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4:47 往期《经济视野》文稿 我要评论
下午1点多钟,白花花的鲜鱼从80公分厚的冰层下面打捞上来,围观的人一拥而上,他们开始抢购自己看中的鱼。
吉林省查干湖渔场职工:“别抢,别抢。”
记者:“这条鱼是你新买的?”
游客:“刚买过来。”
记者:“这条鱼多重?”
游客:“15斤吧。”
游客:“要冻死了,不比你上街买鱼好玩多了,对不对。”
游客:“这个场面太壮观了,无法用言语表达。”
查干湖渔场职工:“看看我的,数三个这个大。”
记者:“这条大,这是什么鱼?”
查干湖渔场职工:“胖头鱼。”
记者:“多重?”
查干湖渔场职工:“30多斤吧。”
记者:“这得长多少年?”
查干湖渔场职工:“也得五六年,六七年,得这样。”
记者:“这鱼好卖吗?”
记者:“是吗?这一条鱼值多少钱?”
查干湖渔场职工:“1000多元,40元钱一斤,30多斤。”
查干湖里的鱼有60多个品种,有名的就是这种胖头鱼,冬网捕鱼只有一个月时间,正好赶在春节前,加上东北的这个季节很少有卖新鲜鱼的地方,所以很多人慕名到这买鱼。
查干湖渔场销售员 洪宇:“像这种鱼10斤以上的现在就卖到40元钱一斤,像这种八九斤的就卖30元钱一斤,一些比较小的7斤多重的,8斤来重的就20元钱一斤,7斤以下的就10元钱一斤。”
记者:“就是分等。”
查干湖渔场销售员 洪宇:“对,分等,按照它的斤数定等定价格。”
记者:“价格这么高有人来买吗?”
查干湖渔场销售员 洪宇:“现在都供不应求,你看游客非常多。”
一网下去,捕鱼的多少是没有定数的,少则几千斤,多则几十万斤。疑惑的是这么大的一张网,是如何下到厚厚的冰层下面去的?这么多鱼又是如何被网上来的呢?所有来到查干湖的人都在寻找这个答案。
天亮前是一天中最冷的,当地人把这个时候叫鬼呲牙。
渔工们不得不这个时候 出门,冬网捕鱼几十道工序,他们要一整天才能忙完,2000多米长的渔网从马爬犁上卸下来要半个多小时。这个头上戴着狗皮帽子的人叫张文,是这个捕鱼队的工头,他们习惯叫鱼把头。在冰面上打一个大大的入网口是个危险活,这个时候鱼把头不敢离开半步的。
查干湖渔场鱼把头 张文:“你这不看见了吗?两米这么长,有50公分宽吧,2000米长的网,一面1000米,都得从冰窟窿里下去。”
记者:“从这里下去,从哪出来?”
查干湖渔场鱼把头 张文:“从前面还有1000米远这么个地方。”
从入网口到出网口有一 两千米远的距离,这么大一张网是怎么样在冰下移动的呢?正在我们疑惑不解的时候,几个鱼工抬过一根长长的不杆子。
查干湖渔场鱼把头 张文:“我们这个杆子有十七八米长,后面带着网绦,就是你说的大粗绳子,带着网在冰底下走。”
天亮的时候,拉网还没有全部沉到冰底下,在入网口的两侧,十几个渔工正一字排开打凿另外一些小冰眼。
查干湖渔场职工:“一圈圈的这么破,破到一定程度再往底下破。”
记者:“得打多大?”
查干湖渔场职工:“这个大约30公分。”
记者:“这个网眼是干什么用的?”
查干湖渔场职工:“不是有一根穿杆吗,把它带的那根线从这里带出来,用马轮子绞,就把网直接绞过来了。”
记者 邓立新:“冬网在冰下是怎么样捕鱼的呢?现在我手里有一张草图。这个大冰眼就是入网口,网从入网口进到水里以后怎么办呢?先是用两根十七八米长的木杆子把网撑开向前移动,每隔十七八米远也就是木杆子的长度还要打若干个小冰眼,这样一来冰上的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他们手里的特制工具实现冰下木杆子向前移动,这张网在冰下行走3000多米以后,逐渐收口,一直到出网口,大量的鱼就是从出网口被打捞出来的,整个过程要持续八九个小时。”
石宝柱是查干湖的第一代鱼把头,虽然退休几年了,但是到了捕鱼的旺季他还是习惯到冰上义务帮忙。
查干湖渔场鱼把头 石宝柱:“那时候打鱼我领出一趟网,我这帮人就指望分配网上打的这点鱼,有时候几天打不着鱼嘴都起泡,那眼睛都红,不是闹着玩的。”
查干湖渔场职工:“打一斤赚一斤钱,那阵子谁都愿意打,网眼越小打的越多,那阵子看着是可惜。”
为了各自的利益,打鱼的网眼越来越小,一网下去大鱼小鱼一起捞,掠夺式的捕捞方式使查干湖的渔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曾经出现了无鱼可打得现象。长了?
查干湖党委副书记 单军国:“那个时候鱼把头在湖的区域内想在哪打就在哪打,虽然有制度,但是无序。”
2004年,查干湖渔场在湖面上只保留下四趟网,下网捕鱼的地点改由渔场和把头共同商定,按照渔场的统一规划捕捞,避免了恶性竞争。早些年张文也和和石宝柱也学习过捕鱼技术,可是现在有的已经用不上了,他只能按照渔场的规定动作下网捕鱼。
查干湖渔场鱼把头 张文:“过去是一寸网眼,打这么点小鱼。”
记者:“跟手指一样大小。”
为了保护和永续利用渔业资源,从2001年开始,查干湖渔场主动把每年二百多万斤产量降低到150万斤,为此他们每年少收入500多万元。如何做到既保护了资源,又不减少经济收入呢?2002年,查干湖渔场把冬网捕鱼和旅游相结合,每年12月下旬,查干湖举办冬网捕鱼旅游节,古老而独特的捕鱼方式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游客。
游客:“抢鱼。”
记者:“为什么枪?”
游客:“好吃嘛,就的抢。”
记者:“花钱还得抢?”
游客:“花钱也得抢。”
记者:“知道多少钱一斤吗?”
游客:“40元钱吧,40元钱。”
游客:“兜里有钱不贵。”
记者:“今天卖了多少?”
查干湖渔场销售员 徐健:“今天还没统计出来,但是我们上周六光在冰上就卖了40多万钱。”
查干湖渔场党委副书记 单军国:“以前我们生产出来的鱼都要运输到库里等
待商贩把它带出去销售了。”
查干湖是吉林省冬季唯一生产大量鲜鱼的地方,加上周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查干湖的鱼名气越来越大, 每到冬捕季节,冰窟窿里捞出来价值一千多万元的鲜鱼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鱼的价钱比过去高出了五倍,150万斤的产量反比过去的效益还好。
编导:邓立新 摄像:陈沛强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