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市场十大骗术揭秘:以“义诊”为幌揽财

2010年03月16日 15:32  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不光是在买衣服、皮具等时被骗,购买药品、保健品同样可能存在陷阱,而且危害更甚。昨天,市药监局根据近几年来的投诉和案件,总结出药品市场上出现的典型十大骗术,帮助广大市民认清骗局,理性消费、主动维权。

  药监部门提醒,抵御骗人伎俩,首先一定要对疾病、健康和药品有清醒、正确的认识,相信科学,切勿轻信所谓快速见效、永远根治的产品;二是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多锻炼、控饮食、少依赖药,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是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多向社康中心医生和监管部门咨询。

  以“权威专家”为名网站上卖假药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疾病康复中心”等字样往往在一些买假药网站频频出现。网站页面上充斥大量以“老干部”、“权威专家”、“患者”的名义,对“药品”疗效进行虚假宣传。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目前为止,通过国家批准的合法售药网站仅有41家,为个人消费者服务的只有21家,市民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www.sfda.gov.cn“市场监督”项目中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查询。由于网上售药脱离于现实流通监管环节之外,药品质量与合法性得不到保证,存在很大风险,不要轻易邮购或网购药品。

  以“义诊”为幌揽财

  “健康讲座”和“义诊”本是一种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医疗活动,但却被一些人用作骗钱揽财的幌子。非法“义诊”、“讲座”的特点是:一是多选择双休日,在社区、老年活动站、晨练场所等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受检者一般都会被检出相关的疾病;二是以“义诊”和讲座为掩护,引诱患者购买“神药”;三是为增加其“权威性”,组织者还会以“中国糖尿病协会”、“冠心病治疗协会”等所谓民间协会“唯一指定”、“推荐产品”为噱头,其中很多协会不是虚构就是冒用;四是基本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五是如果现场并不卖产品,往往通过某种手段获得老年消费者电话和家庭住址后,不时打电话问候甚至登门赠送少量产品,让老年人不好意思不买其产品。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不要随意听信“健康讲座”的体检结果和当场推荐的治疗仪及药物疗效。在参加讲座时不要被免费的小礼品所迷惑,切勿冲动购买产品,一些自称“外面买不到”的产品往往是冒牌货;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应保存好购物凭证,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证明。

 “免费体验”?实为推销!

  因家里的老人执意要买“包治百病”的保健器材或医疗器械而和你吵过架吗?一些市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些体验中心对前去体验的老年人往往张口闭口叫“爸、妈”,骗取其信任。其次,很多宣称能够治疗百病,这迎合了很多“病急乱投医”的老年人。而体验中心常常会搞一些活动,和很多同龄人互相产生的群体暗示,也容易使老年人对工作人员的话深信不疑。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任何一种器材都不可能包治百病。保健器材和医疗器械对疾病治疗或康复只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老人认为治疗有效主要是接受了一种心理暗示,如果固执认为器材能够代替就医治疗,耽误治疗后果就不堪设想。

  “高科技产品”?原来是无证产品

  将电磁疗法、远红外线热敷疗法、电子脉冲疗法融为一体,能有效治疗关节炎、冻疮、软组织扭挫伤等近50种疾病的高科技产品,你敢买吗?市药监局揭秘:“能治百病”的药械往往都是没有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无证产品,包装、标识和广告词都没经过审核,夸夸其词;其次,多以“高科技”、“名贵中草药”、“家传秘方”为噱头,肆意高价出售。此外,就是通过“老友”或者是“网友”“人人都说好”来暗示药械“疗效显著”。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要注意查看这种产品是否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注册。其次,对于宣传中所声称的功效、适应症等,应以国家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中记载的内容为准,切不可以随意轻信公司的宣传资料或口头讲解。

“快速美白”?小心被毁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些商家就利用女性的这种心理,通过广告大肆推出“快速美白”产品。市药监局向消费者揭秘称,一些非法的化妆品通常通过添加超量的汞来达到快速美白的目的,汞对真皮细胞黑色素能起到抑制作用,短期使用汞“美容”能表现出“美白”的效果。但是,汞是重金属,能通过人体的皮肤进入体内,破坏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轻则对人体的皮肤造成损伤,重则经皮肤吸收后沉积在人体内,会引起慢性汞中毒,损害人体肝、肾以及神经、造血、生殖系统。而消费者使用这些产品就犹如饮鸩止渴,长期使用的话不仅会致病致癌,还可能导致使用者毁容。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除了汞之外,一些非法化妆品也有非法添加工业染料的,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对美白、祛斑、染发等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消费者应谨慎购买使用,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宣传,最好到正规商家谨慎选购产品。

  “买一送一”藏玄机“赠送药品”问题多

  “买一送一”的噱头确实很吸引人,多数人都是买了再说。市药监局揭秘称,一些以“赠送”的名义促销给消费者的产品,大多数没有经过药监部门的审查批准。大多数免费赠送的药品或保健品真假难辨,患者使用后安全难保,而且不法销售者往往在赠送和销售活动中不主动开具凭证,一旦发生药患官司则难有证据,受害者往往投诉无门。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在获得“免费赠品”时务必认真查看产品的商标和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了解其成分、作用和有无副作用,并且一定要认清赠品究竟属于药品还是保健品,同时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查询其批准文号和名称,辨其真伪。

 “快速见效”?加了禁用药品成分

  当遇到降压降糖、补肾壮阳、改善睡眠、减肥瘦身类产品标榜“快速见效”时,你可要当心了!市药监局揭秘说,很多夸大功效并违法利用医疗机构、专家、患者等名义做广告宣传的违法保健食品里,往往非法添加了禁用的药品成分,一时图“快”,可能就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在自行购买使用保健食品时要仔细查看包装说明,对标示具有神奇作用、立即见效、绝无副作用等夸张宣传的产品,要提高警惕。服用期间,密切关注体征变化,如发现在短时间内血糖和血压有明显变化,或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保留好销售凭证和物品,立即向市药监局举报。

  利用专家崇拜心理骗取消费者信任

  市药监局揭秘称,一些药品和保健食品在虚假宣传中使用的名头层出不穷,不是“国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心”,就是“健康工作委员会”,目的就是利用消费者的专家崇拜心理,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有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治疗,尤其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更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轻信那些广告宣传里所谓的“研究院”、“医学会”的推荐。在选用药品时一定要格外慎重,购买药品一定要到合法正规的药店,千万不要在街头推销的档位购买药品。而保健食品本质仍然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

午夜广告暗藏“黑色陷阱”

  市药监局表示,午夜广告中暗藏的“黑色陷阱”屡屡让人中招,消费者要慎防。从近年接到的投诉与咨询来看,电台、电视购药陷阱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午夜广告中通过专家坐诊、“病人”声情并茂的来电咨询、“治愈患者”“声泪俱下”的感谢来进行虚假宣传,宣传的产品往往“功能强大”、“功效神奇”,有些还打上某科研机构高科技成果的旗号,无限放大产品的功能、功效,并采用虚假的现场演示、经电脑数码技术处理的“明显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二是不法的药品经销商和医疗机构为了逃避监管,一般提供虚假的服务网点,流动作业,这也给投诉和查处造成不便。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午夜(午休)广告推销的产品标识很多都不符合国家规定,部分甚至没有国家批准文号,或冒用其他产品的批准文号。消费者要多留个心眼,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对相关产品的批准文号进行查询核实。

  “非药品”冒充药品卖

  市药监局称,药店不单单只是卖药品,还会卖一些保健品、消毒用品等“非药品”,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非药品”常常披上“药衣”以欺骗消费者。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到药店买药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药品外包装盒上是否有“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标有“消”、“健”、“食”字的都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若本想购买药品不小心买到了某些宣称“疗效显著”的非药品,轻则上当受骗,重则延误病情。

责编:季晓婷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