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4月20日 12:52 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全球铁矿石行业实行近40年的长期供货、年度谈判定价“长协机制”,已经接近尽头。3月30日,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宣布,与在亚洲的许多客户达成了一致:以到岸价并在更为短期的价格基础上达成铁矿石协议,从而取代以往的年度价格合同。此前,巴西矿业公司淡水河谷宣布,与日本钢铁企业达成2010年4月1日至7月1日有效的季度定价,力拓亦公开表示支持季度定价。
几乎所有的铁矿石供应商都为此兴奋不已。必和必拓没有详细披露新协议的内容,但是,在中国需求强劲、铁矿石处于买方市场且集中控制在必和必拓等三大供应商的形势下,长协机制打破,最有可能的后果是铁矿石价格暴涨,且买方毫无价格谈判能力。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和消费国,中国的钢铁企业将不得不面对这一压力。
这也可能正是高瑞思(Marius Kloppers)的巅峰时刻。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分别是世界前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他们控制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70%;其中,必和必拓是铁矿石定价“指数化”的最积极支持者,高瑞思则是这一想法的最早提出者。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至少在七八年前,高瑞思就开始提出主张,要改变焦炭、铁矿石定价机制,使之更加符合市场化;更有甚者,干脆将此番改弦更张归结为他个人的胜利。
2007年10月,45岁的高瑞思正式接替顾之博(Chip Goodyear),出任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此后,他指挥必和必拓采取的一系列大胆、激进的行动,对于打破长协机制的确功不可没。
提前想三步
高瑞思上任之后,便看好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对矿业资源的长期需求,冒着风险提出收购竞争对手力拓,并力推铁矿石指数定价。不料2008年经济危机降临,他果断放弃对力拓的收购,避免了公司陷入资金困境;2009年7月,当力拓身处绝境,他又适时伸出橄榄枝,迫力拓同意与其合并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产,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对力拓收购的效果。
正是在必和必拓咄咄逼人的压力下,力拓为了提升业绩,不得不调整策略,把更多的铁矿石通过销往价格更高的现货市场,逐步转向放弃长协机制。淡水河谷也感受到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的潜在威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开始支持改变长协机制。
每一步变化不一定都在高瑞思的精确算计之内,但在方向上始终没有逃离他的把握。澳大利亚澳新银行(ANZ Bank)首席执行官麦克·斯密思则公开称赞高瑞思“深具远见”(visionary)和罕见的执行能力,并戏言他不敢与高瑞思下棋,因为后者“总是提前想到三步,而身边的人还不一定觉察到”。
但是,业内对高瑞思收购力拓亦有不同看法。批评意见认为这是冒险之举,且他对最大客户市场中国的反应判断失误,同时低估了欧洲的反对力量。倘若力拓接受收购要约,则他不得不面临今日力拓高层的巨额债务难题。而且,选择这种“打架”的方式,企图实现铁矿石定价机制转变,对与亚洲客户的关系伤害不容忽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政治关系也因之紧张。这也是有澳大利亚人以“Fly in and Fly out CEO”形容他的原因。(“Fly in and Fly out”,原本是指在澳大利亚,矿工一般会飞入矿区工作几周,再飞回城市休息的制度。)与高瑞思类似的,还有艾博年(力拓首席执行官)、唐·沃特(澳大利亚最大石油公司伍德赛德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等人,他们并非澳大利亚人,但是掌管着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资源公司。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