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196

往期查看

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加码

  近几年,婴幼儿奶粉成为国人抢购的热销品,以至于香港出台限购令,澳门、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德国、美国等相继推出限制措施,对国外品牌的追捧和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形成强烈反差。在此背景下,我国婴幼儿奶粉监管日渐严厉。与此前规定相比,新细则要求更高、措施更细、标准更严。不断加码的监管能否重树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信心?[详细]

最新报道

明年5月底迎来“大限”7成企业或遭淘汰兼并

  我国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发布,重点对生产企业原辅料把关、配方管理、过程控制等9方面内容进行重新规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新版细则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等要求进行细化,提高原辅料的质量安全和采购管理要求。无论原料是生牛乳还是全脂或脱脂乳粉,企业都要对原料加强控制;包括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等原辅材料,也必须实施批批检验措施。[详细]

记者观察

原辅料每批必检

  “检测”是此次新细则的第一个关键词。要求企业对每一批原辅料逐一检测,对于生产各个环节,诸如奶源管理、原辅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以及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自主研发和产品追溯等重要方面,借鉴了发达国家做法和药品监管经验,规定更严格更细致。

  “追溯”是新细则的第二个关键词。新版细则规定,产品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需要在企业网站披露,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及产品销售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

  产品可追溯是将对奶粉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形成较大压力。我国乳品大的乳品企业,技术、设备实力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并无差距,做到原辅料逐一检测从技术层面并无困难,但是实现可追溯并不容易,尤其是流通领域。奶粉销往哪个地区、哪个经销商、哪个卖场生产企业可以掌握,但是把每一个批次、数百种商品全部做到清晰可查难度不小。我国奶粉销售大多采用区域经销代理制,要做到每一个货架上的奶粉可追溯,对销售环节是巨大考验。

国产奶粉购买意愿持续降低

  事实上,随着国产奶粉问题的出现,监管部门监管措施一直在加强。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七部委发布进一步加大奶粉市场核查的紧急通知,要求突出重点,特别要加强源头追踪,深挖造假窝点。2008年,工商总局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对奶粉生产经营主体资格进行全面检查,加大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专卖店等重点场所销售奶粉质量的监测力度,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013年,“奶粉进药店”启动,工信部开展三个月针对奶粉的专项治理。

  但是,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仍未建立。2013年我国某网站调查显示,在购买婴幼儿奶粉的问题上,有七成受访者选择购买进口奶粉。2013年8月,新西兰恒天然乳粉检出致命细菌,令人吃惊的是,报道之后所作的调查中,相信洋品牌的人数比相信国产品牌的人数多一倍。

重树信心需从头做起

  我国乳制品企业从1994年开始的十年间,保持超高速的发展。但是从2004年之后,增速剧降,制约因素就是奶源。就在12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集8家乳制品骨干企业代表座谈会,要求扰乱奶源市场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奶源问题已经到了市场不能有效调节的地步。

  在2010年生产许可证细则实施之后,我国有37家企业退出,剩下127家。本次新细则的推出,还将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适度的规模集中,有利于质量的管控,不断加强的监管带来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但信心的建立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

  奶粉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行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必须将其置于日常化的工作任务之内来对待。监管部门在编织更加严密的安全标准和监管网络后,对问题奶粉应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奶粉安全标准变成积极严格的执法行动,化作重拳打击的问责威慑,好标准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成为保护食品安全的利器法宝。

准入细则出台 全部环节可追溯召回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婴幼儿乳粉的段位大多数是按照宝宝生长年龄来划分,但也有部分配方乳粉不按照常规划分段位。出现段位划分不一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可能针对消费者需求等作出微调。因此,消费者时常会看到不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虽为相同月龄,但乳粉的段位划分却不同,这给消费者选购带来不便。

  2010版细则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各段产品所对应的月龄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在新版本中,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分段混乱和生产工艺不明确的情况,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明确婴幼儿配方乳粉分为婴儿配方乳粉(0至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乳粉(6至12月龄、2段)和幼儿配方乳粉(12至36月龄,3段)。

  奶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规定对基粉做出明确规定,不准异地加工生产,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卖基粉,找几个分工厂、子公司甚至代加工都可以,但这次公布的规定明显把这一类公司否决掉。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是主张坚持湿法,湿法不单是对于产品营养根本保证,还可以保障国内的上游产业——养殖业。[详细]

媒眼

保证奶粉安全须加强全程监管

  作为特殊的食品,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凸显的是整个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必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这意味着对影响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全部环节都不能放松监管力度,源头关、过程链和消费终端都应该予以重视。这种重视不能是简单的对问题、事件善后式的回应,更不能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往的教训一再表明,有了更先进的标准并不等于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万事大吉,只要在执行标准环节仍存在疏漏或力度不足,问题食品一样会源源不断地走出工厂,流入市场。监管部门如果只是停留在对企业许可证的审查、下发环节履职,在生产、流通的其他环节缺位,再过硬的高标准,都难以挡住食品安全隐患的爆发。

——光明日报

乳粉安全关键在“产”和“管”

  新版细则可谓亮点颇多。在源头上,细化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自建自控奶源的要求;在过程上,乳粉生产的质量安全控制被要求参考药品的生产规范;在市场端,要建立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所有环节的追溯和召回制。按照这个链条监管乳粉,堪称史上最严。

  但是,借此能否重树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乳粉的信心,改变外资企业占六成份额的市场格局,仍有待观察。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国乳粉安全的最大问题是生产过程不可控,而事后监管又不到位,惩罚和淘汰机制弱化。解决之道,必须向“产”和“管”要安全。

  当然,再好的制度构建,也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功效。这就需要回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借乳粉新版细则发布之机,需要加大突击检查和抽样检测的力度,让追溯制和召回制强硬起来。

——京华时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