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里的财富(2006.9.4)

2010年02月24日 13:59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这是山东省沂蒙山区中的一个神秘的山洞。

  

    因为方圆10公里荒无人烟,这个被荒凉淹没的山洞几十年来被人遗忘。

  

    然而2004年6月的一天,山洞里出现的几个人影,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两个月后,这个叫戴玉磊的农民,从被人遗弃的山洞里,拉出的东西令人难以置信。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第一茬出了1万斤左右,价格3元1角卖的,能卖3万5、6千元。”

  

    戴玉磊从山洞里拉出的是白花花的蘑菇,那一年他收入了12万元,在当地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村里来的一个陌生人。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战争年代留下了不少做兵工厂用的山洞。2003年,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四处打听哪里有这样的山洞,在张家庄子村正巧遇到了戴玉磊。

  

    经过交谈得知,这个叫刘召东的人想利用周围的山洞种植蘑菇。戴玉磊和其他村民对这个送上门的致富门道并不感兴趣。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当地以前没有种过这种蘑菇。”

  

    记者:“见过吗?”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没见过。”

  

    记者:“吃过吗?”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没吃过。”

  

    村民 张德福:“光传说能行咱不敢种,因为咱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

  

    刘召东只好花2000元钱承包了当地一个2000平方米的山洞,准备种植双孢菇。花那么钱包个废弃的山洞,村民们一时议论纷纷。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那时候我们这边的山洞一直空了很多年,他过来后拿钱承包这个山洞,我们都不理解,都以为他不是拿钱打水漂吗?”

  

    


那么,临朐县的刘召东,又为什么跑到沂水县来种植双孢菇呢?

  

    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国家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种食用菌,被称为“世界菇”,我国目前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刘召东所在的临朐县蒋峪镇1998年引进了市场畅销的双孢菇,利用大棚进行试种。由于双孢菇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4到20度,所以夏天和冬天都不能生长,而这两个时节市场上双孢菇紧缺。怎样才能让蘑菇此时上市呢?当地农民储存地瓜的地窖让刘召东动了心思。

  

    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村民 刘召东:“瓜窖最大特点是一年四季恒温,保持在14度左右,基本上夏天最高不超过十六七度。”

  

    这个温度恰恰在双孢菇生长的适宜范围内,2001年12月,刘召东在自己的地窖里试着种植了双孢菇。两个月后,刘召东的地窖蘑菇上市了,这时正是蘑菇市场紧俏的时候,虽然数量不多,但一上市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村民 刘召东:“大棚菇在2元左右,大棚菇没有了,地窖菇一下子种出来,马上到了3元多。”

  

    村民 刘庆军:“大棚菇1、2、3月不出菇,4、5月又出菇,一般天冷了不出菇。”

  

    因为温度适宜,地窖里的菇一茬接一茬生长着。一年下来,50平方米地窖产生的效益是同等面积大棚菇效益的一倍。刘召东想扩大规模,但当地的地窖是有限的,如何反季节生产蘑菇,成了刘召东的心病。

  

    一次,刘召东到蒙山旅游时,了解到当地有很多战争时期留下的山洞,而这些山洞一直闲置没用。刘召东马上想把这些山洞利用起来种植双孢菇,如果让当地农民一起种植,就会形成一个反季节蘑菇生产基地。但当他找到当地村民时,没有一个人愿意干。

  

    


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村民 刘召东:“他们都没见过这个东西,也不了解市场行情,也不懂技术,他们也不敢做,只能做出来让他们看。”

  

    2003年4月,刘召东在承包的山洞里种上了蘑菇。很多村民把目光投到了他身上,成与败,他们在期待着一个结果。

  

    村民 彭绪伦:“心里没底,种这个蘑菇行不行,能不能赚钱,投入的钱能不能收回成本。”

  

    两个月后,当戴玉磊等村民来到山洞里看热闹时,都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感觉不可思议,因为这种菇它长得非常好看,有点白玉似的。”

  

    更令他们不可思议的是,2000平方米的面积,两季双孢菇种植下来,刘召东竟然收入了4万多元。

  

    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村民 刘召东:“山洞的特点是在任何季节都能种,大棚就是一年只能种一次,在秋天种一次,那时数量很大,全国各地都种,市场非常疲软,价格非常低。”

  

    刘召东利用山洞种植的双孢菇上市时间是6月份,而当时市场上已经没有大棚菇了,避开了大量双孢菇集中上市的时间,反季节上市的价格自然要高,不少客商自己打听来收购双孢菇。

  

    


上海客商 张劲春:“比大棚菇贵,差一元多,深圳、上海、北京都有销售。”

  

    本来想看刘召东笑话的戴玉磊,被眼前的事实惊呆了,随后他也做出了一个让别人吃惊的举动,花6000元承包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山洞,开始种植双孢菇。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上料在6月份,7月下旬出菇了,能出到11月份,之后过几天马上再投入到下一次运作,一年四季都能产菇。”

  

    在刘召东的帮助下,戴玉磊一年收入了12万元,周围有条件的村民们开始承包山洞,价格也从几千元涨到了数万元,曾经废弃的山洞成了“香饽饽”。随着种植双孢菇人的增多,反季节蘑菇源源不断运往各地的市场。 2004年,福建省福鼎市贩运双孢菇的林启薛,在上海市场上看到了这种反季节蘑菇,价格比自己的高很多。

  

    


福建客商 林启薛:“6月份刚长出来的菇一斤5、6元,7、8元都有。我们福建那里天气热,只有11月长菇长到次年3月份就没有了。”

  

    林启薛顺藤摸瓜来到了蒙阴县东峪村,开始在当地收购反季节的双孢菇。后来他花8000元也承包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山洞,边收边种,利用自己原来的销售渠道,把蘑菇卖到了福建。

  

    目前沂蒙山区反季节双孢菇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多平方米,年产鲜菇500多吨,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年创产值 400 多万元。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