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虽小也有名人(2006.01.17)

2010年02月24日 13:46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河北廊坊的大厂回族自治县是京津地区著名的牛羊屠宰加工专业县,在这里,几乎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一个牛羊肉加工点,牛羊的养殖和加工给大厂人带来的年收入将近7亿元。近几年,这里又衍生了一些新的生财之道。上午十点刚过,王玉光已经收齐了整整一车牛羊骨头。

  

    骨头收购商 王玉光:“有做工艺品的,有做骨胶的,有做骨粉的。”

  

    记者:“那您收的这是做什么的?”

  

    骨头收购商 王玉光:“那是做骨胶的。”

  

    


在当地的骨头收购队伍当中,王玉光可以算是入行最早的一个了,十年前,他根本不知道,这被同乡纷纷废弃的牛羊骨头,能有什么大用处。

  

    骨头收购商 王玉光:“那时候毛八分钱,老百姓到处扔。”

  

    这样一车骨头大概有十几吨,王玉光平均两天就来收一车,将这些骨头运到石家庄的一家加工厂,每吨就能挣上三五十元,这条生财之道已经从秘密变成了常识,但是现在想进入这个行当,可是并不容易了。

  

    王玉光的助手:“我跟王老板干了十多年了。”

  

    


记者:“那你怎么不自己干呢,既然你知道这个途径,知道往哪里运。”

  

    王玉光的助手:“各人有各人的收购户,你说多少钱他不卖给你。”

  

    为了避免越来越多的同行和自己竞争货源,王玉光从1998年开始,就找到当地常年养殖和屠宰牛羊的农户,签订整年收购合同,保证一年到头,随时敞开收购。

  

    大厂三村养牛户 王振路:“必须得常年合同,从初一到三十,这一年都不能给人家断了。”

  

    


对王振路而言,签订了常年的合同,原来处理不掉的废物可以变成现金,而王玉光也凭借这些养殖户稳定住了自己的货源,每年可以稳拿十几万元,可北坞四村有个人却偏偏不服这个气,同样是收购骨头,他比王玉光还多做了一步,利润也比王玉光高出了三四倍。

  

    骨头收购商 刘克喜:“在河北来说,我有一点小名气,收这个的来说,起码都知道我,大厂有个刘克喜。”

  

    刘克喜的名气还真不是自己吹出来的,他在当地的收购商中可以算是一个另类人物了,别人都是收来货物装车运到外地去卖,他却可以坐在家中等着生意上门。

  

    


刘克喜:“从打我干,还没有往外推销过这个东西。”

  

    记者:“坐地收钱?”

  

    刘克喜:“坐这里就有人上家里来买。”

  

    其实,刘克喜最初也是和其他同行一样做着倒买倒卖的生意,1994年,一个福建客户的特殊要求,给他带来了生意上的转机。

  

    刘克喜:“以前这种东西还有牛的蹄甲,牛的小犄角,不用的东西全部都做饲料去,这种大一点儿的,特别是这种东西,一公斤以上的角。”

  

    


1994年时,大厂人收来牛羊的犄角和骨头,都是统一运到骨粉和骨胶加工厂,粉碎后加工,而这个福建客户却只对其中个头大,厚度足的牛羊犄角感兴趣,并且给出当时普通骨头市场价五倍多的高价,刘克喜对此又喜又惊,几乎不敢相信。

  

    刘克喜:“是不敢相信,我说那你给我定金,人家很爽快地把定金给我搁这儿了,等我收了3吨、2吨之后,给他打电话,人家就拉走了。”

  

    客户告诉刘克喜,自己单要这种牛羊犄角,是用来做保健角梳的。刘克喜这才意识到,从前看着不起眼的牛羊犄角,还能玩出不少花样来。

  

    


刘克喜:“像这个手杖,老年人使的手杖,都是牛角做的,这是廊坊一个工艺品厂跟我进的原材料,它一节就是一个牛角,因为这个牛角,这种角要是一个牛角的话,这个地方就是空心的,到这里才是实心的,可以说做这种东西都得用这种实心的地方,所以做这个东西比较吃料,说白了就是比较费原料,一个尖就这么一截,等于这是几十节,到这里还要好一点的牛角才能做出这个衬,这里面还能搁点香料。”

  

    自打找到了分级销售这条路,刘克喜给出的收购价格就开始节节攀升,许多原本将骨头卖到外地的小收购商,看到刘克喜这里价格高,也不急着往外地运,而是先到他这里来,让他挑了有用的再出去卖其它的。

  

    刘克喜:“最初干这个的时候,有些人感到头些日子跟现在价格怎么差那么多。因为我卖的价格高,所以给你的价格也高了。”

  

    


记者:“你不给他们高价不是你还多赚吗?”

  

    刘克喜:“我给高价就是促使他多给我收去。”

  

    随着客户的增多,不仅最初福建客户要求的牛羊犄角给分拣了出来,原来分拣剩下的产品也让刘克喜找到了合适的买家,现在,他的收购品种已经从两种扩大到了十几种,收购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范围,每年收购量将近三百吨。

  

    刘克喜:“他这一车有四五种,全放在我这里,你们卸货吧,干活的人去那边了,一会儿给他过秤。”

  

    


记者:“你们是附近村子的吗?”

  

    廊坊市夏垫镇北坞四村 村民:“就是这个村的。”

  

    记者:“你们是自家屠宰吗?”

  

    廊坊市夏垫镇北坞四村 村民:“不是,我们也是收来的。”

  

    刘克喜只是把犄角和骨头分了级,收入就比其他同行高出了几倍,但他清楚,和自己客户的成品加工环节相比,这点收入还不算多,2006年,他打算建一家加工厂,赚更多的钱。可他并不知道,就在隔壁的南贾各庄村,不少村民已经将普通的牛、羊的骨头变成了工艺品。

  

    


张少杰 大厂回族自治县邵府乡党委书记 :“北京的骨雕工艺品90%都是我们村的。像潘家园市场、琉璃厂,还有一些旅游的地方,都有咱们的产品。”

  

    南贾各庄村是远近闻名的骨雕专业村,说来新鲜,这个专业村的兴起还是源于一家工厂的倒闭。张立新和同村很多人以前在北京象牙厂的分厂工作,学了一手的牙雕手艺。国家禁止买卖象牙后,张立新就下岗了。

  

    大厂回族自治县邵府乡南贾各庄村村民 张立新:“我们这里属于大厂回族自治县,宰牛宰羊的有这个骨头挺多的,开始想到是不是用骨头可以代替象牙,改成骨雕。”

  

    


自从将昂贵的象牙换成了低价的骨头,除了雕刻之外,她们还创新出了镶嵌、拼接等新的手法,原来不能多做的大件作品、镶嵌作品,也开始变得寻常起来。

  

    大厂回族自治县邵府乡南贾各庄村村民:“这是经过做旧处理的,仿旧的,这种产品是经过唐三彩处理的,人家要什么就给人家做什么。”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曾经是废物的牛羊骨头,从初级买卖到加工成终极产品销售,2005年农民从中获利超过千万元。除此之外,以前没有用途的牛血、牛粪也成了再次利用的宝藏,卖到了北京的通州、顺义等地,大厂人正在牛羊肉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中,寻找着更多新的商机。

  

    


编导:陈辉 刘莹 摄像:高元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