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遭遇抢购的背后(2006.01.24)

2010年02月24日 13:47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这两天江山市的金针菇销售已经进入白热化,这天早晨,价格稍有回落,菜市场的个体户们就抢了起来。

  

    记者:“她们这是干什么呢?”

  

    种植户:“买菇,零售的。”

  

    记者:“她们好像在抢啊”?

  

    种植户:“她们利润很大的嘛。”

  

    


记者:“零售多少钱一斤?”

  

    种植户:“零售这个要3块多一斤。”

  

    每天有60、70万斤的供应量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批发价6元钱一公斤的金针菇都抢疯了。

  

    金针菇种植户:“有的都是在路上拦车子把菇他自己拉过去”。

  

    金针菇种植户:“现在2.5元一斤,2004年这个时间是8 9角,现在是2.5元一斤,昨天有3元多。”

  

    


从2005年11月底开始,平时两3元左右一公斤的金针菇收购价涨到了8、9元钱,而且持续了一个多月,这在江山还是第一次。金针菇菇紧俏,以往稳坐办公室的经纪人们开始亲自动手了。

  

    金针菇经纪人 祝云法:“我们没有办法嘛,拉也拉了,打也打了,没有办法就是抢了,抢了还没有赚钱。”

  

    记者:“为什么没赚钱?”

  

    祝云法:“价格太高了嘛”。

  

    


金针菇经纪人可以说是这个市场的灵魂人物,虽然这些日子他们没有挣到钱,但最近七、八年,像祝云法这样的金针菇经纪人都已经开了公司当上了老板,他们就是靠收购金针菇吃饭。在江山一共有300多农户做金针菇经纪人,从业人员已有3000多人,当地人叫他们“贩销户”。

  

    记者:“您如今也是一个大老板了吧”。

  

    金针菇经纪人 祝建忠:“不是,不是很大,反正过得去”。

  

    记者:“听说自己有别墅有汽车了?”

  

    祝建忠:“那是的”。

  

    


浙江省江山市地处浙江西部,是长江以南最大的金针菇产地, 产量占全国的25%左右,是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项目。当地人把这种白色金针菇叫白菇,与黄色金针菇相比,白色金针菇颜色更干净漂亮,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特别是在严冬,是人们涮火锅的一道好菜。正因为白色金针菇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2000年开始,江山市金针菇产量平均每年以几千万袋的速度递增。

  

    江山市食用菌领导小组组长 王笏一:“2004年我们有1.4亿袋,2005年达到1.7亿袋”。

  

    


然而在江山发展金针菇种植初期,江山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好东西,在当地只能卖几毛钱1公斤。而真正让江山金针菇抖起来的就是这些农民经纪人的出现。 祝建忠是江山市碗窑乡石顶村人,10年前,当时在家没事做的祝建忠想做生意,但又没有大本钱,他盯上了金针菇,他认为金针菇算是本地特产也许倒卖一下能挣点儿,一天他和两个同乡带了150多公斤金针菇踏上了广州的列车。

  

    祝建忠:“我觉得沿海地区比较适应我们这白色金针菇,因为那边天气冷时吃火锅的人比较多,像我们到那边第一个优点就是 那边种不了的,自然菇种不出来 ,因为那边温度高 ”。

  

    到广州一看,市场上还真没有白色金针菇卖,还碰巧赶上广州下了一场雪。

  

    


祝建忠:“1995年广州下过一场雪嘛,历史上100年当中没有下过雪,那边下雪天气冷吃火锅的人特别多”。

  

    广州是一个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祝建忠脑筋一转,把金针菇直接推向了酒店。

  

    祝建忠:“每公斤卖到 批发价批到30元,现在就是量大,但是利润还没有以前高,以前量不大一天搞个一两吨也有个几万块,现在一天五六吨也赚不了以前那么多钱了”。

  

    看到祝建忠倒卖金针菇挣了钱,渐渐地一些农民也学着做起来。当时金针菇在市场上很少见,价格基上是卖家定,利润非常高,还特别抢手,祝建忠等人开始频繁回来收购。

  

    


江山市农科所所长 占采水:“这个信息反馈给菇农以后,你只要种白菇,我都包收,贩销户都跟菇农订合同,你只要是白菇,我价格比黄菇高1元,我也把你收来,其实他可能真正的差距更大,不止这一两元的问题”。

  

    最初的市场对于农户和经纪人来说都是暴利,利润驱使下,江山的金针菇种植量迅速增多,短短几年发展成了粗具规模的产业。 这一时期江山的金针菇95%以上直接销往广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2004年,江山金针菇种植第一次突破一亿袋,而经纪人们却在这一年遇到了最严俊的一次考验,2004年11月,江山金针菇遇到了持续高温天气。

  

    金针菇种植户 吴钻根:“白天14度,晚上也有14度,那个时候金针菇长势很快,没有温差的,白天长晚上继续长,一天长3公分”。

  

    


金针菇长得快,但质量却不高。

  

    金针菇种植户 吴日根:“那时候这个菇盖很薄的,不是像现在这样圆,薄薄的盖,有的菇有毛病,菇盖花了”。

  

    2004年12月初,金针菇一上市价格就跌到了几毛钱。

  

    金针菇种植户:“一般那时候8角 9角,1元,差不多,还有最差的花菇嘛,两三角的都有”。

  

    天儿不冷吃火锅的人就少,很多金针菇拉到外地市场根本没人要。

  

    


金针菇经纪人 柴黎明:“菇条太细或者发黄的话,这种菇的档次就下来了,拉过去的话市场上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金针菇经纪人 陆洪良:“广州也有人拉回来,不是嘛”。

  

    记者:“拉回来,卖不出去吗”?

  

    陆洪良:“卖不出去,还是拉回来,拉到那个罐头厂去了”。

  

    原来火暴的广州、上海市场金针菇不再好卖,贩销户连连亏本,这时有一些贩销户开始琢磨调整战略。

  

    金针菇经纪人 王开亮:“我是这样想的,大城市,人人都想到大城市里去,有些靠近我们省会那边的小城市没人去卖,说不定更能赚钱”。

  

    


王开亮的金针菇原来都走广州,每天收购量达1500公斤,这时他开始把这些金针菇分成小份,拉到附近的庆元、嵊州等小城市卖,当时这种做法还不被一些同行理解,因为小城市量少,价格低,分开配送比较麻烦,但是王开亮却认为这时只有小城市才有钱赚。

  

    王开亮:“特级菇和二级菇相差的价格是很高的,最起码要1元,那我们发过去那边就是二级菇好卖,特级菇就卖不出去”。

  

    以往小城市很少能买到金针菇,而这时的二级菇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2004年,江山有四分之一的贩销户开辟了小城市市场,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利润更高。

  

    


江山市农科站站长 占采水:“普遍的是做大城市的都亏,小城市的都赚,就这么一个局面,所以这样反而就刺激好多人去做小城市了,一部分贩销力量就转移到小城市去了”。

  

    市场扩大了,坏事变成了好事,现在贩销户们不仅稳住了珠三角还拓展了长三角市场。2005年江山金针菇种植量达到1。7亿袋,预计产量可达8。1万吨,而这些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编导:张丽 摄像:颜志宏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