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4:14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上海客商孟祥宏:“要发四个月。”
记者:“发多少?”
孟祥宏:“一天4万多斤吧3万多斤。”
记者:“这批莴笋发哪里?”
记者:“收了多少?”
邹江青:“收了3万多斤了。”
记者:“你从哪里来?”
邹江青:“我是湖南的 发是发到广州。”
邹江青:“3万多斤。”
这种莴苣是永安特有的莴苣品种,因为来自永安燕北街道飞桥村,所以叫做飞桥莴苣,当地一共种植了10万亩莴苣,整个永安市包括三明地区,都在种植这种莴苣,然而,这样一个大产业,却是发源于一棵变种的莴苣。
赖笃文是飞桥村的村民,很久以前他和村民们种植的莴苣是一种吃叶子的蔬菜,全村一共只有四五户的种植户,与普通的蔬菜没有什么区别,是非常常见的品种。
然而有一天,赖笃文和村民们在莴苣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莴苣,长得跟其它的很不一样。
当时还是村支书的赖笃文发现这株与众不同的莴苣,茎杆粗壮,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清香. 这株不一样的莴苣引起了村民们的重视,经过农业技术专家的鉴定,发现这是一种自然的品种变异.
赖笃文:“我们有一个农户,就说把这个老的品种,混在一起,种在一起,后来育出来这个种子。”
在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把它和原来的品种进行混种,培育出了这种吃茎秆的新品种莴苣。
赖笃文:“冬天种植下去以后,这个老的品种,跟新的品种不一样。我开始第二年就开始种一亩多这样子。”
赖笃文隐约觉得,应该能卖上好价钱,他在地里种了一亩的新莴苣,之后又陆续有几户村民开始种植这种新的莴苣品种。
赖笃文:“我后来几个农户试种以后,他们认为产量高,销路也慢慢的好起来了。”
俞道标:“他们通过实践的摸索以后,在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时候,感觉他们的售价,新莴苣的新品种的售价,比老品种的售价高。”
赖笃文和村民们把这种吃茎杆的莴苣拿到当地市场上卖。果然由于品质好,新的莴苣品种在当地的市场上很受欢迎,在永安周围卖的价钱不错.
罗家禄:“因为数量不多,价格是还可以。”
新的莴苣品种卖到了好价钱,村民们都显的很兴奋,有人提出,千万不能让别村人知道,以免被别人抢了市场,为了共同保守这个秘密,村民们没有少费脑筋,他们不仅到偏僻的地方去育种,而且在夜里还有专人看守严加防范,防止别村的人来偷种苗。
俞道标:“点个蜡烛,四个人在那里打牌、聊天,他们都不敢睡觉,等一下那个小偷,说不定,马上后面跟过来了。”
这种莴苣就这样秘密地种植了七年,村民们的莴苣当时的市场价格都在1.6元左右,光是永安周围的市场就很好销,正当村民们小心翼翼看护,偷偷摸摸种植的时候,村里有一个人,他的想法与村民们的想法截然相反。
俞江卫是飞桥村人,村民们挑着担子到永安市场上卖莴苣,他却觉得眼前这些根本就是些蝇头小利,村里的飞桥莴苣品质很好,应该会有更大的市场。
俞江卫:“品尝以后感觉这个莴苣很有特殊的香味,再一个里面的肉质也是翠绿色的。”
一直到俞江卫当村支部书记的时候,他感觉到机会来了!这次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了,他把村里的几个农户组织起来,到附近大一些的城市卖,莴苣的好效益让全村人都在种,飞桥莴苣从三明地区卖到了整个福建省,俞江卫借机告诉村民飞桥莴苣还可以有更大的市场。
赖笃文:“后来慢慢的,我们扩大面积以后,我们几个营销户,莴笋公司会收,到泉州、福州,几个中小城市里面卖。”
要把销路扩大到外省,就必须要扩大种植面积,让附近的村子也种植莴苣,在永安市农业局的支持下,俞江卫和村民开始推广这种飞桥莴苣。带着村子里的种植老手,充当技术员,到附近的村子里,指导村民们种植飞桥莴苣。八一村的张先荣当时种了2亩。
张先荣:“那我们是一个半信半疑了,不知道会不会赚钱了。”
因为到了冬季,田里也没有什么可种的农作物,张先荣和村民们本来也没有什么事干,地都是闲置的,所以,即使大家不怎么清楚这个莴苣跟别的莴苣有什么不同,张先荣也并没有怎么犹豫就在地里种上了莴苣。
张先荣:“当时他是补贴我们肥料,技术指导这些。”
罗家禄:“当时他要组织一帮人来搞什么指导的,底下技术指导的,还有销售队伍。”
第一年种莴苣的八一村民尝到了甜头,一亩地可以收入一千多元,到了第二年,村民们都种上了莴苣,飞桥莴苣的效益好,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的飞桥莴苣的种植面积扩大到整个永安和三明地区。
张先荣:“你看我们这一片田,现在没有一块空地。像那些,那一块地已经是砍掉的了,已经砍完了,砍完了又种第二批下去,它上一次,砍的时候也平均1500元钱一亩。”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