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4:12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每年初冬,在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村头的广场上,都会举行一场热闹的斗羊大赛。
记者:“你带了几只羊过来参赛?”
河南参赛者 董洪广:“21只。”
河南参赛者 董洪广:“每次都来。还能斗羊还能赚钱。”
记者:“我们今天一共有多少只羊参赛?”
裁判 何昌林:“200多只。”
裁判 何昌林:“那个羊不上就输了,看,看,看,那个。”
参加比赛的200多头公羊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个省,将按年龄与体重分为三个组,每组冠军都将获得五百元奖金,但是参赛的农户们却不仅仅是为了这几百元而来。
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镇长 李宪诗:“得到冠军的羊本来只能卖两千,之后可能卖到五千六千甚至一万。”
鄄城县红船镇郭窦庄村村民 窦若琳:“一只4200,一只2000。”
记者:“那个冠军卖了?”
鄄城县红船镇郭窦庄村村民 窦若琳:“卖了。”
鄄城县红船镇郭窦庄村村民 窦若琳:“卖了4000,4000块钱。”
每年窦若琳都从当地的集市上专门挑选体格好的公羊,训练成斗羊四处参赛,如果取得好名次就能卖出普通羊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每年斗羊能为窦若琳带来上万元的收入,但是他却依旧怀念前几年在家养羊卖羊的“黄金时代”。
鄄城县红船镇郭窦庄村村民 窦若琳:“我那时候,一年也能赚个三万两万的。”
鄄城县红船镇于庄村村民 于际功:“那时候羊卖的贵呀,小羊就得卖一千多块。大羊呢?大羊四五千。”
张登义养了四十多年的小尾寒羊,几年前也靠卖种羊发了笔小财。
山东省鄄城县引马乡张庄村村民 张登义:“那时候赚得多,抱下来的小羊羔,就是刚抱下来5、6斤,就卖三四百。”
山东省鄄城县引马乡张庄村村民 张登义:“羊贱了,就是效益没以前好。现在不向外走了。”
尽管张登义搞不清楚为什么外地客商来的少了,但是越来越低的羊价开始突破了养羊户们的心理防线。
鄄城县红船镇郭窦庄村村民 窦若琳:“原先卖一千来块钱,现在降到300。”
山东省鄄城县引马乡张庄村村民 张登义:“现在羊少得多,都不愿意养羊了,搞点别的啥,都比养羊强。”
山东省鄄城县畜牧局副局长 邓仰刚:“从炒种到市场这块,利润小了,认为这个养羊不赚钱了。”
虽然并不是不赚钱,但当初的暴利造就了农户过高的心理预期,养殖量迅速减少。就在大家都不愿意再养羊的时候,2003年末,旧城镇康屯村的苏广河却一气养了一百多只羊。
苏广河之所以敢在羊价下降,卖羊难的时候一下养这么多羊,是因为这个叫张业献的人。张业献是鄄城县旧城镇的回民,2003年,他通过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与国外一些穆斯林国家签订了羊肉供应协议,在旧城镇建立了第一个清真羊肉加工厂。
加工企业经理 张业献:“全部都出口穆斯林国家,约旦和阿联酋,阿富汗,科威特。”
记者:“他们那边不养羊吗?”
近年来,在肉类国际贸易中,羊肉增幅最高。同时国内各大城市居民对羊肉的消费量也持续增长,国内外市场羊肉价格不断攀升。
加工企业经理 张业献:“咱出口这块,到他们消费者手里就是30块钱一斤,30块人民币。”
眼瞅着是赚钱的买卖,2004年4月,张业献的羊肉加工厂开工三个月后,却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
加工企业经理 张业献:“当时一开始是从500只,增长到700-800,到了1500只。这个量上去了,可这个羊源不足,因为那个时候农民发愁,养的羊卖不上好价钱。”
鄄城县旧陈镇康屯村村民 苏广河:“他还有一个奖励,就是在50只以下,年底结算,每一只羊,奖励3块钱,50-80只以上,每一个羊奖励5块钱。”
通过一系列措施重新调动了养羊户的积极性,虽然没有了种羊的暴利,但是规模上去了,效益也不比以前差。现在旧城镇像苏广河这样的农户发展到4000多家,小尾寒羊存栏量由原来的几千只达到6万多只。
加工企业经理 张业献:“我们每年的加工量,2004年达到1700吨,2005年是2100吨,2006年,截止2006年11月底,现在已经达到了4500吨。”
2006年,鄄城县小尾寒羊常年存栏量达60万只,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10万只,肉羊50万只。全县发展到几十家羊肉、羊皮加工企业,依托羊产业发展出的种羊、羊肉加工、羊毛、羊皮等相关产值达6亿元人民币。
山东省鄄城县畜牧局副局长 邓仰刚:“炒种那种模式是不正常的,是短期的,现在从饲养到商品这块,它是一种正常模式。”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肉羊加工的知名度,鄄城县还利用传统的斗羊大赛,不仅在本地举办大规模的比赛,还经常组织农户去各地参赛。
鄄城县红船镇郭窦庄村村民 窦若琳:“我参加斗羊的地方不少,去过河南清丰、安徽砀山、泰安、还有江苏,我都去过。”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