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4:00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村民:“你看这就是我们的香榧王,已经有1300多年了,到现在还在结果。”
这个当地的小伙子带着我们走了3公里的山路,一直爬到山顶我们才见到了这棵古树虽然树龄很大,但是每年仍然能产1000公斤的果子,而且一颗果子可以卖到10元钱。
记者:“就是那棵1300年的树,你们都知道是吧。”
村民:“对呀,我们都知道的。”
村民 骆蔡喜:“那时候香榧的价钱卖不的高,有的时候我们把它摘回来,卖不的好,气的都把它当柴烧了。”
但是事情从2000年开始有了变化,2000年以后香榧的价钱一年比一年高了起来,西坑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把目光瞄向了山里野生的香榧树。为了把这些树公平合理的分到每户村民的手中,每个村子都想了各自的办法。
所谓的等级就是指树的大小,在分树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树的等级又要考虑到产量,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公平分配,就出现了,一棵大树要有几家人共同所有的局面。而山顶那棵1300年的老树由于产量高,就分给了3户人家,但是这棵古树却给这3户人家带来许多不便。
骆生:“树采起来麻烦,还要分什么的,所以他们主动提出不想要的。”
骆生就是这三户人家中的一户,因为产量要三户平均分配,所以一户摘果,其他两户还要监督,并且这棵老树长在海拔800多米的山顶,从山下走上去,需要走将近一个小时,而果实的价钱又不比别的树的价钱高,于是三户人家商量着能不能把树转让给一户。
因为骆生当时是村里的干部,虽然他自己也不想要这棵树,但是既然村民提出来了,他觉得作为村干部就得有点牺牲精神,所以也就和另外两户村民换了这棵树。本来以为是吃了亏,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好事还在后面等着他呢。
2002年有人找到了骆生,要收购他的香榧,但却提出了额外的要求。
骆生:“他们就找到我,就说让我把这棵树的果子单独储存,然后他们要收。”
记者:“可是单独储存是不是比较麻烦啊?”
骆生:“那给的钱也多啊,那要是再多给我加钱,让我给他送过去我也愿意啊。”
骆冠军:“我父亲就是贩卖香榧的,我从深圳的回来的时候我的哥哥他们都已经开始做香榧生意了,而且已经有点起色了,我就回来一起做。”
可是当时香榧的市场行情并不好,炒好的香榧一斤也只有20多元钱。这时候在深圳打工时见到的一些事情提醒了骆冠军。
骆冠军:“那时候在深圳看到一些超市里卖的开心果一些国外的坚果,包装很好,而且价钱卖的很高,我觉得我们的产品应该改进。”
村民:“2000年的时候香榧只卖3,4千,现在就不一样了去你年还欠收呢,还卖了3,4万呢。”
过去农民摘香榧只是为了换个零花钱,可是现在香榧已经成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他们摘起香榧来,也格外的小心。像这样高的梯子叫蜈蚣梯,最高的可以到20米。为了摘到树上的每粒果子,也为了不伤害榧树,摘香榧的村民都要在腰间绑上绳子,一直爬到树的顶端。因为一粒成熟的香榧需要长两年的时间,所以往往是一个树枝上就有今年成熟的香榧和明年才能成熟的小香榧。
村民:“这是钱,两颗就是一块钱啊!”
2002年开始,诸暨的很多香榧加工企业都陆续的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打出了自己的包装。而这个时候骆冠军想到了家乡的那棵1300年的古树。
骆冠军:“现在这棵树,我们不仅仅是卖这个果实了,我们卖的是这棵树的文化,那可以说这棵树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于是他找到古树的承包者骆生,让骆生把这棵树的果实全部卖给他,而且这棵树结的香榧要和其他的树的香榧单独分开,在价钱上,每公斤他要多给骆生30元钱。而经过他加工后的香榧就是论个卖了。
记者:“这个为什么这么贵呢?”
骆冠军:“因为这是一棵中国仅有的,1300年的香榧树上结出的果子。”
现在全国每年香榧的产量最多也不会超过600吨,而千年以上的香榧树却仅此一棵。当时没人愿意要的树现在成了真正的摇钱树,过去把树转让给骆生的两户农民都很后悔,而村子里的其他农户更是羡慕的不得了。
村民:“那棵树收购的价钱比别的树的价钱高啊。”
记者:“那你们都想要那棵树吧?”
村民:“谁都想中500万啊。”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