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低碳消费需求 建立亚洲消费新模式

2010年04月11日 18:45  新华网 我要评论

>>>>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 专题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1日电(记者邓伽、侯雪静、蒋芳)在此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倡导低碳”和“扩大消费”成为两大热门话题。实现“低碳”增长不仅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后危机时代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低碳经济制胜后危机时代 亚洲挑战机遇并存

    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许多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尚处在快速发展上升阶段,这些国家以制造业见长,但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大,传统的高碳、高能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

    即将卸任的论坛理事长、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表示,绿色科技带来的能源有效利用和商业发展,都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每个亚洲国家都应该研究如何通过政府引导的投资,将“绿色”与“增长”有机结合,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低碳技术本身不是一个成本项,而是一个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行业。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消费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民生问题,只有百姓富了才有钱去消费。亚洲多数国家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困境,消除贫困、保障民生方面任务繁重,资源分布等也决定了发展低碳有相当难度。

    但亚洲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大量应用减排技术的成本低于发达国家;其二,经济的后发优势也使其有能力在应用新技术时比传统工业国家更具有效率;第三,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亚洲国家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措施迅速有力,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优势。

  亚洲消费潜力巨大 拉动低碳内需是关键

    长期以来,消费始终是亚洲经济发展的软肋,也是亚洲经济难以摆脱外围市场影响的重要因素。亚洲经济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必然要彻底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拉动内需的首要问题,低碳就恰恰是当前转变方式的契机。低碳内需大致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物质消费能够满足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物质生产能够符合低碳产业模式,三是投资项目能够遵循低碳建设形式。总之,低碳的内容应该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框架之内。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苗树彬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所创造的市场需求,将吸引多个国家增加生产供给,进而创造新的投资和贸易需求。而从长远看,低碳经济将促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认为,中国、印度和东南亚都有急剧增长的庞大内需,而且又有大量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这些消费潜力,如果转化成低碳内需,拉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本身,还带动整个低碳产业的发展和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多措并举拉动低碳内需

    “以消费为主导的都是发达国家,中国真正成为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体,可能还要很长的时间,但我们必须向这个方向走。”龙永图说。从长远来看,大力提升亚洲国家的消费能力,使亚洲经济逐步由出口导向型转向消费驱动型,是亚洲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方向。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对于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亚洲国家可以在发展人力资本、提高收入和减少储蓄等领域采取措施,改进劳动力市场结构,提高国民收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网络。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要促进消费,基本方法有二:一是增加就业;二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认为,在现阶段,亚洲国家既拥有充裕的资金,又拥有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通过合作来激活这些方面的需求,将对亚洲经济增长产生很强的推动作用。

    限制高碳企业生产,降低高碳产品的市场供应是当前提振低碳内需的重点。部分专家建议,政府应尽快制定碳汇政策,健全补偿机制,实施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审批措施。通过政府强有力“有形之手”与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联动,增加高碳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低碳产品市场竞争力。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说,政府需要建立起相关的政策来引导企业,朝着低碳方向发展,然后要有市场机制,要有一些激励机制。

    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规模也是未来解决的重点。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说,发展低碳的关键在于“技术”和“规模”,技术发展是本质,而能否规模化将会决定这项工作的成功。

责编:李小龙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