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5月30日 20:10 北京青年报 我要评论
日前,监管机构公布了首批基金评级、评价机构名单,此名单随后在业内引发巨大争议。是什么标准下诞生了这批首发名单,证监会基金处又被推上了舆情前沿。
基金研究机构对基金的评级、评价一直是基金好坏与否的重要参考,基民一度数着评价机构给出的“星星”买卖基金。监管机构为了推动这一评价体系的健康发展,开始实行准入制度。晨星、天相投资、济安金信、银河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和上海证券入围,成为首批具备评价资格的研究机构。
但这一名单却和市场的预期存在巨大差异。在此之前,市场普遍认为首推准入制度,为了稳妥起见,首批名单一定从严从紧。传闻3家机构获批,这3家也是市场普遍认同的研究机构。而现实是获批机构超出原来一倍多。
不患寡患不均。济安金信和上海证券的入选更是成为话题焦点,证监会标准公允与否成为了热议话题。前者凭借为证监会提供监管系统出名,后者据说是不久前引入了一套先进的基金评价体系而在此次审核中胜出。
但这两者的共同点是:他们各自的评价体系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普通公众都知之甚少。有落选的研究机构感叹,和证监会关系亲疏影响重大。当然,这一论调有些无奈,也有一些怨气。
一个评价资质,为何引得众多研究机构哄抢,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字。
相关链接: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