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往期查看

林地保有量红线能否保住?

    虽然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稳步提升,但仍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森林资源的紧缺,使得我国在木材市场供需和林地保护方面及稀有树种保护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详细]

记者观察

森林资源稳步发展

  纵向来看,从2008年至目前,我国森林从总量而言是持续增长的。森林面积由1.95亿公顷增加到2.08亿公顷,净增12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6%提高到21.63%,提高1.2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由137.21亿立方米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净增14.16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森林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3.91立方米,达到89.79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提高到4.23立方米。随着森林总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84.27亿吨,年涵养水源量5807.09亿立方米,年固土量81.91亿吨,年保肥量4.30亿吨,年吸收污染物量0.38亿吨,年滞尘量58.45亿吨。

  在相关政策支持和各方努力下,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近年来都在稳步增加。天然林面积从原来的11969万公顷增加到12184万公顷,增加了21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从原来的114.02亿立方米增加到122.96亿立方米,增加了8.94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从原来的6169万公顷增加到6933万公顷,增加了76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从原来的19.61亿立方米增加到24.83亿立方米,增加了5.22亿立方米。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继续居世界首位。

  实际调查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的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赵树丛说。

  虽然从清查结果来看我国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但事实上,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同时现有宜林地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要真正如期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林业整体发展,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覆盖率增长的困境与突破

  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时期,发展用地不断地挤压着包括农业和林业在内的生态建设的空间,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赵树丛称,从上次普查至今的5年间,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其中约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区毁林开垦问题依然突出。按照林业保护与发展的规划,我国森林覆盖率到2020年要达到23%,205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6%以上,这意味着,我国的林地保有量不能少于46.8亿亩。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

  一方面是林木保护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巨大的社会需求,我国的森林资源的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据调查,我国目前木材的对外依存度接近50%,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少,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全国的木材消耗量将近5亿立方米,包括原木、板材刨花板、纤维板等纸浆折合出来的。

  "根据我们测算,到2020年,我们国家的木材需求量可能要达到8亿立方米。这些木材究竟怎么解决,还是根据中央的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源就是利用好我们国内的资源,还要利用国外资源,两个市场就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说,"我们现在的人工林有9亿多亩,占到了世界70%以上。现在我们实施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工程,每年造林2千万亩,就是国内要加大人工林、工业原料林、用材林的培育,力求国内来解决。"

  我们目前林业上的对外项目有150多亿美元,已经在国外租用、购买林地4千多万公顷植树造林,既给当地的林业生态带来了好处,也培育了木材的来源。通过合法采伐,和有关国家如俄罗斯合作,办厂、加工,进口木材和木制品来缓解国内的需求压力。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报送的《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自我国实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农民营林造林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林业保护的相关限制,实行采伐指标非常困难,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

  事实上目前我国每年确定的木材资源的消耗量是2.7亿立方米,从全国范围来看这2.7亿消耗量并没有用完。据国家林业局统计,南方重点集体林区采伐限额指标只用了60%。

  为什么一方面限额指标用不完,另一方面林农尤其是集体林改以家庭承包形式分给到老百姓林木,却难以拿到采伐指标?

  张建龙分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采伐限额指标的分配不公平、不透明,急需要采伐的拿不到指标,二,申请采伐限额指标,程序太复杂,时间过长,一些老百姓也不愿意去申请。也有一些地方对生态林业非常关心重视,不愿意往下放采伐指标。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比如放开竹林采伐指标,非规划林地栽的林木到了采伐时自主采伐。同时,采伐限额林区指标简化、透明,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办证。张建龙表示,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将要修改的《森林法》会进一步把短周期的工业原料林以及分给老百姓明确的商品林放开,不再实行限额采伐。

  张建龙表示,要提升林地生产力,就要创新林业的治理制度环境。这其中要完善财政补贴制度,用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地征用补偿政策,完善森林的采伐制度,就是不该采的不要采,实行差别化的采伐管理,完善经营管理制度,鼓励用林主体科学地编制森林经营的规划,对有关政府也要实行森林的经营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在加大森林抚育的同时,加强育林用林主体能力的建设,加强对林区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森林抚育成本。通过人工林的抚育和管护,提高森林的蓄积量。

  目前,我国加强森林经营的要求非常迫切,而相关改革将释放巨大的活力。目前我国林地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从这一点看,森林投入与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的潜力还很大。

两部门:企业占荒山林地等不再免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月14日对外发布消息,对已按规定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按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额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两部门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明确了这一消息。

  两部门表示,此次调整企业范围内的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1989年发布的《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第十二条规定,对企业范围内的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尚未利用的,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审批,可暂免征收土地使用税。两部门表示,这一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废止。[详细]

媒眼

我国林业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家具、木地板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干鲜果品和花卉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1996年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00多亿美元。今年以来,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目前,我国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39∶52∶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包括油茶等木本粮油、干鲜果品、茶、中药材以及森林食品在内的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业产值成为林业第一产业的亮点,以木、竹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森林旅游业成为林业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林产品质量继续提高,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产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如浙江省安吉县以占全国2%的竹资源,形成了占全国20%的竹产品市场、年产值达120亿元的竹产业。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就业增收、繁荣区域经济、保障林产品供给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虑到林业周期较长,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使农民获得短期收益,国家林业局不断加大发展林下经济的力度,引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森林培育、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绿色、低碳经济,推广林药、林菜、林菌等产业发展。

  据介绍,林业系统将遵循科学利用原则,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等主导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绿色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新华网

如何破解林业产业发展的“四难”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发展林业产业,是一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一项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实现兴林富民目标的重大工程。当前,我国林业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要采取以下切实措施确保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由林业产业大国向林业产业强国转变。

  科学编制规划,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坚持把全国林业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有效改变林业产业发展杂乱无序的局面,提升林业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同时,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加强生态建设,夯实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坚持把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放在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继续加强森林经营工作,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全面深化改革,调动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继续深化林改,完善产业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森林保险制度,提高林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农林牧复合经营,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打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林产品信息预测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掌握市场行情,超前应对市场变化。此外,健全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林业产业组织化程度。

——新华网

  往期回顾