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往期查看

十年育种 一根玉米棒可盗之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实现十连增。粮食增产中科技的贡献率为53.5%,其中良种的贡献率达到43%。但是,伴随着我国种业开放,良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却遇到极大困难。[详细]

最新报道

农业部长:粮食安全基础不稳 不能轻言粮食过关

  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确保粮食安全任务依然艰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粮食生产气可鼓而不可泄,“十连增”后必须防止出现滑坡。[详细]

记者观察

少而不强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种业处于婴儿期。” 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对我国种业现状的评价。宋敏是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和日本九州大学农资学双料博士,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复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秘书长。

  婴儿期之说,首先是时间概念。我国于2000年正式放开种子经营,迄今14年。国际知名的美国孟山都公司诞生于1901年,迄今已逾百年。

  事实上,年份只是看得见的差距,看不见的差距更惊人,最为突出的就是知识产权数量。

  据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数据,2009年末,我国有效品种权2762件,占UPOV总数的3.18%,只相当于美国的15.41%;甚至远远落后于荷兰,不到荷兰总数的六成。我国种业企业专利数量同样很低,截至2010年,我国种业企业申请专利数292件,其中发明专利75件。而同期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全球授权专利30831件,美国先锋国际专利8348件,瑞士先正达国际专利17479件。宋敏介绍,我国种业公司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者不在少数。

  在为数不多的种业知识产权中,质量不高问题也很突出。

  上市公司神农大丰以经营杂交水稻为主业,其收入占比高达九成;与之相似的还有隆平高科、荃银高科,杂交稻是主要利润来源。另外两家上市种业公司登海种业、辉煌种业,都是以玉米为主打。他们基本代表了我国种业企业的特征,即品种权申请主要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麦、棉花等大田农作物,作为收益更高的花卉、蔬菜、水果及其他经济作物研发者寥寥。并且,已申请品种大多是老产品的“修修补补”,缺乏革命性创新。

  “关于种业竞争力,国际通常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示,这个指标根据贸易进出口额得出。如果此指数低于0.8,说明优势很低,我国仅在0.2到0.3左右。”农科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王磊博士介绍。

“一女多嫁”

  “我更愿意卖外国公司的种子。”胡国强(化名)在山东经营种子有近十年了,虽然说国产新种子越来越多,但是他觉得反而不如以前好做,跟国产品牌“相处太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女多嫁”。

  种子培育一般需要10年时间,新品种在我国尤其显得珍贵。面对巨大投入,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获取合理回报,唯一途径就是授权,恰恰有人就在上边做手脚。

  宋敏介绍,有人把培育的新品种稍加变化,一个品种就“变成”了4个甚至5个品种,这样就通过更多的授权。其实,在专家看来,这4个或5个所谓的新品种,都只能算做一个,因为它们的遗传特征都是相同的。

  相比有些“新品种”的“聪明”营销,国外大公司就显得厚道多了。胡国强在这么多年的经营中,还从来没有发现一起“一女多嫁”的情况。伪新品会给经销商带来很大的冲击。“因为每个地区种子销量有一个固定的总量,我们大多据此决定购进多少新品种。如果突然出现另一家相同的品种竞争,一是利润没有办法保证,二是市场被挤压,原有购种量多出来的肯定卖不出,我们经销商损失会很大。”国外大品牌的销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信息透明,“一个地区种子销量多少可以查到,基本不会出现种子积压。”

  “一女多嫁”看似聪明,其实制种企业往往反受其害。王磊博士介绍,由于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尚不严密,盗版现象时有发生,大范围多处授权加剧了假冒的扩散,降低了品牌信誉度,算总账得不偿失。

研发积极性不高

  市场放开后,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攀升很快,2000年只有250亿元,2013年已经超过1000亿元,扩张了4倍,但是我国自有知识产权依旧偏低。除了育种超长的时间周期外,积极性不高不容忽视。

  我国种子研发有两个途径,科研院所和企业,目前来看,研发投入与积极性与国际大公司有相当差距。

  科研院所是我国种子研发主力,种业企业品种和专利申请量仅相当于科研机构一半。在种业研发上,我国长期采用公益性原则,通过各种科研项目无偿下拨资金,但是对于科研成果,尤其是具体产品,缺乏细致的量化考评指标。

  宋敏介绍,一方面科研院所对于科研成果不易量化,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对于真正重大成果难以实施有效激励。“因为是国家拨款,研发被认为是职务行为,成果往往归于单位,这对于付出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心血的科研人员来说难以接受,育种专家会认为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积极性不高就不难理解了。”

  科研院所积极性不高导致科研成果很难产业化。科研院所的考核多以论文形式,只要培育品种某一个方面达标即为成功。但是某一项突出并不意味着可以推广,因为现实是,农民需要的是综合性能好的。“比如产量突破算成果,抗性突出也算成果。但是如果只高产不抗虫害、不抗倒伏,这个种子是卖不出去的。”这是科研机构缺乏积极性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成果纸上谈兵,离产业化十万八千里。

  种业企业又如何呢?敦煌种业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吉祥一号”是敦煌种业主营玉米品种。2011年“吉祥一号”合法育种2万亩,但实际制种有30多万亩,非法育种到达合法育种的15倍!时至今日,“吉祥一号”依然被大量套牌。受此影响,敦煌种业2012年巨亏1.29亿元,2013年上半年亏损7550万元。“想要盗取一个新品种,一个玉米棒子的数量都不用。”王磊说。

  “郑单958是我国培育的优秀玉米品种,种子销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但是这一半的销量中,大约有一半是没有经过授权的盗版。”宋敏介绍。千辛万苦培育的种子被盗,谁还会耗巨资研发新品?

  粮食安全不仅靠18亿亩耕地红线,同样需要倚重的还有种子产业。育种是一个长周期、高耗资的系统工作,如果不能获取合理回报,就不会有人扎扎实实去做。

2014年粮食价格或进入上升通道

  2013年物价调控重担已卸下,但2014年物价上升压力紧随而至。专家预计,2014年CPI同比涨幅相比2013年略有扩大。

  “2013年物价已经进入新一轮周期性上升阶段的初期,2014年将是物价上行阶段的第二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对于上涨的主要原因,连平认为,一是经济增速维持回升态势,需求扩张对物价产生上拉作用;二是水电气等资源品的阶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三是农民工市民化的较高经济成本、居民实际收入的提高需求以及人口红利减弱等因素将使得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进而通过成本端加价传导至最终消费价格、或直接推高服务价格;最后,土地价格的反弹可能持续,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仍存,租房、装修等居住类价格有一定上升压力。

  据中国银行近期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分析,2014年翘尾因素将有所增大;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猪肉价格很可能加快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增大,对蔬菜、肉类和粮食等价格带来上涨压力;公共事业产品价格面临上调压力,随着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水、电、煤、气等价格上调可能性较大。[本网综合]

我国多举措促进现代种业发展

我国将打造三大国家级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


    根据《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我国在农作物种子生产布局上规划建设三个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分别是西北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西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海南南繁基地。

  除三大国家级基地外,还将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特点,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0个区域级种子生产基地,在种子生产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制种大县建设县(场)级种子生产基地。

  《规划》同时明确,配套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形成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增加种子储备财政补贴,调动企业承担国家种子储备的积极性。在现有农业保险中,增加制种风险较高的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等种子生产保险。

中国规划现代种业发展 提发展时间表和量化指标


    根据规划,中国的种业发展将在2015年和2020年实现“两步走”:到2015年,基本实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种子企业“脱钩”;初步建成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前50强种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则要建立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规划还为未来7年中国的种业发展提出了量化目标,具体包括: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96%提高到97%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商品化供种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80%以上;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

媒眼

资本粗放圈地 “非粮化”隐患凸显


    一些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基层农业干部坦言,这几年虽然国家粮食连续创造了“九连增”的奇迹,但必须看到,同时全国生产净调出的省份在不断减少,我国粮食进口量已经连续三年增加,并且从过去的一两个品种到去年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首次全部出现进口的状况,这些苗头信号都值得警惕。

  一些基层干部甚至坦言,过去为少缴农业税,地方上报的耕地面积要少于实际耕地面积,这些“黑地”成了近年来确保粮食增产和弥补建设用地需求的重要调剂手段,而今随着这部分存量的消耗,土地已经进入警戒线。

  国土部农地管制处处长孙鲁平表示,如果“占优补劣”问题一直存在,以全国每年占用耕地300多万亩测算,如果因地力撂荒仅1个百分点,就有1800万亩。再加上资本圈地带来的“非粮化”隐患,真正种粮的地还有多少不容乐观。

——经济参考报

没有粮农的利益 就没有粮食的安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中央着重提出粮食安全意义深远。只有多举措保护粮农利益,千方百计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才能确保这一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在我国今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的亮丽成绩单下,一些明患和隐忧不容忽视:当前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的紧平衡状态还将持续;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在“十连增”之后,我国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较大;保障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致富的矛盾突出……

  中央将“确保产能”作为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之一,而产能的提高需要依托粮食经济竞争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土地产能的发挥,粮农收入增长幅度不大。因此,要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保护粮农利益。

——新华网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