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3:55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蒋善亚:“我们几家加工厂办起来,把价格抬起来了,我说好了4.8元一斤,等一会儿他们电话就打过来,人家说要5元一斤,等会儿又说要5.2元一斤。”
2003年,蒋善亚办起了这个蛏干加工厂,原因是当时蛏子的价格一落千丈,他办加工厂,就是想通过延长销售期,解决蛏子的销路,没想到仅仅三年时间,
蒋善亚:“特别是5月1日,价格又抬高了,我一天要加工一万斤,现在收只能收3000斤,抬高了没办法就只有停几天。”
浙江省宁海县的长街镇处在当地两条河流象山港和白峤港的入海口,生物饵料丰富,产的蛏子有一种特有的鲜味。
一个鲜字成了长街镇蛏子的招牌,他们的蛏子从来都是以鲜销为主,他们对加工的蛏干也从来看不上眼,因为他们认为,加工后会破坏蛏子的鲜味。村民张可强多年来一直坚持只卖鲜蛏,他觉得只有靠这种特有的鲜味,才能留住客户。
张可强:“和野生的一样的,肚皮里咬下去不是软的,而是挺香的。送人,吃了一次还要吃两次。”
蒋思金:“本来7元一斤,人家的蛏子全上来了,小贩不想要,你就是5元一斤也要卖了,抛掉了,就一斤降2元。”
眼看着价格一天天往下降,大家都心急如焚。长街蛏子都是鲜销为主,因而季节性很强,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长街蛏子味道最鲜美的时候,而一旦过了这个季节,原有的鲜味将大打折扣。
这时,一直从事鲜蛏贩运的徐林青发现,许多福建人来到长街镇,他们找到徐林青,请徐林青帮忙代收村民手中的鲜蛏。
本地人卖不出去,那么这些福建人大批量的收蛏子,他们又销到哪里去了呢?徐林青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门道。
福建人加工的蛏干要经过煮熟、剥壳、清洗后,才能烘干成干品,不但颜色远不如鲜蛏,而且干硬的口感完全破坏了长街蛏子特有的鲜味,徐林青觉得太不上档次,把长街蛏子的品质给糟蹋了。这种送上门、旱涝保收的买卖,徐林青只做了几天就不再做了。
徐林青:“不上档次,蛏干是晒干了的,煮嫩了再吃,肉的鲜味不太好,煮了以后,鲜味不太好。”
陈宝国:“我发货量一般是每天七八千斤,每天有这么多,都是做蛏干,福建莆田、福州、泉州、福清都喜欢吃干的。”
尽管如此,徐林青还是看还是觉得鲜的要比干得好,他自己收购了一车3000公斤鲜蛏运到上海,他觉得,在喜欢吃鲜货的上海人那里,肯定会有市场,并且价格也不会低。然而到了上海他就傻眼了,他的蛏子根本就卖不上价。
这一趟上海之行他就亏了一万元。长街人津津乐道的高品质蛏子,在上海这么大的一个鲜货消费市场,竟然会卖不出去。鲜的卖不出去,干的又看不上眼,这让大家对长街蛏子的期望,一下就由高峰掉到了谷底。
此时,那些福建来的收购商早就已经走了,眼看马上就到了季末,而蛏子的销路还没有着落,大家一筹莫展。这时村民蒋善亚再次想到了福建客户做的蛏干,她偷偷跑到福建去考察,她想了解在福建,蛏干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长街人不当回事的蛏干,在福建竟有这么大的市场,这给蒋善亚很大触动,她开始转变只卖鲜蛏的观念,2003年,她投入50万元,加工起了过去她看不上的蛏干,结果她卖出了比别人的更高的价格, 原因是她长街蛏干个大肉多,.
蒋善亚:“我的比别人卖得高,别人卖40元一斤,我能卖50元一斤。”
尽管长街镇的蛏子大多是加工成蛏干销售了,但是对蛏子的鲜味他们一直耿耿于怀,能不能既做成干,又保持长街蛏子的鲜味,2005年,张理平开发出一种新的蛏干,这种蛏干不再需要经过蒸煮这道工序,使长街蛏子的鲜味得到最大程度保留。
张理平:“这是冷风吹干的,不是很干很干的,这样就保持了原来的味道,只要放到水里一泡就和新鲜的一样了,目前我们的订单有20多吨。”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