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里的蘑菇价格高(2007.4.11)

2010年02月24日 14:22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每天一大早,从大邑四面八方赶来蘑菇种植户总会聚集在这里,把当天采摘下来的蘑菇运到这里交易。高峰时一天的交易量最多能达到300多吨。

  

    记者:“你从哪儿过来的?”

  

    种植户:“我从蔡场镇过来。”

  

    记者:“这些全是你的吗?”

  

    种植户:“是的,全是我的。”

  

    记者:“今天一共带多少公斤过来?”

  

    种植户:“有7500公斤。”

  

    记者:“那一公斤卖多少钱?”

  

    种植户:“每公斤7元6角。”

  

    


农民交到这里的蘑菇个头均匀,卖的价钱也高。可是就在几年前,大邑的农户们还在为蘑菇的价格而发愁。四川省大邑县的农民在15年前就开始在大田里种植蘑菇了,农户们管在大田里露天种植的蘑菇叫地床蘑菇。可是,由于地床种植的蘑菇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加上农户们在管理上比较粗放,所以蘑菇的品质很一般。

  

    种植户:“原来就是靠天吃饭,所以说发展的这个速度也比较缓慢,另外蘑菇的质量,也就不太好。”

  

    以前,农户采摘下来的蘑菇就直接拉到菜市场鲜销,既没标准,也没规格,一公斤的蘑菇只能卖到2元钱左右,经过几年的种植,人们发现,虽然种的面积不少,产量却越来越少,效益也越来越低。

  

    


专家大院专家 李勇:“这个地床蘑菇,因为它在地里边种的时候,病虫害积累,病虫害的积累它比较多了,就造成了一种所谓的蘑菇连作障碍,就是说今年在这块田里面种了蘑菇,产量可能达到每亩六七千斤,七八千斤,但是明年再继续在这块田上种呢,就可能只有两三千斤了。”

  

    2003年的一天,几个种蘑菇的大棚赫然出现在大田里,使这里的一切发生了变化。

  

    李俊江是这些大棚的主人,2002年,他到食用菌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福建去考察,出了趟远门,开了眼也让他了解到蘑菇的市场行情。

  

    李俊江:“我们到福建去考察回来,大棚一个平方达到60斤,以5元一公斤计算,我们第一年就可以把投资的回报拿回来。”

  

    李俊江觉得,建大棚能提高蘑菇的产量,产量高了才能赚到钱。

  

    


李俊江:“这几年蘑菇的价格又好,如果价格好,你产量如果低,就赚不到钱。”

  

    大棚在管理上要比在大田种植精细很多,在大田里种植蘑菇,几乎没有温度的概念,而在大棚里种植,对大棚的室内温度进行控制,成了一个基本的技术。

  

    李俊江:“大棚的温度呢,一般保持在12度至20度左右就够了,低于10度,蘑菇就长的慢,就冷了,高于20度以上蘑菇就容易热死。”

  

    经过一段时间细心的种植,李俊江的蘑菇产量大了,而且他还想办法控制蘑菇的质量。

  

    


李俊江:“我们每天这个水要勤喷,少喷,等于说如果水多了要伤根,少喷就达到了标准,这个蘑菇的质量就很好,就达到他们的标准,达到他们的标准价格可以卖到7元多钱一公斤。”

  

    李俊江种的蘑菇个头均匀,每个蘑菇的直径都在2.5公分到3公分之间。李俊江的这批蘑菇每个并不是卖给菜市场,而是以每公斤7元2角的价格卖给当地的一家蘑菇加工企业,眼看李俊江大棚种植的蘑菇卖了高价,这让同是种植户的韩明很是心动, 2004年,韩明也效仿李俊江盖起了一个大棚,一心以为盖了大棚就可以等着赚钱的韩明,整天只顾着和朋友喝茶聊天,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蘑菇的管理上。

  

    韩明:“我就没有管它,随心所欲,每天去看看然后去回家,根本没有说在乎技术性,温度各方面都没有注意,只管今天采,明天也要采。”

  

    


转眼到了收获的季节,韩明把蘑菇送到企业,没想到蘑菇不符合加工的标准,企业把他的蘑菇拒之门外。解说:这家蘑菇加工企业在2003来到大邑,在当地办起了加工厂,产品的销售定位全部用于出口。

  

    企业老板 黄叔勇:“中国有一个最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四川这边有最大的优势,就是一个劳力成本,劳力成本的话它相对来讲要比国外低了很多,所以我们整个品质做出来的话,销往其它国家去,我们的产品有一个价格优势还有一个品质优势。国外的蘑菇,他主要是用机械化生产的,它做不出我们中国这种品质出来。”

  

    企业做的是蘑菇加工出口生意,销售的目标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因此,农户种出来的蘑菇要符合加工的需求企业才能回收。

  

    


企业老板 黄叔勇:“蘑菇的直径就是25毫米到30毫米,这个规格最好,经过加工后在国际市场上卖是最贵的。”

  

    为了保证蘑菇的品质,并且有足够的原料进行加工,2004年,企业鼓励农户采取大棚种植蘑菇,并放出话来,凡是达到标准的蘑菇,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照单全收。

  

    企业老板 黄叔勇:“这个要求农民,种这种蘑菇的话,首先我们公司要用一种价格来引导。”

  

    高价还包销,这让很多的种植户都想尽办法往企业里钻,一心想靠蘑菇赚钱的韩明也意识到,只有在种植上达到企业的标准,自己的蘑菇才能卖高价。

  

    韩明:“人家的种植技术,跟我有差别,我就去参观人家的,就模仿人家。”

  

    


为了能让农户种植的蘑菇达到企业加工的要求,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04年,大邑县政府和企业联合办了一个食用菌专家大院,定期邀请专家免费为农户讲解种植的技术,韩明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学会了技术加上细心的种植,2005年,韩明种植的蘑菇全部都卖到了企业。现在,他的大棚已经发展到12个。

  

    韩明:“现在这么多个棚,种植蘑菇达到80%的A级B级,卖给厂家,厂家又比较喜欢,卖7元多钱一公斤。”

  

    加工厂的进驻激发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农户们纷纷为企业种植起了大棚蘑菇。2004年底,陶登高也把蘑菇从以前的露天全部移到了大棚种植,照顾蘑菇和采摘蘑菇成了他和老伴每天必做的功课。

  

    


陶登高:“采摘的时候要把它旋转,防止呢,你象有点密度大了,这样的话,如果是采摘的时候不注意,其它的菌丝就会受到影响。”

  

    由于种植的技术好,陶登高种的蘑菇基本都卖到了企业,记者去采访他时候,他滔滔不绝的给我们介绍哪种蘑菇最适合用于加工。

  

    陶登高:“这样的蘑菇非常适合做罐头,一个是它的这个菌柄,菌褶也比较紧密,这个蘑菇的质量也比较贴实,这样它做出来的罐头质量就比较好。”

  

    记者:“这样是A级的吗?”

  

    陶登高:“就是A级蘑菇,这种价格卖得最好,现在一斤就卖到3.6到3.7元。”

  

    


现在,全县有近2万农户都在采取大棚种植,种植的面积达到了3万多亩。在大棚的基础上,韩场镇的吴刚又建起了高棚,高棚是在大田里搭起一层一层的架子,虽然投入比较大,但是仔细算一下账,吴刚觉得还是值得的。

  

    吴刚:“我们现在一个高棚的投入大概在一万元吧,地棚在4000元,高棚它利用有利的资源,一层一层的,比如说一亩,就能当5亩使用。”

  

    大邑县委宣传部 大邑县农业局 协助拍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