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转型之路:低碳经济、区域融合、提升消费

2010年04月10日 20:14  新华网 我要评论

>>>>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 专题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0日电(记者阳建 张倩 周慧敏)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了亚洲国家的实体经济,更暴露出亚洲经济发展方式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弊端。尽管当前亚洲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且引领了全球经济复苏,但从长远来看,亚洲经济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最终还是取决于发展模式转型的成功与否。

  因此,亚洲发展模式的再思考以及未来经济转型之路成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探讨的焦点。参加论坛的高端人士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加强区域融合以及提升消费能力将成为亚洲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

  低碳经济引领未来发展

  “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本届博鳌论坛的主题。从这一亚洲高端论坛的主题设定可以看出,代表绿色发展的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未来亚洲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许多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尚处在快速发展上升阶段,这些国家以制造业见长,但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大,传统的高碳、高能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指出,亚洲新兴经济体应主动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主动地布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利用此次金融危机的契机逐步调整污染重、效益低的落后产能,使低碳经济成为亚洲和全球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使本轮以亚洲经济增长为驱动的全球经济复苏,真正成为绿色复苏。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拉莫斯表示,绿色科技带来的能源有效利用和商业发展,都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每个亚洲国家都应该研究如何通过政府引导的投资,将“绿色”与“增长”有机结合,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分析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绿色低碳技术本身不是一个成本项,而是一个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行业,因此走低碳经济道路不仅会带来环境效益,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逐渐成为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也将是引领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苗树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所创造的市场需求,将吸引多个国家增加生产供给,进而创造新的投资和贸易需求。而从长远看,低碳经济将促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

  区域融合激活内部发展潜力

  长期以来,亚洲经济一直存在着过度依赖出口的结构性问题。本轮金融危机给亚洲经济造成的重创,让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弱点暴露无疑。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很难再恢复到从前的消费水平,亚洲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外需持续疲弱的不利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之后,欧美发达国家为保护内部市场,再次筑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藩篱,且规模和力度都在不断升级,贸易保护手段也更具隐蔽性。

  由于出口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驱动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欧美发达国家又持续对亚洲出口进行夹击,亚洲经济增长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逐渐摆脱对欧美发达国家等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努力扩大亚洲各经济体之间的市场需求。从长远来看,这也将为亚洲整体经济增长向内需驱动型转变奠定基础。

  从整个区域来看,亚洲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欧洲国家国际贸易总额当中,73%—74%都是欧洲国家内部的相互贸易,而亚洲地区外贸总量中的区域内贸易大大低于欧洲的这一比例。这也意味着亚洲地区内部还有很大的贸易空间。

  此间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度报告指出,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亚洲经济一体化和经贸合作的进程依然充满活力,大多数亚洲经济体区域内贸易增长率高于它们贸易总额的增长率。这说明亚洲经济体对区域内经济的依赖度不断提高,而对区域外经济的依赖度在逐渐下降。与此同时,这也体现了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亚洲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种新思路。

  中国国务院前副总理、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首席代表曾培炎指出,在现阶段,亚洲国家既拥有充裕的资金,又拥有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通过合作来激活这些方面的需求,将对亚洲经济增长产生很强的推动作用。面向未来,亚洲各经济体应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发挥东盟、“10+3”、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财政金融合作,更加充分地发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作用;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建成区域外汇储备库。进一步深化投资合作,加强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区域内投资的便利化程度,为推动亚洲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

  龙永图也表示,亚洲地区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成员间的合作日益加深,合作领域正从贸易和投资向金融和宏观经济管理等更深层次发展。他期待亚洲各国在全面战胜金融危机和进一步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上有更大的作为。

  提升消费能力实现持续增长

  长期以来,消费始终是亚洲经济发展的软肋,也是亚洲经济难以摆脱外围市场影响、无法与全球金融危机“脱钩”的重要因素。亚洲经济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必然要彻底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从长远来看,大力提升亚洲国家的消费能力,使亚洲经济逐步由出口导向型转向消费驱动型,是亚洲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方向。

  “以消费为主导的都是发达国家,中国真正成为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体,可能还要很长的时间,但我们必须向这个方向走。”龙永图说。

  博鳌亚洲论坛的与会嘉宾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企稳复苏的阶段,亚洲各经济体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当提高消费增长对拉动经济的贡献力,从而建立一个更具可持续性、国内消费更活跃的经济模式,实现持续增长。

  就在此间举行的“亚洲发展模式的再思考”的分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指出,亚洲国家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已是刻不容缓,这方面的要点包括要从过度的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转为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

  为应对经济衰退,亚洲各国政府在此次危机期间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并获得了有效的成果,但这些只是短期性的应急措施。亚洲国家应利用本次危机的契机,进行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从而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亚洲国家可以在发展人力资本、提高收入和减少储蓄等领域采取措施,改进劳动力市场结构,提高国民收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网络。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会刊》撰文指出,要促进消费,基本方法有二:一是增加就业;二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责编:王玉飞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