鱼,冼利才告诉我们,这片海域属于咸淡水交汇的地方,大封江的入海口就在这附近,咸淡水交界处鱼螺虾蟹特别多,而且这里的地势比较高,滩涂面积大,鸭子能吃的海鲜很多。
冼利才:“你看,那在追赶,每个鸭抓住一条鱼就走了。”
记者:“那么大的鱼它能吃吗?”
冼利才:“能吃啊,它就自己吞下去,这种鱼跑得挺快的。”
记者:“这是什么鱼?”
冼利才:“我们这里叫鲚鱼。”
记者:“看它们的嘴特别快。”
冼康华:“嘴快,吃鱼就吞下去。”
记者:“啊,我脚踩到了一条鱼,我踩到了一条鱼,快点快点,不是很大是条鱼,进去了。”
吃完海鲜,回家再给鸭子喂点稻谷平衡营养就可以了。
这岸边几个淡水池是特意挖的,从水库里引来的淡水,鸭子可以像人一样在海水里出来,再冲个淡水澡。
洗利才觉得这块宝地最适合养鸭了,他把鸭子放到滩涂上,随便吃,随便玩儿,但这么养鸭子,村里人觉得太危险,他们的鸭子可不敢这么养。
联民村原村主任黄永廷:“农户买的鸭子不放在海边来跑。”
村民:“放出来它不乱跑了嘛,它跑到什么地方都有。”
村里人不敢把鸭子放出来养,一个是怕海上大风大浪,遇到风浪,鸭子就小命难保。一个是觉得散养的面积大,不好看管。而且鸭子在外面跑,没有圈在家里养产蛋率高。但是冼利才却偏要把鸭子放到海边去,尽管他也明白,这个养法是冒风险的。
冼利才:“因为放出去的话损失会比较大,有时候潮水比较合适的话,吃的蟹,虾特别多,鸭子吃得太撑了,会撑坏鸭子的,第二个是鸭子走失了,因为海滩涂那么宽,有时候追赶那些沙蟹小蟹特别快。”
尽管意外的情况有很多,但冼利才还是要这么养。父母负责看鸭场,天天跟着这些鸭子跑,就怕一眼照顾不到有闪失,每天两个老人都要走个十几公里。
为了看好鸭子,洗利才的父母就住在鸭棚的隔壁,一家人的钱都投在了鸭子身上,他们盼望着鸭子快点儿下蛋。
2003年春天,鸭子养了三个月之后,一天早晨,冼利才发现,鸭子开始下蛋了,这个喜讯让一家人非常兴奋起来。这么精心养出来的鸭子,蛋究竟怎么样呢?
冼利才:“外形,从外表来看,它这个蛋壳特别厚,第二个打开来看,它的蛋清比较稠,打开来,很难掉下来的,粘性比较大你看。”
记者:“再控一下,控一下,它不散开。”
冼利才:“是,这个真的没得说。”
当时同村的鸭蛋卖3元钱一斤,如果冼利才也卖这个价却要赔本。因为他的鸭子损耗比别人大,算上吃多了撑死的,海滩上走失的这些损失,洗利才的鸭蛋比别人成本要高出20%。这蛋怎么卖才能赚到钱呢?
别的农户都在家里或者是农贸市场卖,而冼利才这时则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商标,并且在钦州市区的新兴街上开了一家专卖店。
他给鸭蛋定价比市场价一斤高出1元钱,但还是赢得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到了2005年初他的鸭蛋卖到了7元一斤,每天有五六百元的收入。这时冼利才已经找到了现在的爱人张华结了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婚姻、事业都有了着落,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但是没有想到,他自鸣得意的养殖方法却给他布下了一个陷阱,一场不可抗拒的灾难正在向他袭来。
打工回乡却要自断后路,看重黄金宝地,以为从此一本万利,没想到成败都因要鸭子吃海鲜,财富计划受挫后,冼利才如何翻身。
冼利才回到老家钦州,看中了紧俏的“海鸭蛋”。一养就是几千只。事业春风得意的他没有想到,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等着他。
2005年6月的一天下午,冼利才的父亲和往常一样,放鸭子去海边。然而,鸭子刚出去没多久突然变了天。
冼利才的父亲冼康华:“大风大雨,鸭子就跑。”
冼利才:“跑得是不是跟平时不一样?”
冼康华:“边跑边飞,翅膀啊,跑啊,飞啊,跑啊。”
冼康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场他所经历的最强台风。当天台风中心风力达到15级。风雨交加,天昏地暗,台风中断了通讯,在钦州门面店的冼利才心急如焚,台风稍停,他匆忙赶回家。
冼利才:“这些鸭舍,都吹起来了,棚子掀起来了,有一部分鸭子,我老妈站在岸上,我老爸在下面找。”
母亲:“我哆哆嗦嗦地很害怕,台风来了,那么多的鸭子在外面。”
狂风暴雨,鸭子在海边四处逃窜,很多卷入了大海,幸存的不到700只。这场台风让鸭场损失了6万多元,一家人为眼前的一切痛哭流涕。
联民村原村主任黄永廷:“想哭都哭不出,眼泪都流下来,抱头大哭了。”
经历了这场灾难,洗利才终于明白了当地人为什么不敢在海滩上放养鸭子了。这样做风险确实太大了。
祸不单行,这个时候,恰逢禽流感,全国蛋价下滑。冼利才的鸭蛋从7元一斤跌到了2元钱。
台风、禽流感,这些预料不到的养殖风险,让洗利才觉得前途渺茫。家里面维持生计的渔船也卖掉了。大家都埋怨冼利才,不应该在海滩上放鸭子,这时一直反对养鸭的二嫂做出了决定。
台风过后的这个春节,冼家过得非常冷清,就在吃年夜饭的时候,二哥三哥说出了他们的打算。
冼利才:“然后二哥就提出来了,他说小弟呀,我们这个鸭场办了两三年了,都没什么,家里面的开支也挺大的他说。”
年夜饭上,二哥三哥提出退出鸭场,他们要出去打工。
冼利才的二嫂邓珍:“鸭场倒了,所以收入少,支撑不住了,为了孩子的升学,为了孩子的前途,就出去打工。”
两个哥哥背起了行囊,一个去了海南,一个去了香港,在两个渔业公司,重操旧业,背井离乡,在茫茫大海上讨生活。在冼家,我们现在唯一能找到的两个人的影像就是这张十年前的像片。两个儿子在海上漂泊,让两位花甲老人整日牵肠挂肚,而鸭场都留给老人管理,艰难可想而知。
冼利才的母亲封子兰:“谁都说我瘦得可怕,老得可怕,因为我辛苦,我们俩都很辛苦。”
看着辛苦操捞的父母,冼利才经常觉得愧疚,是自己固执地养鸭子让哥哥们背井离乡,让父母不能安享晚年。
冼利才:“觉得自己很无能那种,反正干这个也不行,也没有看到,做不出成绩出来。”
但是,自己的海鸭蛋已经打开了市场,卖点就是海边放养的,如果现在改变散养的方式,那么三年的的苦心经营将毁于一旦。下一步该怎么办?就在最低谷的时候冼利才又从外面借了钱,又买了5000只鸭苗,照样天天放到海边养。那么这个选择最终的结局又将如何?前面还有什么意外等着他吗?
打工回乡却要自断后路,看重黄金宝地,以为从此一本万利,没想到成败都因要鸭子吃海鲜,财富计划受挫后,冼利才如何翻身。
打工仔冼利才回到老家,听人建议养起了鸭子,没有想到一场台风,鸭场差点倒闭,亲人背井离乡。但他不服输,决定背水一战。
2007年初,不出洗利才所料,禽蛋市场走出了低谷,他的鸭蛋又回复到了7元一斤,5000只鸭子也开始下蛋了,但是蛋太多了,只是一个门面店辐射面毕竟有限,销量有限,经常出现鸭蛋积压的情况。就在冼利才琢磨着如何扩大销路的时候,他被一个人盯上了。
2008年春节过后,有一个神秘人物,经常出现在钦州的海边一带专门考查这里的鸭蛋,这个神秘人物叫邓律。
邓律:“这个很有意思的,当时我们到一些鸭场去考查,问了一下价格,价格差别相对来说有些比较大,我就感到奇怪,为什么同样是海鸭蛋,有些价格低,有些价格又高。”
邓律,曾经在钦州市一家农场工作,2008年初邓律在南宁的一些居民区开了四家经营特色农产品的连锁店。2008年6月,邓律对海鸭蛋考查了半年之后,他决定引进冼利才的海鸭蛋。他给出了一个他认为很高的价格,但是没有想到,冼利才没答应。
邓律:“我说我是做生意的,我要帮你卖海鸭蛋你还不给我做,奇怪。”
正要扩大销路的冼利才为什么要把上门的买卖拒绝了呢?
冼利才:“因为我要七元,你给我七元也不行,因为我做生意要看长远嘛。”
邓律虽然在南宁开四个连锁店,每天的需求量也有几百斤,但是冼利才并不想自己的鸭蛋失去控制,他担心自己的蛋会被冒充,损害了品牌形象。邓律得知了冼利才的担心,他热情邀请冼利才来南宁看一看自己的店。
冼利才:“像巴马的香猪啊,还有龙林的香米,还有什么都是比较出名的,巴马香猪有好多,他选的是黄江的香猪,比较大的比较原生态的那种。”
冼利才发现,邓律开店的理念跟自己非常接近,都是追求纯正和天然。
邓律:“我们有个说法,叫做产地直供,绿色放心,就是我们的产品没有中间环节,直接从生产地来到居民家门口,这样的话,在品质上是能保证的。”
冼利才:“看了他整个连锁店发展计划,我觉得他那里应该是很可以的,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最终,邓律成了冼利才鸭蛋南宁的总代理。这种蛋在邓律的店里面年销售量达10万斤,与邓律的合作让冼利才成功地把鸭蛋打进了南宁市场,现在冼利才的鸭子存栏量达1万多只,每年销售额300万元,当年那个失意的打工仔已经有了成就一翻事业的自信和豪情。
冼利才:“你看很多鸭子都吃得很撑很饱了,都吃不下了,你看,天天在这里,刚才它们抢着,追着。现在动作慢多了,慢多了,你看一个个吃得很饱了,看到没有一个不想买的,看到这种场面,没有一个不想买我们海鸭蛋的。”
记者:“坚持下来了,现在还是觉得有回报了。”
冼利才:“有那么一点点成就感。”
采访的时候冼利才告诉我们,在外打工的两个哥哥在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就要回来了,哥几个要重新合作,把鸭场的规模扩大。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数<<
>>返回 致富经 首页<<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