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做成罐头卖(2006.11.9)

2010年02月24日 14:06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CCTV视频播放

  入秋以来,每当天色渐暗,广平县秸秆禁烧办的董秀杰和他的同事,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巡逻检查。

  董秀杰:“我们每天晚上就查。”

  记者:“每天晚上都查?”

  董秀杰:“每天查,查到深夜。而且这个主要路口,都有人值班。”

  然而绕了广平好几圈,查了整整三个小时,这天晚上董秀杰他们依然没有发现任何焚烧的迹象。这在他们往年的检查工作里是从来没有过的。

  广平县有玉米地16.6万亩,每年的玉米产量是5.9万吨。平均每1公斤的玉米产生的秸秆是4公斤。这就意味每年有23万吨的玉米秸秆产生。每当玉米丰收时,这剩下的23万吨秸秆就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贾朝堂:“一点没有用,有的在地里点着了,有的拉到地头、村边,拉到哪儿烧到哪儿。”

  焚烧的浓烟污染了空气,随意地点放也让火灾事故变得频繁。每当这时,也正是秸秆禁烧办的干事最疲于奔命的时候。白天宣传车,晚上巡逻车,外加水车跟随四处救火。秸秆没地儿放,不烧掉就占着耕地,所以查归查、罚归罚,这焚烧的火还是左一把右一把地起。可是到今年,广平县的秸秆忽然没人烧了。

  这是广平县兰村村民曹爱民家的田地。据说兰村几千吨的秸秆每天都奔着往这拉。

  记者:“今天人不多啊。”

  村民:“这个天不好。”

  记者:“天不好?”

  村民:“天不好。天好,这儿车都满了。”

  人多的时候,像这样装满秸秆的大车一天能有四五十辆车,一直拉到天黑。这么多的秸秆为什么都集中拉到这来?原因其实很简单,秸秆拉到这来就能换钱。

  记者:“师傅,您这一车卖多少钱啊?”

  村民:“百把元钱。”

  记者:“百把元钱呢?这有什么要求吗?这个收购有什么要求吗?”

  村民:“落好点的,去泥。有根不要紧,不带泥。”

  只要把秸秆捆扎好,根部不带泥,一吨秸秆的收购价是一百元左右。这片田地占地70亩,可存秸秆2000多吨。花二十多万买了一堆平日被人废弃的东西存在这。这个曹爱民是何许人?他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曹爱民原来是跑运输的。2004年的一天,他听邯郸的朋友说,现在有种技术设备能把秸秆做成供奶牛吃的饲料卖出去。在广平,秸秆资源是最不用愁的,随便丢弃焚烧的秸秆真的能卖钱?曹爱民隐约感觉到也许自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于是曹爱民开始骑着他的摩托车四处打听。哪儿有加工秸秆饲料的工厂就往哪跑。别人不让看,他就躲在门口偷着看,有时候还混进厂里,给里面的工人打打下手帮帮忙,借机打听。

  曹爱民:“每天都这么干。你了解不到这个机器,这个功能、这个销售,咱没法干。”

  曹爱民这一跑就是6个多月。周围村民听闻了议论纷纷。秸秆加工一下就能卖钱?如果真有这么好的事,那早些年烧它干嘛? 这时,原本在一边犹犹豫豫的老曹的老婆也开始急了。

  袁金玲:“主要是你有生意干了,你何必再投那资。愁得你一天愁眉不展的,你何苦呢?”

  实际上,曹爱民当时的确愁眉了好一阵。购买一套完整的秸秆饲料加工设备需要三四十万元,这并不是一笔随便就可以拿出的小数目。真正促使曹爱民下定决心放手去做,还和一个叫郭进军的人有关。

  在广平县,郭进军算得上是最早做起秸秆饲料的人。2003年,他从报纸上看到这个项目,几番打听后便不声不息地自己买下设备埋头干了起来。

  郭进军:“切碎了以后,经过那个机器,那个皮带上去,然后再这加温,加温压块,最后从这出来就成功了。”

  通过高温高压的扎制,秸秆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个小块头模样,郭进军喜欢把它们称为“秸秆罐头”。正是这些,带着浓浓糊香的秸秆罐头为他打开了生意销路。

  记者:“都销到哪去?”

  郭进军:“现在销到内蒙古、上海、江苏那一块。都是大的养牛场才要这个,喂牛用的。”

  当初,郭进军之所以敢下买设备,正是因为他发现,内蒙古、上海、江苏这带的养殖场,每到四五月牧草青黄不接时,牛羊的饲料就非常缺乏。而自己的秸秆罐头,体积小,运输方便且储存期长。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郭进军:“都是自己找的客户,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去年呢?去年什么情况?”

  郭进军:“去年基本都没有存货了。出来之后,全部都销了。”

  秸秆罐头销路好,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加工后的秸秆由生变熟,本身含有的蛋白质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更容易被牛羊采食和吸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牛羊的增肉率和产奶率。并且,它食用起来非常方便,只要泡水自然化开,牛羊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一吨秸秆收进来加上设备折旧费等,费用成本是150元,卖出去的市场价是400元左右。一个月1000吨的产量,纯利润就是25万。郭进军越渐红火的秸秆罐头生意,引起了广平县政府的注意。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想把这个项目扶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武凤文:“我们成立了一个组织,把有关的设备生产厂家邀到我们广平,采用竞标和投标、议标的这种方式,把设备价格压下来。另外在售后上面,有给予很大的保障。”

  这个售后的保障指的是,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包销”。农户们生产出的秸秆罐头可以自己销,也可以以350元每吨的价格,直接销售给他们。

  李振国:“因为现在内蒙古这边,因为它光是旱灾,加上过度放牧,现在内蒙古草的需求量非常大,现在远远满足不了。咱们给包销的承诺就是让咱们设备的厂家放心。”

  通过政府组织竞标,每台设备降价了10多万元,还有厂家提供包销保底。曹爱民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曹爱民:“马上就买了,马上就跟厂家定了,就把机器拿回来了。”

  买下设备后的曹爱民立刻开始大规模地收购秸秆,连续几个月的生产、销售,05年他投入的设备成本已经全部收回。

  政府扶持,还有巨大的利润,广平县有更多的人开始跃跃欲试了,2006年,新的11套生产设备已经上马。

  耿培栋:“今年是时间太紧张了,我们这个全县耕地是37万亩,这块资源太多了,明年想多上几条。”

  在郭进军他们打开销路的基础上,像耿培栋这样新上马的人,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市场进一步拓宽。

  耿培栋:“现在应该就是大的乳业集团,光明乳业,包括乳业集团吧,马上就能涨到更高。”

  而这个时候,广平县政府也正在积极地把散户组织起来,希望通过申请统一的注册商标,把广平的秸秆罐头饲料做成品牌。也许明年玉米丰收时,秸秆禁烧办的工作人员再也不用深夜巡逻了。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