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5月18日 14:39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我要评论
“过去几周是一段艰难的时期”。5月14日,“欺诈门”事件发生28天后,高盛新闻发言人在对本刊发来的独家回应中如此坦言。
美国当地时间4月16日,身为全球最具声望的国际投行,高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涉嫌欺诈而起诉。消息一出,全球哗然。
“欺诈门”事件也引发中国各界纷纷议论和高度关注,因为中国是高盛的重要市场,高盛在中国的客户,涵盖中国政府、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5月12日,本刊向设在北京的高盛中国公关部发去采访函,希望了解发生在美国的“欺诈门”事件,是否会影响高盛在中国的业务和发展。
5月14日,高盛发言人给本刊发来独家回应,称“对高盛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已开始为中国客户服务。高盛的成功一直依赖于客户给予我们的信任和信心,未来也会是如此。过去几周是一段艰难的时期,但是我们对客户服务的重视——不管在中国或是其他地方——始终不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欺诈门”事件震惊了世界,但事件当事人异常镇静。
5月7日 ,星期五,纽约,天气阴霾。“艾芙琳,我目前没有打算周一下台。”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微笑着对一位女股东说。
当天,高盛集团年度股东大会在美国纽约召开。在历时3小时的会议中,高盛股东并未对近期沸沸扬扬的欺诈丑闻予以太多关注,但劳尔德·贝兰克梵表示,将设立审查机构进行“严格的自省”,并带领团队重建高盛的声誉。
此前的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高盛涉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欺诈投资者。一时间,这家被业界誉为“道德标杆”的投行帝国陷入其创建14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诚信危机。
4月19日,英国前首相布朗率先批评高盛——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道德破产”;4月30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高盛评级由“持有”下调至“卖出”;5月5日,惠誉国际评级将高盛的评级前景下调至负面。
一家曾经和高盛子公司有过合作关系的本土投行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高盛事件正逐步暴露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架构中越来越多深层次的问题,并给市场带来了实质性的伤害。”
不过,面对美国SEC的涉嫌欺诈指控和欧洲官员的道德谴责,高盛在中国的生意似乎未受影响,高盛依然担任中国农业银行H股IPO主承销商,最近又因为承销海普瑞(138.00,0.00,0.00%)上市而获利颇丰。
业内人士称,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是高盛的重要“战场”。无论是在期货交易还是公司上市承销,以及重大公司并购领域,高盛在中国的业务无不风生水起。
“道德标杆”轰然倒塌
《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被业界认为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云谲波诡的经典名作,其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曾总结道:“衍生产品交易是一场血腥的游戏,猎物就是毫无防备的投资者。”
此次高盛的“欺诈门”事件对这一残忍描述给予了真实注释。
高盛是当今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华尔街投资银行,是华尔街“最赚钱的机器”。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West大街200号,一座像豪华大剧院的建筑便是高盛总部所在地。这幢43层的玻璃幕墙大楼造价高达21亿美元,内部设施极尽奢华。
几年前,就是在这里,高盛公司31岁的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陷入衰退时,设计了一种基于房贷业务的抵押债务债券(即CDO,一种固定收益证券,其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有较高的现金流预测性)。而这一产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看来,被高盛用来同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保尔森对冲基金勾结,欺诈投资者。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称,高盛在出售该产品时向投资者隐瞒了保尔森对冲基金参与该产品设计,并做空这一产品的“关键性信息”。高盛一方面允许客户(此案中指保尔森对冲基金)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ACA公司(独立信贷顾问机构)推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高盛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应对这一产品存在的问题负主要责任。“图尔设计了这一交易,负责营销材料的准备工作,而且负责与投资者进行直接沟通。”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部门主管罗伯特·库萨米指出,这种产品是新的且很复杂,但其中的骗术和利益冲突并不新鲜。该委员会估计,投资该产品的投资者的损失可能超过10亿美元,并认为高盛和图尔触犯了美国证券法,该委员会将谋求向高盛及图尔施加剥夺非法获利、罚款等处罚。
除了美国本土投资者受到损失外,欧洲也被殃及。在这笔交易中,英国的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亏损8.41亿美元,德国的产业投资银行亏损1.5亿美元。因此,英国和德国随后都表示,将对高盛涉嫌欺诈展开调查。
对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高盛发布公告称,该诉讼“完全站不住脚”,并表示公司也在该产品上产生了超过9000万美元的损失,并强调“我们不会构建一个目的就是亏本的投资组合”。
事实上,自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金融机构就一直被指责“滥发金融衍生品”,更有声浪直指它们是危机元凶。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指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CDO产品其衍生链太长,金融产品已经玩得太过分了,过高的杠杆率使得产品带来的风险超过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瑞银中国区主席李一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曾表示,“对财富无休止的追求、人类的贪婪、不称职的监管,以及只是为了获取利润而设计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完全背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所有这些都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
“当贪婪的人和滞后的监管合作到一定程度之后,灾难就降临了。”李一说。
相关链接: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