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时代 跨越财富的追求

2010年05月06日 14:43  中国影响力视频 我要评论

  

 

  卷首语:惊鸿一瞥

  初见互联网,很多人都有“惊艳”的感觉,就好像原本没什么诗意的人初次面对大海时情不自禁的抒怀。在这个40岁成富翁都恨晚、30岁腰缠万贯不觉早的年代,网络成为了年轻人抛却上一辈行行复行行的满夜长路,徒手攀援的一架天梯。而传统的商业模式在这里似乎也一并失效了,谁都想弄明白可谁似乎都弄不大明白:到底该如何在互联网上做生意?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逐渐把目光聚焦到奇虎360和他的创始人周鸿祎身上,我们注意到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互联网良好的商业感觉,更为他对互联网商业运作规律不间断的越来越深入的思考。

  片花

  他,是一名久经沙场的“斗士”

  而他,则是一名温文尔雅的“文人”

  从萍水相逢到并肩作战

  在奇迹频现的互联网时代

  他们将如何联手打造一段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

  本期节目将为您讲述—— 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祎、CEO齐向东跨越财富的追求。

  解说:周鸿祎出生于1970年10月,籍贯湖北。1992年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周鸿祎编过游戏软件、杀毒产品,为了卖自己的产品还开过两家小公司,并招聘人手准备在全国“自建渠道”,但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创业受挫让周鸿祎明白自己欠缺的东西很多。于是,周鸿祎决定先进大公司,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1995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周鸿祎加入方正集团,从程序员做起,到项目主管到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最后做到方正研发中心副主任。然而说起周鸿祎对互联网脉搏的把握,就不能不提他在互联网上的启蒙活动——“飞扬电子邮件”。

  自述:我在方正应该算是比较早向公司建议搞Internet战略的。当时中国还没有人做免费邮件,很多企业也还没用电子邮件,方正会有很多商业机会。——周鸿祎(奇虎公司董事长)

  解说:事实上在此期间,“飞扬”并没有得到方正的重视,因为看重销售和利润的工业化思维方式无法理解:做一个软件,为什么不能标价去卖! 1997年10月份,“飞扬”项目停止。

  自述:也许,今天我做过的很多事情,早已经超越了‘飞扬’的思想,但那时形成的思路依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飞扬’死掉了,但它的两个精神:推动大众上网以及免费与挣钱相结合却保存了下来。——周鸿祎

  解说:走过“飞扬”时期的周鸿祎,技术上已经非常扎实,于是他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上,在新一轮的实践开始之前,周鸿祎为自己将要做的事确立了两个基本点:一是不离开互联网,二是一定要坚持免费。1998年春节期间,周鸿祎开始萌生了做“中文网址”的念头,1998年10月,周鸿祎离开方正,正式成立了国风因特软件公司。公司网站就叫3721。也就在这期间,周鸿祎遇到了在他以后的事业上很重要的一个人。

  齐向东(奇虎公司 CEO):我们第一次认识是在1999年,也就是现在的10几年以前。我在《新华社》,因为《新华社》要办新华网,我们在建新华网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技术方面的困难,然后就有人介绍,说周鸿祎是一个天才,可以请他帮忙,然后就找他来帮忙。本来是想新华社有钱,我们说你帮我们把新华网的技术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付给你钱,但是周鸿祎还是坚持免费服务,他说也没有,就是他自己喜欢互联网,他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就无偿地为我们解决了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时我就感觉非常好,就觉得这个人很讲义气,所以从那天开始我们就一直交往下去了,而且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

  解说:1986年,大学毕业后的齐向东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在这个令人羡慕的单位里,齐向东一干就是十七年,从一名小职员到卓有成就的厅级干部,齐向东的人生轨迹令很多人都羡慕不已,但齐向东的想法,却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

  齐向东:《新华社》的记者要遍布国内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所以《新华社》那个环境是非常开放的环境,就是各种思想在里边聚集,所以《新华社》领导的思想也都非常开放,随着在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做官、做商,就是我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就是我经常会产生一些冲动。那么在《新华社》这种环境里头,你要讲集体决策,不能够有个人的喜好,随意的胡来,所以就很多想法得不到实施,后来我就想,如果我自己有一个企业,那我就可以任由我的思路。

  解说:此时的周鸿祎也在北京郊区找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其中一间是他和新婚妻子住,另外两间用来做开发。而周鸿祎的一个工作伙伴曾经这样回忆过那段创业的日子:周鸿祎起步的办公室和车库差不多,一天,我去找他谈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发现他的办公室暗无天日,白天都需要把灯全部打开,定睛一看,只有在周鸿祎的大背椅上方两米多高的地方有个小窗户。

  齐向东:我们在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实际上他就时不时的动员说,别在《新华社》干了,跟我一起干吧,周鸿祎他当时在做三七二一,我事先辞职也没有反复的跟他去商量,因为我们俩还是有很多默契的,因为他早就希望我下来帮助他。

  解说:2003年8月15日,齐向东正式向《新华社》提出辞职。加入了周鸿祎的创业团队。 当时,3721的周鸿祎已经把网络实名做出了规模。仅2002年一年,3721的网络实名销售额就高达2个亿,毛利6000万。而周鸿祎制胜的武器就是他一手建立的渠道代理体系。在当时的中国,理解互联网产品的人屈指可数,因此必须要依靠渠道代理商去做互联网教育工作。原先,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曾经梦想着像谷歌做广告一样,广告商手捧金银,慕名而来。但事实告诉了他们,周鸿祎开创的这种渠道推广方式才更适合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于是渠道代理商纷纷跟进。最终,周鸿祎的这种渠道价值模式也被雅虎认同,并促成雅虎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3721公司。

  齐向东:当时在风险投资人的眼里,就中国大概有两支搜索的队伍是有战斗力的,一个是百度,已经上市了,还有原来三七二一的老班体

  解说: 2004年,周鸿祎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2005年7月13日,周鸿祎宣布,将于8月31日辞去雅虎中国区总裁职务。而与周鸿祎共同进退的齐向东也在此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齐向东:本来离开雅虎的时候,我说我得创业,看我没有创过业的,我从《新华社》出来,实际上是帮周鸿祎忙,就是周鸿祎请我协助他办公司,那我没尝过从头办企业的滋味,这是人生之憾事。然后周鸿祎觉得他以他对互联网的理解,和对互联网方向的一些预测,他如果做一个投资人,然后是最能够发挥他的特长,就是他可以在他的指导下,和他的资金的支持下,可以同时让很多公司成功,这肯定比他一个人办一个公司,要更有成就感,所以他就做了天使投资人,

  解说:此时,踌躇满志的齐向东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神往。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齐向东把UGC搜索定为了主要创业方向。凭借着之前做搜索的经验,齐向东很快就融到了一大笔资金,并一举创办奇虎,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齐向东:初期的时候非常顺利,因为大旗一举,然后很多旧部,原来熟悉的一些人就纷纷加盟到奇虎,所以我们开始的阶段,就是团队的组建速度非常之快,产品的推托速度也很快,因为是一支有经验的一个团队,在做一个自己擅长的事,所以奇虎的搜索很快就发布了,而且我们就是主攻BBS搜索,博客搜索等这种社区互动内容的搜索。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百度和Google做得不好的方向,就是我们能够把这件事做得非常好,所以开始的时候也受到了行业和网民的一些追捧。

  解说:然而,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大,奇虎的发展却远不如齐向东预期的那样顺利,此时,齐向东明白,自己一手创办的奇虎迎来了事业发展的瓶颈期,业绩走向开始停滞不前。

  齐向东:随着做下去之后,就发觉做搜索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不是技术难,而是网民的认知难,就是网民一想到搜索就是百度和Google,就很难让网民想起第三个搜索引擎,网民的这种习惯改变起来是非常之难,所以当我们需要快速的扩大用户的时候,发现遇到了一个非常难啃的骨头。

  自述:任何一个创业者,在让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之前,他都经历着,不止一次的这种生和死的考验,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其实,在创业期间的任何一天,我们都可能会迎来失败的危险,但峰回路转的事情在每一秒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不断的上演。那段时间,我的头脑中只有一个信念:做一个创业者就一定需要有坚韧不拔的韧性。——齐向东

  解说:此时此刻,在创业之路上孤单前行的齐向东在努力寻找着令企业峰回路转的方法。某一天,齐向东的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人的名字,那个人就是曾与自己并肩作战,目前正在做天使投资人的老战友周鸿祎。

  齐向东:到2006年中的时候,我就跟周鸿祎说你不能做投资人了。我说你也加盟到奇虎,咱们俩一起做一个更伟大的互联网公司

  解说:此时的周鸿祎,虽然在天使投资人的角色上越做越稳,但他的骨子里却一直流淌着创业者的血,血液中每一个细胞都在不安分的跳动着,寻求再次创业的机会。

  齐向东:周鸿祎实际上他也手痒痒,光指导着别人干,这个手也痒,总是撸胳膊挽袖子,有的时候你看见他明明错了,你告诉他这不对,他也不一定全听,所以着急,周鸿祎我们俩人很顺利地达成一致,就跳到奇虎里面来,然后他做董事长,做一把手,我们两个一起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

  解说:2006年,周鸿祎与齐向东为了各自的互联网之梦,再次走到了一起。而这对最佳拍档的再次结合,也让人们对于奇虎的未来产生了无限遐想。

  齐向东:我们应该说有相同的东西,另外也有互补的东西,第一个就是相同的,就是对办企业,尤其是办一个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相同的这种冲动,而且愿意为这样的一个理想,然后去不懈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第二个相同的,就是我们两个为人,就是周鸿祎是一个把“义”字永远放在第一位的一个人,就是非常讲义气,性格也非常直爽,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心里从来不藏事,不藏东西。我的性格也大概这样,就是我们俩这种趣味是相同的,那么不同的地方就是说我们俩有很强的互补性,周鸿祎对事的冲动会直接演化成快速的行动,而我应该说在这方面比较考虑的事情更多一点,并不是想到的事情马上就做,我会三思一下,这样的话,一个是行动速度很快,然后一个就是,好像对事情考虑的会更周全一点,好像慢半拍,这样的话我们两个配合起来就非常好,就能够在一起的时候,避免出现一些错误,或者说少犯一些错误。

  解说:2006年,互联网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而此时,流氓软件也在中国大规模爆发。网民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齐向东:上一天网之后,你的电脑速度就慢一点,再上一天网后,电脑的速度就再慢一点,然后你电脑里面又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怎么来的你不知道,怎么把它卸掉你也不知道,你去找电脑的专家,甚至电脑维修店里面的工程师,他都把这些东西给你清理不干净。那么,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把电脑重装系统,要消耗你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同时还要把你电脑里边的很多资料去保存复制,然后最后有可能还会造成你数字资产的丢失、损失。就是不上网不行,上网就受害。

  解说:当时,对于流氓软件肆虐的状况,网民的反应可谓是怨声载道,但却对这一现象束手无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刚刚出任奇虎董事长不久的周鸿祎,带领着他的团队向外界打响了自己任职之后的第一炮。

  齐向东:我们就推出了一个软件叫360安全卫士,能够干净的在你电脑里面把流氓软件卸掉,让你的电脑恢复你本来的那种性能和速度,这个软件是免费的。

  解说:2006年7月,奇虎向外界正式发布了360安全卫士。而发布会的效果却远远出于所有人的预料。

  齐向东:我们那次发布会的效果,本来是想少请几个记者开个会,说我们发布了个产品,发两篇稿,结果这个会之后,媒体对360的报道,就一发而不可止。

  解说:随着媒体对360安全卫士的竞相热捧,360安全卫士也被杀毒软件行业视为眼中钉,并处于孤立地位,一度成为了行业内部的“众矢之的”。

  齐向东:很多公司把360告上法庭,说360把人家软件给杀了,说360是不正当竞争。然后还有更多的人是不理解,说你又赚不着钱,这种事叫损人不利己。但是我跟这个行业里头的同行讲,我说,你们都错位了,就是杀不杀流氓软件,还有做不做流氓软件,不应该放在我们行业的公司和公司之间来讨论,我说你们忘记了一个市场的主体——网民。

  中国网副总裁:现在奇虎360用户非常多,非常广泛,口碑也很好。如果它能为这个行业提供一个长期的免费模式,那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解说:随着360安全卫士的推出,“免费”一词也成为了当今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人们对于免费的这一商业模式也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科院专家:2000年以后很多商业模式都采用免费的方式,免费有两个亮点,第一,我通过免费的方式营销我的产品,就是免费的这个营销策略,比如说我免费甲来吸引乙,这种互补性的东西可以采取这种策略。第二呢,免费会吸引很多注意力,就是我们说叫眼球经济嘛,把很多人的眼球吸引过来,然后通过把这个眼球卖给第三方,就是他所谓的广告价值,免费基本上就这两种模式。

  解说:凭借着能够快速吸引受众眼球这一特点,“免费”这一经济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互联网之中,并逐渐成为很多互联网公司采取的一个普遍规则。而奇虎360究竟如何凭免费赚钱,也自然成为了大众言论的焦点。

  齐向东:我总结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它是这样,或者加统一的盈利模式,就是这边是网民,然后中间有一个转换器,然后到这边就是钱,所以“网民+转换器=钱”,这是一个互联网的一个通用的盈利模式。而这个转换器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但是,如果是没有这边的网民,你空谈这个模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说某一个创业者,我相处来一个业务,商业模式非常好,所有的专家认为说好。但是你没有网民,那么你这个等号互联就是零,就变不成钱,那么360目前还在聚集网民的阶段。

  齐向东:只要有了用户,就一定有模式能赚钱,为什么呢?因为所有商家的东西,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它都需要消费者去购买消费,所以你拥有了用户,拥有了用户的眼球,那么一定会能够有你自己的盈利模式的。

  解说:虽然360安全卫士在行业里面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争议。但由于有网民的支持以及市场的欢迎,360安全卫士在互联网市场里快速的成长着。如今,360安全卫士已经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安全软件。

  齐向东:360这几年做的事呢,我们相信对互联网是一种贡献,对网民应该说创造了很大的价值,我们算了一笔帐,就是我们通过免费,向用户提供杀毒软件,提供360安全卫士,一年能够为网民节约两百个亿。就是每年我们能够为网民节约两百亿,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价值。这是360对网民的贡献,对互联网安全的贡献。那么360也一定能够更受网民的欢迎,相信我们在中国互联网上也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解说:“在互联网领域,你确实很难看得清。这个领域新到连价值规律、商业规律都是全新的甚至反传统的。”不久前美国《商业周刊》在评出互联网上最有影响力的25个人时就直言:其中一些人我们看不清他们以后是否会成功,但是他们非常独创,以别人想不到的方式去做事。而这话也同样可以用在周鸿祎身上。

  字幕:有人把中国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以瀛海威为代表,做接入,做用户,和硬件分不开。但个时代早已经过去。第二代以搜狐、新浪为代表,做新闻,“内容为王”,充实了网上的内容。第三代是以软件和网站结合的形式提供专业服务,是“服务为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鸿祎被称作第三代互联网精英当之无愧。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