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娘家带回的产业(2006.3.23)

2010年02月24日 13:53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这里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于寨村,这样的情景,天天都在发生。

  

    记者:“你这一天到你这里来锯的树有多少?”

  

    板材加工户 于满成:“这一天得解20多立方,去掉2立方的废料。”

  

    


板材加工户 于进财:“谁家要过板,我们把板子拉过来,然后过完板之后给人家送去,完了之后卖刨花。”

  

    板材收购商 宋留柱:“反正在一月里头,一车二车发不完。”

  

    在这个村里,240户村民其中170多户都从事桐木拼板或与拼板相关的行业,有的搞拼版,有的搞解板,有的搞刨光,全村的桐木拼板年产值达到700万元,生产的各种级别板,有的出口到日本韩国,有的卖往河南、安徽等地。然而,这个村就在5年前,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当时全村的人均收入只有1700元钱。

  

    荷泽市牡丹区于寨村支部书记 孙大用:“那时候困难得很,没有经济来源,赚个钱除了种地的,没法弄的。”

  

    


当时,村民的主要收入靠地里的小麦玉米等作物,没有其他副业。2001年,孙大用当选了村支部书记,看到村里的贫困面貌,她想着怎么才能摆脱这种窘境。一天,她突然想到自己娘家的两位哥哥这几年的桐木拼板加工生意做的非常红火。于是,她决定回曹县庄寨镇娘家向两位哥哥取经。

  

    荷泽市牡丹区于寨村支部书记 孙大用:“那时候我哥修板的,如果能在这边发展,觉得他那边修板的,我们这边可以向那边去卖,这样想就做了。”

  

    曹县的庄寨镇是菏泽市的“经济第一强镇”,离于寨村只有8公里,全镇3000多戶木材加工作坊、300多家专业化木材加工企业,加工出口的桐木拼板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这次回娘家孙大用呆了半个月,她把哥哥的桐木拼板加工手艺学会,同时又向娘家借了3万元,买了一车梧桐树,回到于寨村后,借着邻村的机器设备搞起生产。就这样,第一车桐木拼板加工好了。

  

    荷泽市牡丹区于寨村支部书记 孙大用:“用着三轮车拉着一车一车拉着去卖,卖到庄寨镇城隍庙。”

  

    


靠着庄寨镇稳定的销售市场,孙大用的第一批桐木拼板卖了3万5千元,赚到钱后,她觉得这种桐木拼板生产在村里发展有很好的优势,至少销路不用发愁,于是,她开始动员村民搞加工,村民于进岭的妻子被说动了,但穷怕了的丈夫却另有想法。

  

    于进岭的妻子 赵香莲:“这村里也没有什么副业,想自己干了。”

  

    荷泽市牡丹区于寨村村民 于进岭:“害怕赔,家里没有钱。”

  

    于进岭当时是村里的贫困户,父亲早年去世,三兄弟由母亲拉扯长大,结婚的钱还是东挪西借的,他害怕本来就穷的日子,万一赔了更穷上加穷。可妻子赵香莲不这么想,她觉得正因为穷所以更应该试一试,一气之下,她也和孙大用一样,回了娘家。

  

    


妻子 赵香莲:“我哥我姐给一车树的本,那时候一车树不多,20来方,就是一万,那时候树也特别贵,700多一方,就得一万好几。”

  

    赵香莲从娘家借了2万元钱,直接买成梧桐树拉了回来,木已成舟,于进岭只好跟着妻子一起干。就这样,2001年于寨村发展了十几户,靠着庄寨镇的市场起家了。但是,正是由于庄寨镇桐木拼板加工已经具备规模,周边县市的梧桐树早已被他们收购光。于寨村刚发展的产业原料吃紧,几个村民商量后,决定到山西、河南去买树。

  

    荷泽市牡丹区于寨村村民 于喜安:“那个地方六百八九,七百那样一立方,来到家,包括柴油贵,运费,路上有的车上证不全,罚罚款,吃饭,这一车费用加上,回到这里之后就合到七百八一立方。”

  

    一时间,买树、买拉锯、买冲锯村里热热闹闹地搞起桐木拼板加工。由于桐木拼板质地轻盈、色泽淡雅、纹理美观,主要用于家具的装板,或室内装修的装饰板,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村民生产的拼板拉到庄寨镇基本不愁销。

  

    


泽市牡丹区于寨村村民主任 于保生:“一车都拉到5、60方,都能赚到6、7000块钱,都是稳拿。”

  

    桐木拼板加工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主要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不同的规格板,然后拉到已成规模的庄寨镇去卖,一车树稳赚6000元左右。2002年,村里的加工户就增加到100多户。随着规模大了,市场也发生了变化。村民也就不再拉着板车到庄寨镇上卖,开始吸引地客商前来收购。

  

    记者:“怎么跑这么远的地方来收购这个板材?”

  

    河南客商 宋留柱:“因为在这个地方木材多,你不来拉,别的地方不行,都来这儿拉。反正是每年都少不了,反正是7、8车少不了。”

  

    


菏泽市牡丹区于寨村村民:“现在的规格都是提前给说,提前说了要啥规格,搬到这儿了,来了以后就是给他装货。”

  

    记者:“这一车能拉多少板?”

  

    外地客商:“拉200片,拉200张。”

  

    到了2003年,于寨村的生产专业户一下子增加到170户,就是因为发展过快,而前来收购的客商并没有增加,村里一度出现拼板过剩,卖不出去。

  

    


村民 于喜安:“收购商少了,走不出去。”

  

    村民 于俊领:“就是没有人要了,你做了也是放着,反正价钱也比以前低,大概一个立方要便宜1、200块钱,没有利润我们也不想脱手,不想卖出去。”

  

    拼板多了,收购商少了,各级板的价格平均下跌200元每立方米。村民嫌价格低都不愿意卖,压在家里多的3、4十立方米,少的也有十几立方米。直到有一天,一位叫余柱生的村民从外地联系了2个大的收购商才改变这种现状。

  

    于柱生:“咱的价位如果没有外边高,就到外边去了,有的觉得合适了就卖给我们了,觉得不合适了,就不卖给我们。”

  

    


记者:“你这个板材拉回去是做什么用?”

  

    河南客商 宋留柱:“卖给家具店,多有户,有好多户,家具店里面,反正是有的整车给他,有的是要半车啊。”

  

    河南客商宋留柱就是于柱生找来收购拼版的,原本他在庄寨镇收购,看中于寨村丰富的拼板资源,同时竞争者少价格相对较低。而对于村民而言,拼板已经积压不少,卖给宋留柱既省了运费,又比原有几个客商开的价要高,都纷纷将拼板卖给宋留柱。而于柱生也从中收取每立方10元的中间费用。

  

    于柱生:“就几个合伙在这儿拉,在这儿拉也方便了,也不用跑那么远了。”

  

    


于寨村的村民桐木加工收入多的一年能赚7、8万,少的也能赚3、4万。象于进材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拼板加工大户。

  

    于进材妻子:“应该说我们家在村里不能说是最富的,但是也是说过得去的。”

  

    除了于寨村,在大黄集镇像这样就这五六年时间,发展起来的桐木拼版专业村还有十几个,从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他们当中除了卖拼板赚钱,有的专门经营解板、压刨生意,还有的专门收购锯末、树皮等下脚料。

  

    记者:“刨花怎么卖?”

  

    


村民 于进财:“卖2毛2、3一斤。”

  

    记者:“你一天大概能收入多少刨花?”

  

    村民 于进财:“能卖2、300块钱吧。”

  

    记者:“这个锯末你们拉过去干什么用?”

  

    


锯末收购商 马军:“拉回去晒干卖厂里,卖厂里做板。”

  

    拉锯户 于满成:“树皮也能卖钱,打碎了,啥都有,柴火也能卖一两毛。”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