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3:47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张萍:“羊肉汤好了,卖羊肉汤、羊肉汤煮好了,羊肉汤煮好了来喝羊肉汤,一会儿你拿锅来装。”
记者:“你这是端锅干嘛去?”
村民 赵庆河:“喜欢喝这个羊肉汤,特别是数九天三九、二九,都喝羊肉汤,这儿离家还近方便上了年纪的人,你看路上羊肉汤馆再多,它不方便,人家也不去,在这儿流动卖又实惠还又好。”
枣庄人爱喝羊肉汤,甚至连早上起来也要来一碗羊汤再加个烧饼,在枣庄三伏天和三九天喝羊肉汤已经是当地多年不变的饮食习惯。而整个枣庄羊肉汤做得最好的地方则是西集镇,有很多其它区县的客人都是开车专程赶到西集来喝羊肉汤的。
他说不、不、不,上这儿喝羊肉汤去。”
顾客 杨传海:“我在内蒙现在已经生活了有四五年了,一般逢年过节放假回家来,只要朋友来了无论谁喊我吃饭都去羊肉汤馆,逢年过节家家都喝羊肉汤
包括五月端午、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更不用说了,五月端午、清明节都喝羊肉汤。”
记者:“这个羊肉汤馆一天能消耗多少只羊?”
宋秉海:“五六只吧,就这一个汤馆,对对对,每天五六只羊。”
宋的羊肉汤馆开了十几年了,生意一直不错,可是从最初的三四家店到2003年的三十几家店,再好的生意也禁不住这么多竞争对手来分一杯羹。宋秉海一直在试图找一个新的市场突破口。2004年的一天,邻居到宋家来买羊肉汤,妻子张萍看到后也忽然有了个想法。
到西集镇来喝羊肉汤的大都是外区县开车过来的城里人,本镇人并不多。一是因为镇上的羊肉汤馆面向城里人消费较高,二是当地人忙庄稼活没有时间专跑到镇上就为喝汤。所以多年以来,农村市场一直是空白。而张萍恰恰看好了这个空白。
张萍:“本村喝羊肉汤的人那么多,不一定都上羊肉汤馆也不方便,我们利用业余时间,上本村来煮羊肉汤,有那么多人爱喝,这钱不赚白不赚。”
村民 于德海:“便宜呀,老百姓都讲一个实惠,老百姓都想喝点便宜的,镇上的店多了也远呀,这不在家门口吗?省得过公路,端到家里就喝。”
何连江:“难在哪一点呢?就是现在社会上竞争力大,比如说你的顾客天天满堂,你要有一点做不到的,你把顾客给得罪了,那就很危险了,生意一丢是不好再抓的。”
怎样留住客人是何连江和所有羊肉汤馆老板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何连江没少费心思,2003年他改进了西集羊肉汤几十年来的传统做法,第一个采用了回锅的办法。
除了在汤的做法上改进以外,何连江还不断地丰富菜的花样,从最初只有炒羊肉、拌羊肉等三四个做法,到现在何连江已经能做出二十多道跟羊相关的菜品,不仅如此,他还在自己的店里推出手抓羊肉这道招牌菜来吸引顾客。
何连江:“我的手抓羊肉供不应求,每天都不够卖的。就是腿上的这一块肉
就那么一小块肉,这一只羊就只有四块这样的肉,就只够一盘的。
何连江:“四块有一斤吧。”
姬广玲:“都想吃这个菜,为什么呀,为什么它好吃呀,它不塞牙、它肉嫩
这是一只羊身上最好吃的肉。”
何连江的这道招牌菜从2004年推出以来,在市场上就反响不错,普通的羊肉是20元1斤,而这手抓羊肉就能卖到22元1斤,可何连江却对这道菜实行限量供应,从来都是每天只卖8盘绝不多卖。
何连江:“哪怕是多了,就明明有10份手抓羊肉,来这儿10桌也不能都给他上上,有的吃得上、有的叫他吃不上,哪怕这一个菜,叫他回家之后还想着,改天他非再过来不可。”
好手艺再加上独特的经营方法让何连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保持了不错的业绩,他的生意一直挺红火。现在西集镇的羊肉汤馆几乎家家都有些能让消费者记得住的特点,羊肉汤馆老板是绞尽脑汁想在竞争中取胜,而西集镇的村民却静下心来专心养羊,村民李运成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后来他看到羊肉汤馆越来越多,便回家养起了羊。
牛逸群:“羊肉汤的发展带动我们西集养羊业的发展,全镇山羊的养殖10万多只,再加上羊的贩运,老百姓贩运一只羊,利润不会低于20元钱,加工一张羊皮又能纯挣30元钱。”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