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3:55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市民:“不知道,蛇皮吧?”
市民:“不知道,这好像就是人造革吧。”
记者:“想知道是什么皮做的嘛? ”
市民:“想知道。”
记者:“这是鱼皮做的。”
市民:“真的呀?我看看,我看看。”
市民:“不太相信。”
记者:“知道这是用什么皮做的嘛?”
养殖户:“这不会是用鱼皮做的吧?能做这么好看啊?”
近两年来,很多余杭区的黑鱼养殖户们,都知道现在黑鱼的皮可以用来加工成皮革,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自己家池塘里养的黑鱼的皮可以加工的这么漂亮。
运河镇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养殖黑鱼,随后的两年里,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很快成了附近黑鱼的主要产地,可是好日子没有两年,2001年,最早养殖黑鱼的沈金荣发现,养黑鱼别说赚钱,连保本儿都困难了。
即使这样,沈金荣还是赔本儿卖掉了他的鱼,因为如果当年不卖,只会越养越亏。
沈金荣:“我当时这样的池子,我养了7000斤,6000多条鱼吧,那价钱低也得卖呀,不卖给它们吃的话更亏。”
新鲜的黑鱼当时在市场上出售,主要是以食用为主,1斤左右的黑鱼在市场上最受欢迎,过重的黑鱼反而不好卖。
沈有林:“价格低,最低的时候卖到4.5元一斤,卖不出去就要继续养大了,那时候价格不稳。”
因为黑鱼是食肉性动物,饲料是这些养殖户们养殖黑鱼过程中最大的成本,如果养出来的鱼在当年卖不出去,每多养一年,饲料钱就是一笔很昂贵的费用。
养殖户:“一板小鱼20斤,卖30块钱,一池鱼一天就要吃20板,一天就600多。”
养殖户:“那时候那鱼多的,都一车一车往出拉,拉都拉不完。”
沈金荣:“我那年亏了2万多,我养的不算多,他们有的养的多的亏了十几万呢。”
黑鱼的养殖行情不好,很多农民都打算来年把鱼塘填掉,不再养鱼了,这个时候镇里传出话来,说是黑鱼养殖协会要在当地张罗着开家黑鱼深加工公司。
于是,在2001年黑鱼市场行情最不好的那一年,一家专门做酱黑鱼的,黑鱼深加工公司在运河镇落户了。公司一开张就开始收购农民们养殖的黑鱼做酱黑鱼。可是开工没两天,公司的经理沈玉良发现了一个问题。
沈玉良:“我们酱的那个黑鱼是连皮一起的,但是那个鱼皮特别牢,很难撕的开的。”
鱼皮这么结识,让沈玉良有了一个想法。
在南方一直有公司在加工蛇皮,鱼皮和蛇皮的相似性更加坚定了沈玉良要加工鱼皮的信心。他从外地请来师父,一起研究加工鱼皮的技术,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到 2003年,渔业公司正式开始加工黑鱼鱼皮了。
记者:“像这种染了色的鱼皮,一般是经过了多少道工序啊?”
沈玉良:“这种鱼皮一般是经过了十几道工序的了。”
记者:“我看这个鱼皮这么薄,这能结实嘛?”
沈玉良:“很结实的,你看这样两个人用力拉都拉不坏的。”
沈金荣:“现在我不怕了,假如我卖不出去,现在有深加工了。你看我那一池子鱼,有8000多,我就不打算卖了,今年秋天一起卖给他。”
沈有林:“这鱼养到一斤多就卖,卖不出去就接着养,养大了可以拿去厂里做皮鞋嘛。”
沈玉良:“这池鱼养大吧,养大了卖给我。”
养殖户:“看看行情吧,能养大就肯定卖给你。”
2006年,公司开始收购三斤以上的黑鱼,这些送到场里后,经过宰杀就开始去皮了。给黑鱼去皮是个技术活,虽谈不上什么独特的技巧,但是动作却一定要熟练。
记者:“你这怎么还用两把刀来去皮呀?”
同样,给剥下来的鱼皮去鳞也是有学问的。剥下来的鱼皮经过碱膨胀后,鱼鳞自然就松了,所以,用铁片轻轻一刮就脱落了,这样不会损失鱼皮本身的花纹。
沈玉良:“你看,这个鱼皮,像百叶窗一样的,这个是立体的,很好看的。”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