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往期查看

需求不振:氟化工产能严重过剩

    因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氟化工曾一度被业界称为“黄金产业”,近年来,随着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无限扩大,导致无序竞争,萤石资源消耗过快,已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详细]

最新报道

发改委提2014年6大任务: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详细]

记者观察

产能过剩与需求脱节

  经过2011年的黄金期后,国内各地加大了对氟化工重要原料--萤石的产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甘肃、陕西、四川等17个省市区已经建成或在建、拟建氟化工产业园(基地)超过40个,这些氟化工基地的建设已加剧了行业竞争。

  据了解,2013年萤石成品产量达590万吨,同比涨3.5%,由于产能过剩加之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氟化工行业发展一落千丈。2013年97萤石湿粉最高价为1950元/吨,同比跌11.37%,出现在一月份。三季度因市场受挫连连,七月末市场报价跌至1521元/吨,成为年内最低点。

  卓创资讯分析师郭彦慧表示,由于下游频频走跌,市场难获看涨动力,且自5月起,下游市场进入快速下跌通道,加之宏观经济环境孱弱令需求景气度滑落,粉料报价开始下滑,同时,竞价出货也拉低了市价。

行业开工率低位运行

  经过2005-2012年历时7年的快速产能扩张后,2013年,国内甲烷氯化物行业进入洗牌阶段,成本倒挂掣肘下,部分工厂开工率始终维持低位运行。

  山东大海金茂铝业于2012年12月投产的12万吨/年装置,开工率仅3成左右,且自2013年7月的环保检查开始,装置全部停车,后续开车情况不佳。

  江苏梅兰化工因装置老化,28万吨/年装置全年开工率基本维持在5成左右。

  特别是山东鲁西化工,因液氯自供量不足,需外采一部分液氯,加上2013年液氯价格保持高位震荡,综合成本较其他厂家偏高,厂家于2012年10月份投产的20万吨/年装置基本处于停车状态。

  卓创资讯分析师郭彦慧认为,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并由此造成需求低迷加剧,利润低廉等是厂家开工率持续走低的关键原因。

  上述报告还显示,2012年氢氟酸装置平均开率不到60%,氟化铝在40%左右,产品价格较2011年高点时下跌50%左右,大都处于亏损状态,企业经营困难。但投资热度有增无减,氟化铝、新型制冷剂(HFC134a、HFC-32、HFC-125)等按照目前公布的在建和拟建项目规模,到2015年可以满足全球的需求还有富余。

难产的产业发展政策

  根据《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要求,我国需在2013年将制冷剂R22生产和消费量冻结在2009年至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淘汰冻结水平的10%,2020年淘汰35%,2030年淘汰所有制造业的生产与消费。

  2013年作为R22受环保配额量压制的起始年,环保部下发生产配额量为30.84万吨,仅占国内总产能的39%左右。

  八月底由于配额量提前用完引发的供应偏紧的现象令部分企业始料未及,市场一度出现“有价无量”的现象,这也为新政策实施所必须经历的适应期。前车之鉴将令企业在后续的淘汰进程中进入调整期,2014年合理排产可能性较大。

  针对行业存在的问题,早在2011年3月,工信部就发布了《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且应当有稳定可靠的萤石资源保障,但该准入条件只针对氟化氢品种。

  随后,备受业内期待的《氟化工产业政策》针对几乎所有的氟化工产品做出更严格的准入规定,且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涉及规模、关键原材料、综合能耗等多个方面,部分品种不仅新建,包括改扩建都进行了限制。同时,产业政策对上游氢氟酸的能耗、环保、进出口政策也做了全面规定。

  记者了解到,这份由工信部组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起草的《氟化工产业政策》已于2012年9月底上报国家工信部,不少业内人士及专家普遍认为该政策会在当年年底公布。然而,一年过去了,政策仍未出来。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葛方明表示,“目前政府的重点还是放在对国民经济影响大、产能过剩问题更严重的一些行业如钢铁、平板玻璃等。其实氟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必须尽快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实行总量控制,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三大机遇 阜新氟化产业重拾优势

  为加快氟化工产业发展,阜新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产业集聚平台。该市专门委托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氟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委托省城市建设规划院编制了《阜新氟化工基地建设规划》。规划总体定位是:“将阜新建设成为体系完整、以含氟精细化学品为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氟都”。

  规划完成,建设随之跟进。省、市、县三级加大投入,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氟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截至目前,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亿元,起步区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达到当地开发区一流水平,研发中心、公铁立交、热源厂及道路工程等重点工程陆续完工。基地已建成20公里主干路网,形成了5万吨的日供水能力,2万千伏安的供电能力,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通讯公司入驻基地,竞相提供优质服务。

  环境保护是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开建之初,就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地位。打造环保湿地,建起5万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开建800吨垃圾发电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构建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经济圈,保护整个开发区的碧水蓝天。 2011年7月,开发区投入3500万元,开工建设日处理1.5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硅藻精土水处理技术对区内工业项目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调试运行阶段。

  定位高端,引领前沿,使阜新氟化工开发区一些产品已经开始领航国内外市场。目前能生产氟材料制品和精细化学品两大系列上百种产品。其中聚四氟乙烯树脂及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常温常压下生产氟碳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芳香族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领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世界公认的氟化工除草剂产品中,80%以上采用的是“阜新造”化学中间体。恒通公司是继美国杜邦公司、德国拜尔公司之后世界第五家、国内第一家掌握氟碳醇生产技术的企业。鹰鹏公司与韩国OCI公司合资建设年产4万吨高品级氢氟酸项目,一期项目已经投产运行。这些高端项目的落户,标志着阜新氟化工产业已步入到一个新阶段。[东北新闻网]

媒眼

根治过剩产能须多用环保约束


    化解过剩产能时,淘汰谁不淘汰谁,其实不需要政府来决定。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强化环保硬约束,一碗水端平,对所有企业都严格执行统一的环保硬标准。只要牵住环保这个牛鼻子,剩下的东西交给市场就好了。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自然会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抉择,有管理、技术、资金或者其他优势的钢铁企业,自然会淘汰落后的不环保的钢铁企业,何需政府去过度操心呢?

  进一步说,这个思路也完全可以适用于很多其他的产能过剩行业。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唯有解决了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形成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

——人民日报

化解产能过剩须消除行政推手


    要有效化解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必须在深层次体制机制上做文章。首先要把盲目干预市场的手换成市场的手,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参与,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这是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

  要有效化解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要建立和推行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淡化GDP,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权重。同时,要坚决清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采取的优惠政策,以及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限制措施,健全问责制,对盲目干预造成严重损失的,应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广州日报

不要再为产能过剩添火加柴


    与以往不同,中国经济正在减速换挡,本轮产能过剩很难在增长中自然化解。尽管严重的产能过剩会导致恶性竞争,造成技术闲置和资源浪费,但它又确是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甚至“看家产业”,一旦淘汰,短期内将直接影响GDP和财政收入。因此面对中央部署,一些地方上动下不动、头转身不转,或者“上街不要,下街一抢”。结果就是,产能过剩成为“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我们说化解产能过剩是一场攻坚战,难就难在这里。

  都不愿意放弃眼前利益,只会导致整体经济结构身染沉疴;都想把矛盾往后推移,结果必然积重难返。诚然,在一定意义上,产能过剩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期的标志。但产能过剩越多越严重,就越会出现经济质量与效益递减,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减弱,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降低。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一个重要根源正在于此。面对产能过剩,一些地方怎么能只讲地方利益、局部利益而不讲全局利益、大局利益?

——人民日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