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5月25日 10:04 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中新网5月25日电(秦欣)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发改委谈物价的话题近来频现媒体报端,对于百姓关注的物价话题,两大部门也以各种渠道发出澄清的声音,其中,发改委在近期三谈物价(5月14日、19日、24日),主动回应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受到各界关注。
统计局专家称蔬菜短期暴涨影响有限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2.8%,其中,食品类涨幅最大。三四月份全国蔬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8.5%和24.9%,而北京涨得更多一些,分别上涨32.7%和32.6%。
但单从CPI看,统计数据却显示很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对此解释称,CPI不是单一商品的价格涨幅,而是一个总体指标,反映的是全国13亿多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化情况。而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
另外,有些商品和服务是经常性的消费项目,百姓对价格的上涨更敏感。比如大蒜价格暴涨,老百姓感受特别深,但可能忽略了猪肉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其他蔬菜价格也没像大蒜一样疯涨。虽然蔬菜涨幅很大,但蔬菜在CPI中的比重有限,短期的暴涨对CPI总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
对于有百姓觉得生活成本越来越高,CPI是否被低估的问题,统计局专家指出,这是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当前CPI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中又以食品类、居住类涨幅居首,因而低收入家庭会感到价格涨幅大、生活压力增加。对高收入人群来说,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小,而他们购买的轿车、手机、电脑、液晶电视等价格又多为降价趋势,因而对价格上涨也就没有那么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强。
一般来说,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而CPI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有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居民用具体上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与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相比,就会觉得CPI低估了。
对于有个别网民称蔬菜价格“发烧”,CPI数据未反映真实通胀水平。价格统计专家庞晓林表示,如果拿国家公布的CPI跟我们每天上街买东西所接触的每一种商品去比较,往往大家会产生误解或者是错觉,因为不同的人群对物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的物价涨幅不一样,大家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也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和网络质疑CPI的问题之一。
发改委频频发文谈物价 强调稳定市场价格
无独有偶,国家发展改革委24日在其网站上也公布了一则消息,内容是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部署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工作。
发改委在部署这项调控工作时,也特别强调指出,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2.4%。当前,蔬菜等食品价格随着气温回升正逐步回落,虽然去年下半年价格上涨对今年翘尾影响因素较多,但在市场总体供大于求、重要商品政府储备充裕的情况下,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3%左右是有基础的。
会议并强调,价格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将一定程度增加群众生活支出,加剧流动性充裕带来的通胀预期。会议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切实稳定通胀预期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各项部署上来,切实做好各项稳定物价工作。
而在此前的5月中旬,发改委频频在其网站上发文谈物价——
5月1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刊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就当前价格形势答记者问》,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三季度后,由于翘尾因素逐渐消失,CPI同比涨幅会逐步回落,实现全年预期调控目标“是有基础的”。
时隔三天,国家发改委再度发文聚焦物价。发改委在《二季度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一文中表示,二季度,伴随着天气好转、供应增长,鲜菜、鲜果等农产品价格将有所回落。进入5月份以来,由于天气好转,北京、沈阳、兰州、重庆、武汉、南京、杭州等地区的蔬菜价格已开始大幅回落。本月9日,北京25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5月初下降了21%。
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24日也公布了一项有关菜价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5月19日,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24个蔬菜品种平均价格比4月底下降17.88%,价格呈逐周下降走势。随着夏季蔬菜生产、供应旺季的到来,各地露地蔬菜将陆续大量上市,预计菜价将进一步下降。
责编:张恪忞
相关链接: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