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突围

2010年01月28日 11:49  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国际金融危机一周年的思考与启示本报记者郭亦乐邓红辉陈韩晖

  编者按:今天是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一周年的日子。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从解放思想出发,坚信“国际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通过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双转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措施化危为机,将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已初显率先突围之势。本报今天推出这篇《广东突围———国际金融危机一周年的思考与启示》述评性通讯,并在A09至A13版推出专题报道,这组报道同时也是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份献礼。

  以美国雷曼兄弟破产作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观照点,今天,正好是危机一周年的日子。站在这个特殊时点回望一年来的风云变幻,观察广东与中国经济共同触底回升的清晰轨迹,广东有太多东西需要思考。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都会带来既有经济格局的变化并带动新一轮发展。作为中国最早经受危机冲击并初显率先突围态势的地区,广东所经历的观点碰撞和路径选择,对正在深入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中国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轨迹:从受冲击最早最大到率先突围态势初显

  在雷曼破产之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让全球感受到寒意。外向依存度高达150%的广东,更是中国最先受到冲击的省份。

  2008年初,华尔街日报发出了《珠三角:辉煌已成昨日旧梦》的长篇报道,之后,海外不少媒体纷纷跟进作了有关“万家港企倒闭”的报道。同年10月,东莞大型玩具加工企业合俊倒闭,则被海外媒体解读为珠三角噩梦的开始……风暴眼中的珠三角,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

  当危机初露端倪时,广东主政者先危机而动,从解放思想出发,以国际视野为坐标,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推进了一系列颇具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改革。改革措施一经推出,既有积极的回应和充分的理解,也有激烈的反对和不绝的质疑。如今,当全球主流观点普遍认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后,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赛迪略认为,“广东推进的双转移等举措体现出了这个经济改革前沿地区谋求更长远发展的胆略和勇气”。

  如果我们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数据,以2008年为起点到今年的上半年,广东的经济增长呈现一条非常清晰的触底回升的曲线:广东的GDP增速从去年上半年的10.7%下滑到全年的10.1%,接着急剧下滑到今年一季度的5.8%,之后增速逐月回升至上半年的7.1%。

  第三季度的GDP数据尽管还没有出来,但从已知的工业增加值、投资、出口等数据来看,向上的趋势已经确立。这一轨迹也与整个中国的走势吻合,而广东主要数据又呈现一定的超前性。

  结构转型与全面回升相伴而生。

  重磅建设项目接二连三动工,上半年重点项目投入同比翻番……危机成为广东加强基础设施的重大机遇。

  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危机成为广东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

  广州“知识城”签约,央企巨头加速在粤布局……危机成为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机遇。

  今年前8个月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5.4个百分点……危机成为广东推进自主创新的重大机遇。

  东西北地区频频引来大项目、经济指标增速超越珠三角……危机成为广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机遇。

  有一个细节也许能说明珠三角机体中的基因变化。就在本月3日,来自广东的三家企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中既有创新科技企业,也有转型升级后的传统企业,而递送上市申请材料的广东企业数更是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这些企业在危机中顺势而为实现了自身的超常规发展,把“化危为机”落实为一个个生动的案例。

  运筹:国际视野,全国战略,广东布局

  广东缘何能在呈黑云压城之势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初露率先突围曙光?

  答曰:因为广东自始至终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改革发展全局。

  更具体地讲是三句话:国际视野,全国战略,广东布局。

  所谓国际视野,是指以世界眼光谋划广东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随着广东解放思想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广东透过表面的繁荣,居安思危,看到了粗放型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隐忧,并着手进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自主创新和推进“双转移”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在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广东不为各种非议所动,坚定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所谓全国战略,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率先化危为机寄予厚望,并给予大力支持。2008年底,在广东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为广东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以科学发展促率先突围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所谓广东布局,是指广东借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之势,乘珠三角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以“三促进一保持”为统揽谋篇布局,初步走出“保增长与调结构”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

  广东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灵魂,以珠三角为核心,带动粤东西北发展,对全省经济布局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调整。

  “用创新赢得尊严”,一批果断转型、狠抓自主创新的企业,面对危机脱颖而出,广东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双转移”,腾笼换鸟,扩笼壮鸟,筑笼引鸟,多种方式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得珠三角经济转型迈开实质性步伐,东西北步入加速发展轨道。

  在积极开拓新兴海外市场的同时,通过外博会、广货北上等手段,谋求国外、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新支点。今年头8个月,广货北上已吸金4610亿元。

  “大项目带动”扩内需调结构,一揽子投资2.37万亿元的“新十项工程”,成为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这一轮项目布局中,广东瞄准重大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经济转型。

  启示:化危为机关键靠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方法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广东在突围中的实践,给了我们弥足珍贵的许多启示。

  广东率先突围趋势初显,表明省委、省政府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从根本上澄清了将“保增长”与“调结构”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

  曾几何时,在省委、省政府作出推动“双转移”战略部署时,有人质疑其时机不对。这一观点背后其实是个悖论:经济繁荣时,企业到处都能赚钱,没动力“转”;经济萧条时,企业又没能力“转”,这岂不是永无“转”机了吗?

  实际上,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危机之时,创新、转型压力倍增,而创新、转型所需的各种成本大幅下降,正是创新、转型、转移的最好时机。美国不少企业巨子,像肯德基、百事可乐、杜邦等,都是在1929年那场危机中成长起来的。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但机遇只垂青那些善于逆势而上的弄潮儿。

  广东突围趋势初显的另一重大启示是:危机是加速推进改革的大好机遇,在危机时期的大胆变革,将为下一轮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998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就是力证。危机当前,我国大胆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和国企改革,并加快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大潮。改革措施累积数年,催生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广东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初显突围态势,同样得益于改革的强力推进。以国务院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广东走上“以改革促发展、化危机”之路,珠三角一体化遽然提速,大部制改革强势推进,城乡统筹试点多点开花,过百项改革陆续启动,使广东进入了多年来改革措施推出最频繁、重大改革进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些改革的效应已略有显现,更多的则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为人所识。

  危机是件坏事,但多年后我们可能要感谢这场危机:是它让我们痛定思痛,把危机年代变成了转型年代、改革年代,并为下一个黄金发展的年代奏响了序曲。

责编:曹树彬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