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也爱玩“暧昧”

2010年03月11日 16:01  中国网络电视台综合 我要评论

   食品标签也爱玩“暧昧”

  买来的橙汁原来是橙汁饮料,买来的巧克力其实是巧克力饼干……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原以为无“真实身份”的食品只会来自地下厂家,但近日发现,市场上有不少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也喜欢模糊概念,误导消费。

  误导方法之“喧宾夺主”

  在一家超市,发现有好几种食品在标注产品标签时,利用字号大小和色差试图掩盖食品的真实属性,比如某正规厂家生产的一种芦柑柠檬,其实是“柑橘柠檬果味饮料”,芦柑柠檬四个字很大,而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写着果味饮料,并画上水果图案来混淆消费者的视线,误导消费者。

  据了解,类似的食品标签还有“橙汁饮料”、“巧克力夹心饼干”等食品,均突出食品名称中的橙汁或巧克力,淡化了它其实是一种饮料或饼干。

  误导方法之“避重就轻”

  一款红枣莲子羹,红枣、莲子两种成分却在食品配料表上排在最后面,前面排着糯米、淀粉、白砂糖等。还有一些八宝粥、藕粉,用“银耳”、“百合”、等冠名,虽然银耳、百合、桂圆成分往往排在配料表的最后,但在名字栏却特意用大一号的字体突出这些成分。据了解,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食品的各种配料须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这意味着,配料表中排在前面的成分,含量较多,越排在后面,含量越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的顾客,曾被食品光鲜的名字误导。一位姓肖的阿姨感慨道:“还以为红枣莲子羹里有很多红枣莲子,买回家后才发现少得可怜。 ”

  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权

  据业内人士透露,食品厂家之所以喜欢在标示食品名称、外包装图案和产品介绍等内容时忽略其真实属性,或者把价格较高但含量较小的配料提炼出来作为商品名,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抓住顾客先入为主的心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一些市民为挽回损失或讨个说法,曾找过商家或厂家,对方往往以“谁叫你自己不看清楚”等答复推卸责任。

  中鼎律师事务所的汪静律师告诉记者,现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对利用产品名称混淆食品真实属性等欺骗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食品企业一旦违规,将被依法查处。

责编:季晓婷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