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3月30日 23:02 CCTV-聚焦三农 我要评论
进入三月以来,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和包头市数十万干部群众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也奉命派出一个炮兵旅参战,空军某部也随时准备增援。不过他们面对的不是凶恶的敌人,而是滚滚而来的黄河凌汛。
在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黄河大堤的南吴祥段,凌晨一点钟,室外的温度接近零下10度,但是在大堤上巡查排险的人员依然在认真地巡查。巴彦淖尔市防凌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武银星告诉记者,他们主要的巡查任务就是排查管涌。哪个地方耗子盗个洞了,一发现哪个地方流水得赶紧给它堵住。如果要不堵住,用不了一个小时就是几米决口,等到一个半两个小时以后就是二十多米,根本挡不住。
目前黄河内蒙古段的大堤上每隔50米就有一堆备用的砂石,每隔一千米就有一顶帐篷供巡查人员暂住。抢险车辆也已经就位待命。没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私自离开大堤。巡查人员24小时不能睡觉,不停地在换班。
采访中记者发现,晚上在黄河大堤上彻夜守候巡查的大都是河域内镇村的领导干部,在大堤附近居住的村民们则在白天被组织起来巡查排险。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炮兵旅也奉命从山西开赴内蒙,负责协助10多个险段的防凌任务。
据了解,除了昼夜巡查、军队备战外,黄河北岸河堤乌拉特前旗沿线的119个村庄,3万多户村民还接到了迁安救护明白卡,被告知紧急状况下的撤离路线。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办公室副主任李跃飞说,一旦出现险情以后,村干部通过警喇叭通知村民,随时撤离。群众听到报警喇叭以后,将按照规定好的路线,撤离到安全的地点。
从3月以来,昼夜巡查排险、炮兵训练备战、随时撤离就成为内蒙古黄河两岸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工作重点。那么,黄河凌汛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究竟能给两岸群众带来多大的威胁,黄河两岸最终能否将危险消除呢?
黄河流域大致呈几字型,每年冬季黄河上许多河段都要结冰封河。由于黄河在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南、山东河段,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每年封冻、开河存在时间差。当低纬度地区已经开河河段的河水流向高纬度地区封冻河段时,受河道冰封影响,易出现卡冰结坝、水位急剧升高现象。内蒙古段720公里黄河流域是纬度最高的区域,历年封河最早,开河最晚,因此也是凌汛威胁最严重,灾害次数最多的区域。
内蒙古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郑春茂告诉记者,开河期间,由于弯道的地方过水段面比较小,上游的冰块过来以后,在弯道的地方容易产生卡冰,把冰块都接起来,这时候如果不及时把冰块消除了,在弯道里产生冰堆起来,堆到四五米高的时候,有时候三四米高的时候,形成冰坝,这时候,河水就从两岸的堤防内漫游出来了。防止冰坝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俗话“凌汛决口,河官无罪”,就是用来反映解放前黄河决口之多,防凌之难。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93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黄河两岸修建加固了堤坝,但是凌汛决口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2008年3月20日,黄河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段堤坝发生溃堤,共造成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和杭锦淖尔乡11个村、1个镇区被洪水淹没,水淹面积达106平方公里,受灾群众涉及3885户、10241人,3800多户民房不同程度被水浸泡,其中相当部分房屋倒塌。水利、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2001年12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黄河凌汛发生决堤,河水淹没了乌达区桥西镇和乌兰乡5个村,3个养殖场、养鱼场;2所学校,13个加工厂,受灾面积近50平方公里。其中受灾农户近900户,人口4000余人,大量房屋倒塌。
相关链接: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