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寿菊遭遇了谣言(2006.8.21)

2010年02月24日 13:58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2005年初,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遭遇了一件让他们很头疼的事。这一年,原计划种植万寿菊的农户突然改变了主意。

  

    呼伦贝尔市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员 刘海英:“万寿菊发展到很顺利的时候,有一天,一批批的农民把种子和化肥都给送回来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呼伦贝尔市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员 朱鸿瑞:“全给退回来了,退了将近1万多亩。”

  

    2004年,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在扎兰屯市发展万寿菊产业。按照合同,公司垫资为农户购买种子化肥,收获时再以每公斤0.6元的保护价回收。一纸合同解决了农民投资、技术和销路。很多农户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致富项目,也愿意种植。

  

    


呼伦贝尔市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员 朱鸿瑞:“老百姓都挺认可,报名的人员都不少,报了大约2万多亩。”

  

    就在公司的技术员准备指导农户播种的时候,很多人就把发到手的化肥退了回来,种植面积一下子从原来计划的2万多亩降到了400亩,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已经签了合同的农户改变了主意?是不是这个地方不适合种植万寿菊?

  

    呼伦贝尔市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肖玉明:“你像现在种得好的地方就是,我们赤峰地区,扎兰屯地区,黑龙江也有好多地方也种,现在全国最好的就是新疆。”

  

    万寿菊适合在纬度41—47度的地区生长,这一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菊花中叶黄素的含量高,扎兰屯就处在这个地理位置上。那么,问题是不是出现在市场方面?

  

    


肖玉明:“市场非常好,现在整个国际市场80%的份额都咱们中国占领这个份额。”

  

    从万寿菊中提取的色素油有“软黄金”之称,在国际市场上每吨售价高达70多万元。目前万寿菊色素油提纯加工生产线在国内只有一家,而国内外对色素油的需求量正逐年增加,仅美国年需求量就达3—5万吨。这么好一个项目,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种植呢?当地政府在调查这起事件的起因时发现,原来准备种植万寿菊的几个村都在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

  

    蘑菇气镇兴龙沟村村民委主任 谷长喜:“说男孩和女孩不能采这花,采这花呢,他就不生育了。”

  

    呼伦贝尔市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员 朱鸿瑞:“说女同志,小丫头,不生育,还有的说男的没精子。”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农户出现这种思想是不是与当地的风俗有关,可随着调查的深入,大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呼伦贝尔市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员 朱鸿瑞:“都是谣言,我们已经种了8年了,根本没这种情况,这是最大的阻力。有好吃懒做不愿干的,他就宣传这种东西。

  

    谣言的四处流传,使本来万事俱备的万寿菊产业的计划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兴龙沟村这一年也认种了60亩,眼看着有起色的产业就要付之东流,村干部挨家挨户做起了工作。

  

    蘑菇气镇兴龙沟村村民委主任 谷长喜:“有人信,完了我跟他解释,说这要是那么灵的话,就不用结扎了,说那样的话,那结扎还怪疼的,还割一刀呢,那不完了咱们都种点花,政府种点花,上地走一趟就节育了吗。”

  

    


我国是世界上色素万寿菊的主产地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增加很快,目前已过20多万亩,占世界三分之一。据专家分析,万寿菊中含有19%的黄色色素,是提取纯天然黄色素的主要原料。

  

    肖玉明:“它是提炼叶黄素,主要是化妆品,药品和食品添加剂,食料添加剂,美国凡是这几种高档产品,不允许用人工合成色素,必须用天然植物中提炼。现在发展中国家,你像咱们中国在南方城市省份用得也很多。”

  

    既然从万寿菊中提炼的叶黄素能作为食品添加剂,那么万寿菊自然也不会危及到人体健康。然而,不论企业技术员和镇里的干部怎样讲道理,村民们对于种植万寿菊的事仍然无动于衷,在这些村民的眼里,万寿菊对人体的危害甚至超过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但兴龙沟村的石桂娟就不信这个邪。这一年,刚结婚不久的石桂娟种了2亩万寿菊,看到石桂娟种起了万寿菊,村里的一部分人也动起了心思。但那个传言依然是他们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蘑菇气镇兴龙沟村种植户 刘志英:“他们说的,没生过小孩的,说上花地里摘花,说害怕不生育,说年轻的最好不摘,我说老太太摘呗。”

  

    


蘑菇气镇南平村种植户 董宝才:“有一些小姑娘啥的,不上地栽,或者是怀孕的孕妇什么的不上地栽,上地的主要都是劳力,男同志,或者就是岁数大的,超育龄的了。”

  

    为了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公司除了将种子、化肥赊给石桂娟这些率先种植万寿菊的农户,无偿提供种植及采摘技术服务外,公司还与她们签订了保证种植户收入的合同。

  

    肖玉明:“每亩地保老百姓750元钱,你要是达不到750元钱,我起来给你补,咱们当时的想法呢,就是让农民放心。”

  

    然而,到了收获季节,让肖玉明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

  

    


肖玉明:“好多户采到500、600元钱的时候,他就不再采了,那花在地下都烂了,我没必要再采了,反正企业最后给我补到750元。”

  

    肖玉明没想到这纸用以保障最低收入的合同,却成了种植户最高收入的标准。这让他哭笑不得,如果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种植,每亩收入至少在800元以上,他决定到村里为种植户好好理理这笔糊涂账。然而,人们对于摘花这种细活却不太适应。

  

    蘑菇气镇蘑菇气村种植户 姜美华:“总得忙活这个事,你要是种大田就不用这忙活了。”

  

    记者:“那你这采一次你就有收入了?”

  

    姜美华:“对,采一次有一次的收入。”

  

    


记者:“你这采不等于采钱一样吗?”

  

    姜美华:“采钱是采钱,采钱它费事呀。”

  

    蘑菇气镇蘑菇气村种植户 关成喜:“这是一个礼拜一揪花,一个月可以采4次,一直采到老秋,它就麻烦在这儿。”

  

    摘花的事虽然麻烦,但对于他们来说毕竟多了一份收入。到了年底,有两件事又引起了人们的关心,一是亩产750元是不是最高收入。

  

    


蘑菇气镇蘑菇气村种植户 关成喜:“这花这要是有精神的人,最挣钱了,一亩地最好能出1500元钱,1千元钱,像俺这亩地,平均也得达到1千元钱。”

  

    第二件事就是:石桂娟怀孕了,她一下子成了村里的明星,因为她的怀孕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生命能否诞生,也意味着一个新产业能否顺利发展。

  

    2006年初,石桂娟顺利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下子,关于摘花不生育的谣言不攻自破了。

  

    蘑菇气镇兴龙沟村种植户 刘志英:“有些人瞎造谣言。你信不信?这媳妇儿生的孩子不也挺好的吗。”

  

    蘑菇气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王世峰:“通过这方面,可以说,反响非常好。对原来那种思想呢,顾虑都没有了。”

  

    


2006年,华裕公司在合同中取消了保障种植户最低收入的条款,但这并没有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一开春,各村就开始行动起来,种植规模一下子从2005年的400亩上升到12000亩。

  

    肖玉明:“今年一共这1.2万亩,要给农民直接增收这块,也能达到600万,如果说我们厂子建这个生产设计能力,如果能达到3万亩的时候,老百姓要直接增收就要1500万。”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