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往期查看

国产大豆“重新上路”

    如今,我国大豆产业在进口渠道、加工制造等环节皆失去了话语权,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国产大豆在产量、出油率等关键指标不及进口大豆。在如此环境下,国内大豆产业如何实现振兴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课题。[详细]

记者观察

进口将长期存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2013年3月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大豆年产1300万吨,但总需求超过7000万吨,大豆必须进口。

  我国大豆主要消耗在食用油和养殖业。2013年,我国油脂消费总量超过3000万吨,人均19公斤,和10年前相比几乎增加一倍,其中大豆油占比达47%。我国养殖业年均使用饲料量已达8000万吨,其中蛋白饲料约占20%,需要1600万吨豆粕。它们都来自于大豆。

  进口大豆相当于进口土地,这是不少农业专家的共识。中国耕地面积18亿亩,目前只能保证粮食安全。有专家计算,如果把我国现在需要消耗的油脂、饲料折算成大豆在国内种植的话,大约需要7.4亿亩耕地,这在国内耕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显然无法实现。

  依照国际趋势,我国人均油脂、肉蛋等消费必然增加,这些增加部分依靠国内土地耕种已不可能,大豆的进口将长期存在。

育种是关键

  “国产大豆竞争力不及进口大豆,品种差是第一因素。”季卫国谈及我国大豆产业的没落,目标直指育种。季卫国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公司的总裁助理,金色农华是上市公司大北农育种的重要机构。

  我国大豆进口激增源于加入WTO,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第143个WTO成员国,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做出诸多让步。大豆被作为第一种推向国际市场的农作物,取消进口配额制度,关税确定在3%。国产大豆自此节节败退。

  在季卫国看来,国产大豆失利的根源是种子。大北农是我国极个别从事大豆育种研究的企业,大多数企业之所以放弃大豆种子市场,首要原因是市场太小。2013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创纪录的6340万吨,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目前仅有3000多万亩。这相对于动辄过亿亩的其他大田作物来讲,潜在收益不足。加之大豆在我国不属于粮食作物,相应的种粮补贴、优惠政策较少,连片种植的基地较少,地方政府推广的积极性也因此大受影响。

  推广大豆良种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农民的耕种习惯。季卫国介绍,目前国产大豆都是农民自留的常规品种,而这种种子没有版权。如果企业希望进入这一领域,将面临改变农民种植习惯的问题,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谁也说不清。

  在种子研发上,由于我国执行比较谨慎的“转基因”政策,大豆推出生物新品种的可能性一再降低。目前,我国可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但却不能够种植转基因大豆,这种“许吃不许种”的现状加剧了我国大豆种业的发展滞后。

如何突围

  “国产大豆的出路在于高端需求。”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认为,与其跟进口大豆比产量,不如比“出生”、比高端。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并无定论,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更愿意为非转基因食品掏高价,在美国,普通大豆比转基因大豆价格高出30%-50%。“如果高端市场能够使用国产大豆的话,国产大豆还不够用,现在国内加工大豆已经到了900多万吨了,出口大豆也有几百万吨,加起来1200多万吨,而产量只有1200多万吨,马上就要变成短缺的状态。”

  资料表明,中国大豆蛋白含量最高可达40%以上,大豆蛋白受到欧美市场欢迎,在国际食品及大豆制品市场已经占到5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困难重重之际,国产大豆蛋白加工企业发展却方兴未艾。

  刘登高认为,振兴大豆产业需要组合拳。首先必须保证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要在全国建立1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的大豆生产基地县。其次,在保护方面要借鉴粮食作物的政策,给予适当补贴,调动地方政府和豆农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短期内的大量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的实质伤害,要充分利用WTO原则,适时启动反倾销调查。

  季卫国的观点,则更倾向于走出去开拓市场,“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大豆育种,目的并不仅限于国内,更大的市场在国外,尤其是南美。”南美水肥、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大豆,而现在这个市场多为美国占据。

  农业的开放引进是大势所趋,只有开放才能使国人享受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闭关锁国式的狭隘保护最终受损的是中国老百姓。大豆产业振兴只有多策并举,方能实现多赢。

大豆进口再创纪录 对外依存度超80%

  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0日,中国开始了第一批国产大豆收储工作,希望以此来保护国内农民利益。然而,收储政策抬高了大豆价格,使国内大豆价格大幅高于进口大豆。在增加利润的目的下,国内大部分的大豆压榨企业大量依赖进口大豆。

  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40万吨,同比增长10%,大豆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头号大豆购买国。截至2013年年底,进口大豆已占国内供给总量的80%以上,进口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尽管如此,多数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至6500万吨左右。

  数据显示,2013年12月进口大豆74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8.6%,为月度最高进口量,而2013年前11个月进口量还只有5600万吨。201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5263万吨,2012年为5750万吨,进口实现跨越式增长。在中央强调粮食安全自主的背景下,大豆进口量飙升直接冲击国内大豆产业,也导致粮食自给率的直线下滑。从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层面来看,进口规模连续多年激增,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豆产业的生存。

  此外,受制于国产大豆成本较高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量逐渐下降,国内大豆产业已经丧失价格主导权,导致中国大豆产业直接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详细]

媒眼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三项抉择


    据调查,2009年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为591.5万吨,剔除大豆临时收储后最终进入市场流通部分,食品消费达到325万吨,食品加工70万吨,占其产量的66.8%,榨油消费仅为130万吨(全部为本地榨油),占21.9%。国产大豆消费用途的变化与调整,进一步证明了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各自竞争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强调,通过国产大豆在榨油领域和食品领域的竞争形势、比较优势、市场空间等分析与比较,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思路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总体定位应该进行适当调整: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第二,适时退出榨油市场,全面进军食品加工领域;第三,由发展高油大豆加快向高蛋白大豆,或是高蛋白、高油的“双高”大豆转变。

——粮油市场报

大豆价格仍要看美豆“脸色”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此消彼长,无疑将使进口大豆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加上国产大豆生产成本高、出油率低,国产豆和进口豆相比,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比,因此,国内大豆及豆类制品价格走势更多的时间将和国际豆价走势密切相联。

  目前,国储豆的竞价销售活动仍在进行,但大部分竞价销售的结果是全部流拍,政策无法对国内豆价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豆价及其制品价格仍要看美豆的走势。

——世华财讯

国产大豆雄起还需勤练内功


    首先,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由于长期遭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在不断萎缩。数据显示,2010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在6300万亩左右,较前一年下降400万亩。

  其次,国产大豆的质量标准尚未整齐划一。国产大豆有高油、高蛋白,以及双高等不同品种。但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国产大豆还处在混种、混收的阶段,无法做到细分市场。

  再次,物流瓶颈制约了国产大豆的发展。由于铁路运输不畅,黑龙江的国产大豆出省只能靠公路运输。随着油价等成本的上升,黑龙江大豆运往大连市和北京市,每吨的成本需要增加120元,运往山东省则会更高。

  最后,国产大豆市场化体系尚未健全。国产大豆正面临这样一个尴尬:价格低时,豆农惜售,压榨企业收不到;价格高时,豆农愿卖,压榨企业则因亏损停产。所以,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市场价格体系对国产大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中国产经新闻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