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报天下西交利物浦

2010年03月08日 11:22  播报天下视频 我要评论

  

  我们辗转世界各地、长江南北,努力的去寻这个时代中华民族的精英,我们寻找的越久,访问的越多,越发感到他们如此的重要,他们通过他们的智慧、奋斗和执着,以至于改变了这个社会的秩序、制度和文明。

  这群精英,创造的不仅仅是财富,而是从他们身上放射出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华民族已经浩浩荡荡的走过了五千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支撑她的也许就是这种精神!

 

  1905年9月,清政府宣告废止在中国实施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成为历史上中国教育及人才选拔制度的最有震撼力的一次改革。2003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这是我国教育制度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教育在迅速国际化,各行各业的垄断也被相继打破,这使高等教育的改革注定不可避免。西交利物浦大学正是在这次改革和探索中走出来的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体制的国际大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在规模,数量上迅速发展,围绕经费,创收和招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使人们感到了明显的变化。然而迄今为止,触及实质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却辗转反复、举步维艰。

  要迈出这艰难的一步,还需要一群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2006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的由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办的一所国际大学,位于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并于创立的同年列入中国本科第一批次重点线录取行列,这所由中国和英国一流学校联合创办的学校,在设立之初,就确立了打破传统教育框架束缚,融合两校优良品质和教学特点的立校之本。

  自90年代以来,为学习西方先进的办学经验,国家和各大学每年派出大量人员出国考察,可是,最后应用于本国教学实践的,常常是从西方学来的皮毛和形式,而西方高等教育的核心和精髓还不曾被触及。

  实践证明,在本国文化和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吸纳西方先进教学经验的教育改革才是切实可行的,而西交利物浦大学这种中英两国联合办学的模式,在发扬本国教育精粹、借鉴西方教育优势上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教育无疑成了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还是一味的延续旧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经不起现代经济环境的考验,学校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面对新的竞争压力,各国的大学都在进行反思和调整,都在努力寻找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这场改革的先行者。

  现在面临全球化的这么一个背景的话,国外也在思考,包括美国的大学,英国的大学也在思考,那么人才的竞争是全球化的,我们西江利物浦在苏州招聘,所有教师队伍,都面向世界各地招聘,30多个位置有200多个人申请,来自24个国家。

  面对这样的国际竞争,麦肯锡公司一份名为“高素质大学生短缺将有碍中国经济增长”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高校生缺乏实用能力和团队协作技能的培训。英语水平低下、应用技能贫乏,这将影响中国的跨国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中国教育又一次受到经济发展的挑战。

  在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生活相脱离,这就必然导致教育实用性和适用性的缺乏。这是在应试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中国高等教育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西交利物浦大学借鉴了英国利物浦大学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国跨国企业集团与日俱增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传承中英名校精髓,培养国际领军人才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动手、动脑、协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中,教授讲台上一人讲课,学生讲台下几百人听,学生在校课业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授的一纸试卷。如何引导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这是西交利物浦大学所要面对的挑战,也是他们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

  教育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政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先进的、科学的教育,令人可喜的是,新的改革实践正出现在像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样的高校里。某些探索已经有了制度创新的意义。而这样的探索必定会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推动的作用。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